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立魂樹精神“三心三責”勇擔當
時間:2024-11-08 07:06:06
他先後拜了兩位師父,一位是著名諧劇表演藝術家沈伐,一位是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叮當講:“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是遇到了兩位恩師,兩位師父視藝術為生命,視徒弟為兒子。他們不僅教給我諧劇藝術,更重要的是教育我做人的根本。有兩件事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一件是我和師父沈伐到四川巴中演出,為了演好角色,師父‘罵’了我一路,‘罵’得我頭皮發麻。他告訴我,諧劇一個人演,要滿台生輝,但始終不能脫離典型人物。走上舞台,身段一定要放低,隻有那樣,觀衆才喜歡看你的表演,不能為了逗樂取笑而忘乎所以、忘記諧劇的藝術本身。另一件是師父沈伐為了全面提高我的藝術表演水平,親自帶我輾轉重慶拜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為師。李伯清對我的嚴格教育影響了我的人生。2005年剛剛在巴蜀笑星擂台賽嶄露頭角的我,一時間成為川渝兩地的明星。那年冬天,師父李伯清帶領一衆師兄弟從重慶到泸州做新春惠民演出,我事先沒有征求師父同意就私自接了一個商演。演出剛結束,一個師兄打來電話說師父因為我沒有參加惠民演出氣得肺都要炸了,已經把我的名字從手機裡删掉了。我吓得六神無主,趕緊寫好檢查,冒着大霧,連夜開車四個小時走山路從重慶趕往泸州聲淚俱下向師父認錯。最終師父原諒了我,告訴我作為演員最重要的是要講藝德,要為人民演出,要走進人民中汲取營養。惠民演出就是為人民演出,作為一名演員心裡始終不能忘記人民。”叮當告訴我,到現在他對藝術的熱愛初心不改,燭照前行。
聽了叮當的故事,我一直在想,藝品如人品,文藝工作者作為文藝作品的生産者,隻有堅守藝術理想和藝術良知,把德藝雙馨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主動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升思想境界,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優秀作品赢得人民贊譽,用人格力量赢得社會尊重,用自身的藝術才華和創造實踐為社會公衆作出表率。要堅守藝術之本,追求藝術之魂,擔當社會之責,紮下根、立好魂、樹起精神,胸懷對曆史的敬畏之心、對人民的服務之心、對曲藝的鐘愛之心,擔當好曲藝傳承之責、為民之責和繁榮之責,才不負藝術家的光榮稱号。
曲藝散發着泥土的芳香,讓人回味悠長。讓曲藝文脈健康綿延,曲藝工作者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伏下身子,以身作則。時刻想到服務的對象是百姓,追求藝術永遠是自己的天職。
一、深紮根—胸懷敬畏之心,擔當好傳承之責
紮好曲藝之根,就是走進曲藝曆史,觸摸曲藝源頭,傳承曲藝的優秀傳統。曲藝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曲藝作為中華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既是弘揚傳統文化活的載體,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内容,對它的傳承、保護必須深深紮根于綿延而厚重的傳統文化土壤之中,建立和傳統文化諸多要素同呼吸、共命運的互動聯系,才能實現穩定長久的發展。我們要不斷深耕曲藝所依賴的傳統文化土壤,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和特色地方文化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優良的鄉風民俗,培育涵養人們對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情感依賴,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發展生态,營造曲藝傳承傳播的大環境。
我們要胸懷對曲藝傳承的敬畏之心,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擔當起傳承之責,學習傳統曲藝藝術的精髓,學習藝人視藝術如生命的忘我精神,千方百計把前輩留下的财富呵護好、傳承好,使其更加燦爛輝煌,讓其在時代的蕩滌中永遠散發耀眼的光芒。
二、立魂魄—胸懷服務之心,擔好為民之責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明确指出,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曲藝的靈魂就是為民,曲藝的宗旨就是服務。曲藝是散布于民間的豐富傳統文化、鄉土文化,生命力來源于民間,紮根于人民。曲藝源于民、服務于民的血肉關系,孕育了曲藝與人民的不解情緣。
曲藝連着鄉愁,曲藝牽着鄉情,曲藝傳遞鄉音,曲藝演繹鄉韻。河南寶豐馬街書會具有700餘年曆史,每年農曆正月十三,來自全國各地成百上千曲藝藝人負鼓攜琴,彙集于此。以天作幕,以地為台,說書亮藝,以曲會友。周圍百裡村民身着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前來聽書、寫書、趕會,千座書棚吹拉彈唱,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堪稱我國民間藝術奇景。傳統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承、保護好我們的傳統曲藝藝術,實現曲藝事業的繁榮、創新和發展,既是弘揚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曆史使命,也是适應文化競争、提升文化影響力的時代要求。
曲藝散發着泥土的芳香,讓人回味悠長。讓曲藝文脈健康綿延,曲藝工作者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伏下身子,以身作則。時刻想到服務的對象是百姓,追求藝術永遠是自己的天職。當我們傾聽流傳于世的藝術大師的作品時,會感到他們的作品絲毫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刻意追風,有的是自然的流露,時代的穿透。我們無不為藝術大師的藝術追求拍案叫好,因為他們的作品都源于生活,他們常年和人民打交道,傾聽人民的喜怒哀樂,反映人民的基層生活,反映民生情懷。他們把歡笑帶給人民,一直都在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他們為偉大的時代鼓與呼,為勤勞的人民鼓與呼。這就是人生價值的真谛所在,這就是追求藝術的最高境界。相聲大師侯寶林曾說:我說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願望是把最好的相聲藝術獻給觀衆。觀衆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總感到再說幾十年的相聲也報答不了愛我幫我養我的觀衆。這就是一代大師的相聲情結,這就是一代相聲大師的時代回聲。他們把畢生的精力無私奉獻給我們的時代,奉獻給我們偉大的人民。
追求藝術的過程就是思想境界不斷提升的過程,曲藝工作者必須胸懷人民,以一顆為民服務之心把曲藝為民的崇高使命和職責履行好,推動傳統曲藝融入時代,融入人民,融入生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進人民曲藝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三、樹精神—胸懷鐘愛之心,擔好繁榮之責
講品位、重藝德,為曆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文藝工作者不僅要在文藝創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梅花大鼓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協副主席籍薇老師曾九次赴台演出,她對待藝術的敬畏之心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在第六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彙活動中,台灣漢音劇團團長陶秀華表演了京韻大鼓《重整河山待後生》,籍薇老師一字一句認真示範,一招一式耐心演示,眼神、形态、動作、台風,點點滴滴悉心傳授,令全體演員深為感動。陶秀華激動地說:“籍薇老師猶如美麗的天使,不僅傳授我曲藝知識,而且她敬畏藝術的品質也令人敬佩。”
從籍薇老師身上我深深體會到藝術家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這就是一種藝術精神。精神來源于感情,來源于心底濃濃的愛。要為曲藝做事,首先必須愛曲藝,這種愛是真愛,鐘愛,赤誠的愛,癡迷的愛,掏心窩子的愛,愛得深沉,愛得無怨無悔。
近觀眼前滿目春,放眼遠處春更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号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努力築就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時代的文藝高峰。作為青年曲藝工作者,我們必須把自己的命運和時代的命運緊密融為一體,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時代的發展、人民的命運融為一體,把自己對時代的感悟、對人民的熱愛化為對曲藝藝術的不懈追求,不斷提升敏銳的視覺和獨特的嗅覺,提高捕捉生活的能力和本領,肩負時代重任,捧出曲藝愛心,挖掘曲藝精髓,釀造曲藝馨香,讓我們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感悟時代的濃烈和人民群衆的真摯情感,向善、向真、向美,把自己的才情、才華奉獻出來,用自己對藝術的敬畏之心,讓曲藝在時代的感召下健康發展,散發出恒久的藝術魅力。
曲藝行業風氣是曲藝界素養、形象和生态的一面鏡子,直接反映體現着曲藝行業建設成效。作為一名曲藝工作者,在曲藝行業建設中,紮下根、立好魂、樹起精神,認真對照《中國曲藝工作者行為守則》,逐字逐句領會其精神實質,深入到生活一線,探究生活的源頭,時刻保持昂揚向上的心态,走好路,走正路,做好人,擔責任,以對待藝術敬畏之心對待藝術,要時刻牢記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用優秀的作品奉獻人民、回報社會。要堅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藝術良知,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心存感恩,心存敬畏。
俗話說,“水唯能下方成海”,伏下身子,擱下面子,甘當學生,向群衆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大地彎腰,接地氣,勤耕耘,付出多少,收獲多少。要向人民彎腰,多親近,多營養,掘取生命的源泉和力量。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拂去身上的嬌氣、傲氣,增長自己的人氣、骨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做一個社會大寫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腳沾泥土,保持鄉土本色,不見異思遷,不好高骛遠,堅持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永遠為百姓寫作,向人民彙報。時刻牢記“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根,老百姓是魂”。讓我們以對曲藝的鐘愛書寫生活,體悟生命,表達内心,實現曲藝事業的更加繁榮。
(責任編輯/朱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