鵬程萬裡鬧江湖
時間:2024-11-08 06:01:50
我自幼喜愛相聲,覺得這門藝術由語造境、變化機巧、韻味無窮,對為大衆所廣為傳頌的常佩業作品也十分熟悉和喜愛。參加工作以後我成為一名大學中文系教師,主講民間文學課程。其中曲藝文學部分的講授,喚醒了我蟄伏多年的對相聲以及姊妹曲藝藝術的熱愛。為此,我于2010年開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傳統相聲欣賞”這門公共選修課程,為大學生們介紹相聲藝術的起源發展、結構内容與流派傳承。很快,一群對相聲、曲藝有着濃烈興趣的大學生們聚攏過來,我們一起籌劃創辦了大學生相聲社團(後拓展為大學生曲藝社團)。十分幸運的是,大學生們懵懂而笨拙的相聲創作、表演嘗試很快得到了遼甯省曲藝家協會的關注關懷,2013年9月,省曲協将省内首家“大學生創作輔導基地”落戶我校。時任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遼甯省文聯副主席、遼甯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崔凱受聘為沈陽大學客座教授。從此我們師生的曲藝創演實踐和曲藝理論研究工作得到了專業的教導,開始了良性有序的發展,也增加了很多與相聲名家近距離接觸,聆聽教誨的寶貴機會。我們與常佩業先生結緣,也正源于此。
2017年11月8日,在省曲協張丹秘書長的精心安排下,省文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七個一百”項目之遼甯文藝名家大講堂走進我校,常佩業先生為文法學院百餘名師生及沈陽大學傳統曲藝社的同學們做講座,以自己的從藝經曆引領大學生感知相聲藝術的魅力。精彩而又富有哲思的講座赢得了陣陣掌聲與笑聲。常先生将自己的創作經驗傾囊相授,他對于相聲創作的滿腔熱忱、執着付出與原則把握尤其發人深思。
常先生勉勵大學生要加強學習,積極閱讀,将通過閱讀積累的知識運用到相聲創作中,才能創作出具有文化底蘊的好作品。常佩業相聲作品的創作風格正是這樣,節奏明快清新、語言幹淨利落,字裡行間儒雅大方、文氣十足。這與常先生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在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引導下廣讀中外文學名著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也展現了常先生對作品藝術美的追求。同時,常先生的作品關注時代發展,擅用諷刺手法,針砭社會時弊,極具現實意義,如1995年為參加第二屆中國曲藝節創作的相聲《如此推銷》,借誇張再現當時社會上苗頭初盛的煽情推銷行為,辛辣諷刺了為獲利益而不惜誇大其詞、謊話連篇的不良行為,榮獲創作、表演金牡丹獎。2006年創作并在第三屆央視相聲大賽專業組一等獎的相聲作品《團結一心拿大獎》和2008年創作并在第四屆央視相聲大賽頒獎晚會上表演的相聲《今天我逗哏》,借由捧逗之間的激烈碰撞,巧妙嘲諷了社會生活中互搶風頭、明争暗鬥的常見弊病。常先生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談到,關注社會,用作品來反映社會現象的創作手法來源于恩師馬季的教誨——“貼近生活、貼近群衆”正是當年馬季對自己弟子提出的創作要求,常佩業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很好地遵循着馬季這一創作原則,也因此具有了新鮮的時代感和反映社會問題的真實感。北大中文系教授、曲藝理論家汪景壽,在邀請常佩業到北大舉行藝術講座之後,曾在《光明日報》上撰文,稱常佩業是“新潮流相聲的代表人物”。
“倚山摘月做獎牌,破雲天宮也立足,無意千秋創大業,卻敢萬裡鬧江湖。”坊間流傳,這是常先生創作表演之餘所做的一首自況之詩,詩中那種願在“相聲”這個大江湖中自由揮灑的沖天豪氣正是常佩業藝術之路的真實體現!作為相聲藝術的忠實愛好者,我們翹首期盼常佩業先生這部大作早日面世,并衷心祝願他為熱愛相聲的觀衆們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藝術之樹常青!
(作者:沈陽大學中文系教師、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