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少數民族曲藝理論基礎構架的《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研究》
時間:2024-11-08 07:20:10
少數民族曲藝品類繁多、形式各異。根據少數民族曲藝的本質特征,可分為說唱形式、歌唱形式、舞唱形式和雜藝形式等。它們可抒情,可叙事,诙諧,生動,既有美麗神奇的曆史傳說,也有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少數民族曲藝有着與漢族曲藝迥異的藝術特征,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曲藝文化寶庫。
但是,從現有研究狀況來看,中國曲藝研究絕大多數是漢族曲藝研究,涉及少數民族曲藝較少,涉及少數民族與漢族或中外民族曲藝交流的理論著述更是少之又少。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柯琳深感任重而道遠,自2004年至今作為曆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評委,在評選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曲藝節目的同時,進行了大量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并有意識地鼓勵、指導其所帶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研究少數民族曲藝藝術。迄今為止,她指導以少數民族曲藝為選題的碩、博畢業論文已達11篇。
柯琳教授以一種高瞻的視野審視整個少數民族曲藝,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開拓建構了少數民族曲藝理論,并以專題探讨的方式,對少數民族曲種進行了研究,為我國少數民族曲藝理論的搭建提供了基礎構架。正是在此基礎上,才有了《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研究》一書的誕生。作者從三大方面——少數民族曲藝基礎理論、語言系屬與少數民族曲種、少數民族曲藝的專題研究——建構起少數民族曲藝研究的大廈,她在書中寫道:“談及少數民族曲藝,人們腦海中不覺會聯想到長卷的曆史故事、神話傳說,眼前會浮現生動有趣,或幽默诙諧的演出場面。然而,由于曆史的慣性和思維定式的鉗制,人們總是對少數民族曲藝投以‘下裡巴人’的眼光。一直以來,對少數民族曲藝缺乏理性的思考與抽象的論證,但是,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畢竟是一門學問,對此理論的建構需要從頭做起。”
随着時代的發展,中國曲藝面臨着如何繼承各民族傳統,如何走向世界的發展道路。這是新時期文藝工作者值得思考、探索的一個問題,也是教育改革中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中華民族曲藝因其學科的發展要求,受社會學界中國文化史、文學史、藝術史等要重寫的呼聲影響,由此而帶來對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研究的許多新問題。如少數民族曲藝概念、曲藝起源、流變、曲藝新範疇、曲藝分期、層次、轉型等等,這一切學術症結的解決,瓶頸的突破,似乎都是為中華民族大曲藝的曆史文化闡釋在搭橋鋪路。曲藝學科亟待建設。目前中國曲藝教育及學術研究,遠遠不能滿足曲藝人才培養、傳承、傳播和經營管理等全面發展的需要,也不能形成現代化的教育和研究的格局。為此,《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研究》也是對曲藝理論研究及學科建設的投入與耕耘。
對于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研究,本書綜合相關學科的學理經驗,依照八種方法進行了深入剖析:文獻考證分析法、曆史文化分析法、逆向曆史研究法、資料數據庫、田野作業法、比較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綜合研究法。通過上述方法,對中國少數民族曲藝文化發展史、關系史與存在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深入的解析,使之成為一個有着巨大曆史地理容納量的文化時空,并從浩繁的曆史文化文獻及廣大民族、地區進行田野調查中,從案頭與口碑中補充大量有價值的史料,是首次對少數民族曲藝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論述。
綜觀全書,筆者認為其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創新:
首次建構少數民族曲藝理論構架
中華大曲藝中,漢族曲藝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多,而少數民族曲藝理論研究鳳毛麟角,迄今未見一本系統全面的相關論著。本書首次将中國少數民族曲藝進行理論建構,為我國少數民族曲藝理論搭建提供了基礎構架,使學習者對少數民族曲藝有了清晰的概念和相關理論依據。
首次從語系角度對中國少數民族曲藝進行分類研究
我國已有的少數民族曲藝的相關研究,幾乎是按照行政區劃或民族來分類。但是少數民族曲藝有其自身獨特的藝術性,即歌舞叙事,音樂性強。從語系角度入手,比以往的分類更加客觀、科學與完整,避免了分類的交叉與重疊,做到了清晰明了,嚴謹客觀。而且更便于研究同一語系下的民族曲藝文化,也更能梳理總結出相同語系下不同民族曲藝的總體特征和規律,實現全面解讀。從性質上說,能更好的體現出少數民族曲藝說與唱、歌與舞密切結合的特性。
柯琳教授撰寫的這本書,真實地記錄、分析了與我國少數民族曲藝發展相關的知識、理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很高的學術價值:
第一,填補了少數民族曲藝學術的空白
本書是第一本系統研究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的著作,因其所涉獵的時空範圍廣且深,在我國鮮有人對其進行史學上和理論上的綜合性探索與研究。本書較為全面地梳理了少數民族曲藝的現狀,提升了中國少數民族曲藝學術品味,填補了我國曲藝文化體系中少數民族曲藝學術的空白。
第二,進一步補充了中國曲藝史研究及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少數民族文化史研究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盡管曲藝産生年代、曆史背景、表演特點等各不相同,但卻是互相影響。通過對少數民族曲藝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曲藝史提供了較為可靠的參考數據,進一步完善和補充了中國曲藝史。同時,少數民族曲藝在曆史上曾是中華民族曆史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如少數民族史詩說唱曲藝形式本身,由于比較鮮明地保留了各民族曲藝發展演進的曆史年輪,被譽為研究少數民族曲藝藝術發生發展以及少數民族文化事象的“活化石”。“聽書唱曲”在曆史上曾是各民族曆史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該書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少數民族文化史的研究。
第三,具有多元文化研究價值
少數民族曲藝不僅是書面文字記載的曲藝文學,還包括古今衆多少數民族非文字記載的宗教與世俗的曲藝形式等,對于這些散見于民族民間民俗、宗教祭祀儀式中的珍貴史料引起的高度關注,是本書的特色之一。研究少數民族曲藝,可進一步了解不同族群傳統文化,對多元文化研究具有理論價值。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文明國家,少數民族曲藝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少數民族曆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根基之一。2016年5月出版的《中國少數民族曲藝研究》通過對各少數民族曲藝的條分縷析,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曲藝史提供了詳實可靠的參考數據,也讓更多讀者對我國少數民族曲藝知識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較之中華民族曲藝藝術這座雄偉的大山,少數民族曲藝猶如縱橫萬千的支脈,是我國乃至世界藝術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