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東北大鼓:紅顔劫

時間:2024-11-08 06:22:25

張娃佳首演《紅顔劫》貧家女兒初長成,

秦淮驚豔入帝宮。

亂世枭雄貪鸾鳳,

沖冠引虎過長城。

位卑憂國空哀痛,

寒山孤影守青燈。

自古紅顔多薄命,

峰巒深處葬落星。

(白)八句開篇,表述了一代紅顔的跌宕人生。明朝天啟年間,江蘇省武進縣奔牛鎮住着一戶人家,姓邢。天啟三年,公元1643年,邢家誕生了一個女孩,取名邢沅。邢沅7歲時,父親上山砍柴,墜澗而死。媽媽思念亡夫,不久病故。家裡隻剩下邢沅和年邁的奶奶,祖孫度日,貧困交加。眨眼又是7年,邢沅長到14歲,出落得秀發如雲,面似桃花,唇若塗朱,目比秋水。稱得起閉月羞花,落雁沉魚。就在這年,奶奶撒手人寰。一個14歲的女孩無力葬親,多虧鄰村李員外替她埋葬了祖母,姑娘萬分感激。誰料,這個李員外人面獸心,轉手将她賣到蘇州宜春書寓。這是一家頭等妓院,邢沅改名陳圓圓。由于她生得國色天香,又能歌善舞、長于詩詞,幾年之間,名冠秦淮,與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并稱江南四大名妓!

陳圓圓,高揚豔幟招貴客,

盡日裡,伴随管弦舞婆娑。

她讓那,公子王孫消魂魄,

她讓那,巨商富賈似瘋魔。

芳名遠振光彩射,

引來京都嘉定伯。

這伯爵,名叫周奎身顯赫,

列朝班,重權在握掌内閣。

他女兒,正宮皇後心險惡,

居高位,母儀天下卻無德!

(白)此話怎講?原來,這位正宮娘娘妒忌心十分強烈,她執掌六宮,雖是内苑之主,卻容不得其他嫔妃,總惦記像楊貴妃那樣,三千寵愛一身專!可是,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李自成、張獻忠等各路豪傑紛紛舉旗造反,鬧得崇祯皇帝不得安甯。近來,他常常獨宿養心殿,夜深人靜,批閱各地奏折,無暇回歸後宮。周皇後又起疑心,以為自己年長色衰,再難籠絡君王。為此,她讓老爸周奎遍訪美女,然後,将美女留在自己的昭陽院,當作替身,拴住天子。周奎久聞陳圓圓的芳名,便從京都專程來到蘇州。一見圓圓,哎呀,驚為天人!

周奎神态好威嚴,

當場贖買陳圓圓。

鸨娘雖說不情願,

平民怎敢惹高官。

她隻得,擺一桌,餞行酒宴,

率群芳,送長亭,祝福平安。

車辚辚,馬蕭蕭,峰回路轉,

離江南,奔京都,跨水登山。

陳圓圓,撩車簾,秋波慢閃,

杏如豆,柳似眉,蝶舞蜂穿。

暖煦煦,花吐蕊,蓓蕾初綻,

亮晶晶,草含露,如鋪綠氈。

叮咚咚,瀑布落,水花飛濺,

撲愣愣,雁南來,展翅盤旋。

斑斓斓,朝霞起,如織彩練,

風習習,透羅衣,幾分春寒。

來到了,北京城,連聲贊歎,

不愧是,帝王都,氣象萬千。

遵吩咐,暫居住,伯爵公館,

從此後,有誰知,是悲是歡?

(白)陳圓圓北上京都,一路提心吊膽。周奎隻對她說,自己府中的歌舞姬中,缺少一個優秀教習,準備請她擔任。可是,在進京途中,這位内閣首輔、伯爵大人對她十分恭維。她觀覽路景,耽擱行程,周奎從不催促。不像對待下人,倒像對待貴人,這讓圓圓心存疑問。她哪裡知道,周奎要把她送給崇祯皇帝。将來,圓圓一朝得寵,她便真是自己的貴人了!用今天的話說,這叫“提前感情投資”。誰料,人算不如天算,後人評論崇祯皇帝,說他“有道無福”。确實,崇祯不像那些昏君,隻顧貪花戀色,不理朝政。他日日五更臨朝,直到深夜還批閱奏折。偶爾到趟昭陽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圓圓進入帝宮之後,周皇後幾次派她接近皇帝,皇帝對這位天下頭号大美女卻視而不見!可能嗎?完全可能!因為崇祯的心裡裝滿了李自成、張獻忠,不知那些反王何時打進北京,哪還有心他顧?圓圓進宮三個月,毫無效果。周皇後無奈,圓圓留在宮中,遭人議論,不如“退貨”,把圓圓送回伯爵公館。周奎苦笑兩聲,嘿嘿,白忙活了!圓圓既然來到京都,隻好弄假成真,讓她擔任府中的歌舞教習!

且不說,當朝首輔老周奎,

再表那,黑雲壓城城欲摧。

大明朝,江山社稷搖搖墜,

頃刻間,堪稱牆倒衆人推。

看天下,各路反王兵馬銳,

山海關,鋼鐵屏障亦垂危。

清兵十萬皆精粹,

戰将抖擻虎狼威。

兵部大臣問萬歲,

抗清将領委派誰?

崇祯調來吳三桂,

命他守關拒強賊!

(白)吳三桂,字長白,江蘇高郵人氏。他出身于武将世家,父親吳襄擔任京營提督,官居一品。吳三桂自幼随父練武,能騎善射,智勇過人。此時,他在甯遠練兵,手下有四萬人馬。接到聖旨,立刻赴京見駕。崇祯皇帝封他為總兵,駐紮山海關,對抗清軍。文武大臣心如明鏡,吳三桂受重用、掌兵權,從今以後,他就是大明江山的守護神!

吳三桂,謝皇恩,

下金銮,回府門。

擡頭看,生疑問,

府中聚滿衆大臣。

趙尚書,奉上美女含神韻,

錢丞相,送來五千雪花銀。

孫元帥,手牽寶馬列八駿,

李學士,兩幅古畫手中拎。

周伯爵,恭請赴宴心誠懇,

齊說道:我等祝賀大将軍!

吳三桂,笑吟吟,

輕搖頭,暗思尋,

這真叫,窮在鬧市無人問,

說什麼,富在深山有遠親。

我若非,執掌兵權挂金印,

哪有這,百官臨門獻殷勤!

(白)吳三桂謝過諸位大臣,拒收禮物。唯獨對嘉定伯周奎的宴請不能拒絕。一來,周奎是當朝首輔、皇後的父親,地位太高,二來,周奎跟自己的父親吳襄是多年好友,自己一貫稱他周伯。論公論私,都得給他個面子。第二天,吳三桂來到周府,酒過三巡,陳圓圓率領十二名歌舞姬閃亮登場。那十二名歌舞姬雖說個個都是美嬌娘,可她們在陳圓圓的跟前,卻是個個黯淡無光。但見——

絲竹輕奏金石音,

人間能有幾回聞。

圓圓含笑勝春錦,

身披白紗不染塵。

蛾眉淡掃朱唇抿,

杏眼含嬌皂白真。

十指尖尖如新筍,

廣袖抒抒醉人心。

世上豈有此珍品,

分明九霄降洛神!

(白)吳三桂并非好色之徒,此時此刻,他卻被陳圓圓的容貌、氣質、風采、舞姿深深吸引。周奎見他二目發直,突生靈感。既然皇帝拒納圓圓,何不将圓圓送給吳三桂。他手握重兵,将來一旦有難,會受他保護。想到此處,舉杯說道:将軍若不嫌棄,老朽願将此女送你為妾。吳三桂聞聽此言,猶豫片刻,說道:感謝周伯垂愛,可是,萬歲命我三日之内,兵發山海關,昨日、今日已經過去,明日即将出征。匆忙之際,豈能成親?周奎一笑:這有何難?今晚成親,明日将軍出征後,此女仍留我府,老朽将她收為義女,定加格外關照。吳三桂連忙起身拜謝:既然如此,您就是我嶽父大人了!當日傍晚,吳三桂與陳圓圓拜過花堂,心相印、手相牽,雙雙走入洞房——

羞答答,圓圓輕掩紅羅幔,

溫柔柔,将軍展衾禦秋寒。

嬌嘀嘀,圓圓喚夫聲發顫,

意綿綿,将軍憐香惜紅顔。

金雞三唱恨夜短,

朝霞泣血挂天邊。

圓圓将夫虎臂挽,

灑淚送别别亦難。

恩愛未盡情無限,

祝君高奏凱歌還!

(白)不說吳三桂前敵抗清,再表李自成率領兵馬殺入北京,建立大順王朝。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前明舊臣,家家關門閉戶。闖王吩咐他的心腹大将劉宗敏全城大搜捕,捉拿可疑之人。劉宗敏是陝西藍田人氏,軍中元老。由于英勇善戰,屢建奇功,被闖王封為汝侯。他在搜查周奎的伯爵府時,一見陳圓圓,丢三魂、飛六魄,立刻将這美人搶到自己的家中,納為小妾。這個消息傳到山海關,正與清兵作戰的吳三桂勃然大怒!有句名言“沖冠一怒為紅顔”就是專指吳三桂!

沖冠一怒為紅顔,

将軍仰面對蒼天。

堂堂七尺男兒漢,

怎容妻妾被人奸!

若與闖王去交戰,

無奈人孤勢力單。

隻怕難以操勝券,

一朝兵敗浪翻船。

清軍鐵騎多剽悍,

何不敞開山海關。

兩家兵馬結夥伴,

殺向京都斬敵頑。

待到明日平叛亂,

再與圓圓共暖寒。

(白)吳三桂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本該嚴守山海關。他卻為了陳圓圓,敞開關門,讓清兵長驅直入!李自成敵不過清兵與吳三桂的兩路人馬,隻得離開北京。劉宗敏本想帶上陳圓圓,圓圓卻說:您若帶我,吳将軍為了妾身,必定窮追不舍。莫如将我留在京都,此乃緩兵之計!劉宗敏在危難關頭,隻得丢下圓圓,随闖王西行。吳三桂不知道圓圓尚在北京,為了奪回愛妾,率兵追趕闖王。直追到山西绛州,才得到準确消息,圓圓尚在京都。這位身經百戰的大将軍也算個“情種”,他即刻傳下軍令,停兵不前,派人去北京迎接圓圓!

人解盔甲馬停蹄,

等候圓圓來山西。

這日探馬報信息,

夫人已到韓家集。

吳三桂,戎裝佩劍英雄氣,

衆将士,跨馬提刀列隊齊。

出绛州,向東行軍三十裡,

長亭外,高搭牌樓迎晨曦。

這儀式,真比拜見大皇帝,

隻缺那,滿朝銮駕杏黃旗。

天過午,晴空突降牛毛雨,

騾馬喧,五輛軍車來得急。

(白)這五輛軍車,是吳三桂派去接圓圓的。接一個人,怎麼派五輛車,何況還是軍車?吳三桂就是要這個派頭,讨圓圓高興。他見軍車走近,連忙上前,親手撩開車簾,扶圓圓下車。說道:圓圓,你受苦了!衆将士上前參拜夫人。其實,圓圓不是夫人,隻是個小妾。吳三桂以為,五輛軍車迎接,三十裡外搭牌樓,衆将士拜見,圓圓一定歡喜。誰料,圓圓的臉上,并無喜色,而是眼圈發紅,珠淚點點。吳三桂見她如此激動,此處不是講話之地,吩咐回城。就在此時,忽見東邊跑來兩匹快馬,馬上有人高喊:吳将軍,接旨!吳三桂明白,既然喊接旨,必定是欽差——

兩位欽差攏絲缰,

跳下馬來整衣裳。

宣讀聖旨聲朗朗,

先是歡喜後悲傷。

喜隻喜,将軍開關當獎賞,

助我大清創輝煌。

今日領兵追李闖,

按功加封平西王。

悲隻悲,李闖進京如魍魉,

大開殺戒舞刀槍。

你家老少被掃蕩,

三十八口皆命亡!

吳三桂,聽罷聖旨搖晃晃,

隻覺得,天旋地轉兩茫茫!

(白)前文書說過,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官拜京營提督,家住北京。由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懷恨,在離京前夕,将吳家三十八口皆盡殺斬。吳三桂從山海關出發,還沒等打進北京,睿親王多爾衮便命他西征,追趕李自成。所以,全家遇難之事,他一無所知。今日聞訊,痛哭不已。雖然晉升平西王,仍是悲傷。回到绛州公館,圓圓好言勸慰。吳三桂長歎一聲:唉,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剛才,你走下軍車時,衆将參拜夫人,我見你面無喜色,一言不發。是不是覺得委屈,自己隻是個小妾,地位太低,心中不滿。如今,我全家喪命,皇上封我平西王,明日寫道折本,奏請皇上恩準你為王妃,待到安定時,由你主掌王宮内苑!圓圓聽罷,輕輕搖頭,王爺啊,您想錯了!

大明江山重昆侖,

您家三代是朝臣。

忠君保國當發奮,

食皇俸祿報皇恩。

妾身容貌雖上品,

終在青樓染風塵。

可恨反叛劉宗敏,

強勢霸我女兒身。

您見我,苦受欺淩遭厄運,

您為我,甘與猛虎敞關門。

您可知,奴顔國賊萬衆恨,

您可見,千裡山河遍血痕。

大明朝,天子自盡社稷損,

歎妾身,無辜卻成禍源根。

貴為王妃我不肯,

願對蒼天表寸心。

貧富生死皆勿論,

隻求默默伴将軍!

(白)吳三桂聽罷這番言論,沉思半晌。問道:圓圓,你在京都時,可能聽到些閑言碎語吧?圓圓苦笑:豈止閑言碎語?我給您念上一首詩:大明氣數遊離間,闖王興師戰猶酣。吳劉不争紅顔女,十萬清兵怎入關?吳是您,劉,當然就是劉宗敏,好像你們二人為了争我,斷送大明天下。唉,又是什麼紅顔禍水,妾身罵名千載了!吳三桂怒目圓睜,高聲喝道:說我沖冠一怒為紅顔,叛明投清,是你的罪過,一派胡言!大丈夫敢作敢當,要罵就罵我吳三桂,是我吳三桂為清兵開關落鎖,是我吳三桂斷送大明江山,與你個小女子無關!

說是無關亦有關,

從此圓圓少笑顔。

随同夫君去征戰,

眼見山河血斑斑。

鬥轉星移如閃電,

彈指已過十六年。

吳三桂,功勞顯,

奉聖旨,守雲南,

養重兵,修金殿,

加封千名文武官。

這一年,早春二月天轉暖,

發生了,一件大事屬空前!

(白)什麼大事啊?原來,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之後,明朝舊臣在江南各地擁立朱家後裔,建立了幾個小朝廷,統稱“南明”。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朱由榔金枝玉葉,被擁立為永曆皇帝,坐鎮廣西桂林。清朝皇帝豈能容忍南明皇帝,派重兵圍剿,逼得永曆流亡緬甸。如今,吳三桂在雲南勢力強大,緬甸國王莽白為了讨好他,便将永曆送到昆明,交給吳三桂處置。根據永曆的身份,算是“主犯”,本該押往京都,由朝廷定罪。吳三桂認為,昆明距離北京萬裡迢迢,怕在路上發生意外,便将永曆皇帝就地絞死。這件大事,讓陳圓圓哀歎不已——

王爺何必太兇殘,

飲水理當思源泉。

您将舊主性命斷,

不顧頭上有青天。

主意拿定心慘淡,

脫下鳳裙換佛衫。

不辭而别離金殿,

隻身隐入五華山。

大山深處藏寺院,

泥牆草頂淨修庵。

獨守青燈誦經卷,

紅塵二字永無緣。

書到結尾當從簡,

直到康熙十二年。

天有不測風雲變,

聖主傳旨削三藩。

吳三桂,舉旗造反謀叛亂,

康熙帝,雄才大略斬權奸!

(白)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吳三桂屢戰屢敗,死在軍中。消息傳到雲南,盡人皆知。有幾個佛教信徒到淨修庵上香,他們不知道那位誦經的尼姑就是陳圓圓,當着圓圓,公開議論此事。圓圓得知吳三桂已死,面無表情。天色近晚,她洗淨身體,換上新僧袍,踏着如銀的月色,走向庵外蓮花池。但見池水清澈,蓮花出泥不染。圓圓仰面長歎:将軍啊将軍,當年,您打開山海關,叛明投清,已經錯了!如今,聖主康熙治國有方,天下太平,萬衆安樂。您卻造反,分裂疆土,黎民遭難,您又錯了,又錯了!想我陳圓圓出身卑微,德薄才淺,蒙将軍垂愛數年,我曾說過,生死勿論,默默伴将軍。天啊天,奴去也!

星光慘淡月影斜,

山風乍起聲嗚咽。

圓圓心頭滴鮮血,

此生是濁還是潔?

蒙面投水塵緣滅,

蓮花池中碧浪疊。

收起鼓闆三聲謝,

忍淚唱罷紅顔劫!

創作構想:

康熙十五年,清初“三蕃”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病故,葬于沈陽城南的海城縣。海城是尚可喜的原籍,如今,其後人已超萬衆,他們在沈陽成立了一個“尚氏宗族聯誼會”。幾年前,會長尚世陽約我為其老祖宗立傳,我寫了部評書《尚王演義》。寫尚可喜,必然涉及“三蕃”之首的吳三桂,寫吳三桂,又少不了陳圓圓。“沖冠一怒為紅顔”是很著名的曆史事件,吳三桂若不敞開山海關,曆史可能就要重寫。我在查閱資料時,重點當然是尚可喜,又覺得陳圓圓的故事是個很好的題材,比尚可喜更有寫頭。古人把她說成“紅顔禍水”,還說“吳劉不争紅顔女,十萬清兵怎過關”,幾乎把明朝滅亡的罪過都算在陳圓圓的頭上。明朝滅亡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單怪“紅顔禍水”似欠公平。陳圓圓不該是滅明的罪魁,她對明朝是很留戀的。且看史實:吳三桂受封平西王,想讓陳圓圓當王妃,陳圓圓力辭,不願當清朝王妃,表現得很有氣節。當吳三桂絞死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時,陳圓圓覺得他是明朝舊臣,受朱家三世皇恩,卻殺死故主,過于殘忍,便放棄富貴進了五華山淨修庵為尼。這些史實,都有據可查。她與吳三桂又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得知吳三桂死在軍營,便投水自盡。陳圓圓是污是潔暫且勿論,她的人生既有故事性、知識性,又有趣味性,是曲藝作品的好題材。我本想寫完尚可喜再寫陳圓圓,忙于亂事,擱置下來,這一擱置就是好幾年。

東北大鼓是東北三省的地方曲種,根據不同的演唱風格,分為五大流派。沈陽古稱奉天,流行于沈陽一帶的大鼓被稱作“奉派”,其特色是詞句優美,行腔婉轉、哀怨。尋根溯源,康熙皇帝為了加強皇權,避免在京的閑散貴族參政,便把他們攆回陪都沈陽。這些閑散貴族有文化,更有被貶之後的怨氣,所以喜歡詞句優美、行腔婉轉哀怨的曲目。文人、藝人為了生存,投其所好,逐漸形成了奉派的風格。直到20世紀30年代,奉派一直紅紅火火。随着遺老遺少們的消失,奉派也走向低谷。至今,遼甯省演唱奉派的專業演員隻有沈陽曲藝團張娃佳一人。奉派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項目,進入了搶救的行列。對待非遺項目,應該守古人之規矩,開今日之生面,在其本真性的基礎上去創新,煥發更大的生命力。在遼甯省曲協主辦的東北大鼓座談會上,人們普遍認為,首先是劇本,既不能脫離奉派的母體,又要符合今日觀衆的欣賞需求。這讓我又想起陳圓圓的故事。故事内容曲折、凄美,符合奉派的風格,為婉轉、哀怨的行腔提供了空間。從前的奉派隻唱不說,婉轉、哀怨的行腔,顯得沉長。今日的人們喜歡快節奏,為讓觀衆減少審美疲勞,我采用了西河大鼓的表現形式,說唱并重。至于唱詞,奉派曆來講究優美,我盡量保持這個特色,由于水平所限,唱詞稱不起優美,隻能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表達心意:我已經盡力了。

(責任編輯/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