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二人轉創作的困境與出路
時間:2024-11-08 06:43:00
梨樹二人轉論壇
二人轉藝術由于其開放式的叙事結構、不拘泥于程式的表演風格和接地氣的民間表達,深受觀衆尤其是北方觀衆的喜愛。在當地政府推動的“送戲下鄉”演出、節慶活動和民俗活動演出中,都能看到二人轉的身影,這也是推動二人轉從業人員用心創編演作品的重要動力。但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客觀環境,和觀衆對二人轉藝術質量期許日高的主觀要求,共同形成了促使二人轉藝術進一步創新求變的壓力和動力。廣大二人轉從業者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總的來說,不少新作品本身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與觀衆的期許尚有一定距離。一、當前二人轉創作現象淺析目前二人轉表演難以取得真正的突破,除在表演上——唱、說、扮、舞、絕“四功一絕”功力退化緻使二人轉表演手段單一等因素之外,題材選取上也頗有可商榷之處。一是傳統題材不出新意。用二人轉的藝術形式平鋪直叙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三國故事,西遊記故事,往往不出新意,點染不出靈氣。尤其是某些可能更具表現張力的現代表現形式的出現,讓傳統題材的展現方式日趨多樣化,姑且不論其表現的内涵如何,但那種鮮活的勁頭和對題材别出心裁的诠釋,應該是二人轉從業者們可以有條件借鑒并思考的方面。二是在現實生活中缺少藝術發現。在進入創作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把信息社會、網絡時代的社會生活還原到了農耕時代的傳統生活形态和模式,包括生産關系,包括人際關系。用經典二人轉曲目的戲核演繹現實生活,用傳統生活理念诠釋現代生活,有意或無意地把新生活還原為舊故事。這自然不能引起觀衆特别是年輕觀衆的興趣。三是概念化、主題先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失去了民間藝術活力。反腐、道德楷模、地域傳說題材一擁而上,把本應該精雕細琢的藝術加工變成了某種“工業化”的流水作業,這與傳統經典二人轉精髓與活力漸行漸遠。如上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們現在看某些二人轉作品時,總會感覺少了很多東西。我們看到的民間智慧少了。再看《楊八姐遊春》,不是法理解決沖突,是民間智慧解決了問題。要彩禮,要出了民間智慧,要出了人性的光輝。我們看到的民間立場少了。再看《包公賠情》,包公鍘侄,理所應當。如果要講理,就沒有這出戲。以“理”寫戲,難免“一道湯”。為什麼要賠情?把“理”放下來賠“情”,這就是戲,這就是民間立場。我們看到的民間情趣少了。再看《鋸大缸》,“男”有意把缸打壞,磨時間;又給“女”介紹對象,以此試探真情還是假意。《王二姐思夫》,“二哥走一天我畫一道,二哥走兩天我畫一雙”。家常話,女兒情,有情趣有浪漫又有畫面感。我們看到的寫實的人少了。再看《回杯記》,張廷秀、王二姐,包括丫環春紅,雖然都談不上尊貴之人,但都是大寫的人,都是心智健全的人。《馮奎賣妻》,二人轉中的苦戲,馮奎一家到了“四口人三天沒吃一頓飯,餓老婆孩子叫苦連天”的地步,夫妻之間的感情仍然不減。包括買主夏老三,也有着亂世中小人物摸爬滾打後對人生有所體悟的樸素的人情味。如果這些東西都看不到,二人轉被觀衆抛棄也是情理之中。二、二人轉創新探索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形式上求變出現的問題。為了在表演中獲得舞台上舞美效果的“加成”,某些二人轉從業者追求表演形式的變化,歌舞二人轉、歌舞單出頭,把人物心理外化為舞蹈來表現,場面好看了,有了視覺效果,但内心的糾結不能在演員的表情上、身段上體現,表演是不是變得單薄了?老藝人劉士德曾說,觀衆聽我的“觀花”,能聞到花香。這就是好演員本身的藝術魅力,是二人轉藝術的必需品而不是能被觀感暢快所取代的替代品。也有的作品把二人轉變成二人戲,中間換服裝。須知曲藝藝術最大的魅力在于演員本身的表現力。一個好的曲藝演員應該是一個好的導遊,能通過自己的表演把觀衆引導入構建出的藝術情景中并讓觀衆流連忘返。而更換可能會體現劇中人物特性的服裝,是演員在舍棄自己導遊的身份而把自己也固定成了身在景觀中的一個遊客,這樣無疑會削弱二人轉的本體魅力。二是從内容上求變出現的問題。如過度解讀某些人物,為潘金蓮叫屈;重新構建曆史事件,如楊玉環和唐明皇的愛恨情仇,等等。曆史真實的最大功用在于最大限度還原曆史的本來面目,為現實發展提供借鑒;而藝術真實的功用在于通過對人物的刻畫,讓觀衆明了善惡、美醜、正邪的分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已經超脫了現實的本質而成為了一個讓人明是非的符号。若不經過慎重的思考就給某些人物以颠覆性的再創造,那是在混淆曆史真實和藝術真實,也會混淆觀衆對某些事物的理解。因而,這種内容本質上還是獵奇、讨俏,反映出一些創作者偷懶的、不負責任的創作态度。這兩種探索有沒有價值?也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就在于宣布此路不通。那為什麼還有些人要走這條路呢?三、二人轉創新出現問題的原因研判一是作者停留在生活的邊緣,甚至都沒有融入時代脈博跳動着的生活中。迅猛發展的生活現象使他們措手不及,用傳統的思維方式解讀不了紛纭複雜的現實生活,有時其思想觀念還不如觀衆高明,如此想創作出走進觀衆内心的作品是不可想像的。二是融入生活但不能用民間立場和情懷去叙述故事、去表現人物、去挖掘和表達民間情趣和民間智慧。“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才應該是二人轉的表現方式,觀衆中間才應該是二人轉應有的領地。四、解決方法一是找到解讀生活的鑰匙。二人轉劇作者的培訓應是全方位的,應幫助他們找到解讀生活、認識生活的鑰匙,而不隻是講技巧,更要講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用這些武器和鑰匙,解開生活中一個個困惑的難題。二是要有探索精神。我們列舉了《楊八姐遊春》《回杯記》等,不是要“照葫蘆畫瓢”,是在倡導學習這些作品表現生活的能力,是倡導在探索中進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可不可以嘗試創作一個二人轉大戲?就用一副架唱一個小時?看看能不能唱出一台大戲的感覺?讓觀衆看看二人轉本體的能量究竟有多大。三是走進觀衆内心。這是最根本的方法,是方法的方法。二人轉演出市場是在擴大還是萎縮?我想不光是演藝市場,任何市場都不存在萎縮之說,隻能說你的産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了,你拿過時的東西、不受青睐的東西充斥市場,市場當然是排斥的、萎縮的。藝術市場在人的内心世界,人人都是潛在的市場一份子。拿出足以撥動人心弦的作品,二人轉藝術包括舞台藝術就有廣闊的前景。理念、概念千萬條,我覺得隻有一條管用,把作品寫到人的心裡去,就會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作者:吉林省藝術研究院院長)(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