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媽媽心”教孩子
時間:2024-11-08 07:25:11
我不是曲藝科班、更不是搞教育的,然而同行先進們卻對我的教學頗為垂青,當中有接觸過我學生的,總誇他們台上台下特别規矩,接着會問一句﹕“你學生‘質感’很好、那種‘文氣’﹐是怎麼培養出來的?”﹐這問題觸動了我﹐仔細想想﹐我生在台灣沒能按照傳統辦法來習藝、傳藝﹐這個缺憾或許也正是這股子新鮮感的來源。
非為謀生、不隻傳藝
傳統授藝﹐師父教徒弟目标明确﹐就是規治徒弟做好專業藝人﹐而徒弟實指望出師後靠着這門技術養家糊口、揚名立萬﹐師徒雙方共識一緻﹐都聚焦在“技藝”和“謀生”上。我則不然﹐首先﹐我生長在台灣﹐很幸運地碰上台灣經濟起飛﹐每個小孩都有義務接受九年一貫基礎教育﹐學校裡的師生不同于師徒,教學着重均衡發展、旨在引發學生對各方面的學習興趣﹐此時受的教育與未來的職業無關﹐更甭提養家糊口了;再者﹐我受到西方戲劇和藝術理論的影響,1991年組織了兒童劇團、寫兒童劇本導兒童劇、帶過開放性兒童創意戲劇活動﹐經過十年的實踐與驗證﹐我相信“孩子透過表演行為所收獲的絕對不隻是演戲的技能而已﹐表演以及組織表演的過程中他們全盤地模仿着、學習着、辯證着、吸收着,進而對他們的人格發展産生重大的影響。”﹐這形成了﹐在我的腦子裡我認為﹐無論是教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戲曲或是曲藝﹐任何藝術的養成﹐隻要對象是孩子﹐就屬于藝術教育的範疇﹐就是“美育”訓練、與“德育”、“群育”休戚相關﹐于此﹐“謀生”并非終極的目标、“技藝”則是皮肉骨血﹐包裹着的核心乃是透過教學行為激發學生的潛質、發展健全人格、熏陶美德情操、養成良好習慣與提高文化素養,等等。在崇尚實用主義的華人教育裡﹐這想法挺浪漫的﹐是吧?然而﹐也就是這樣的浪漫,促使我萌生了一條有别于傳統的教育思路。
媽媽的心﹐異于師父
認真思索“說唱藝術該怎麼教孩子”是12年前的事﹐那是2004年,我取得碩士學位重回職場、而我兒子正要升小學五年級﹐他是個很棒的孩子﹐隻不過和所有孩子一樣有些與生俱來小毛病﹐比如有點兒小過敏、小氣喘、小過動、小自閉、小偏執……還有一點兒小小的“不善溝通”。在他進入叛逆期之前我認為很有必要與他建立良好的互動﹐同時盼望他結交一些善良的小夥伴﹐于是,本着一顆“媽媽的心”﹐我在台北曲藝團創辦了“少兒練功房”,原本隻是想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能與孩子分享我所愛的說唱藝術、創造一些共同記憶﹐存些話題到老來可以和孩子聊聊﹐沒想到卻意外地開啟了一段奇妙、豐富而精彩的旅程!
“媽媽心”是我辦“練功房”的起始初心﹐十多年來我不斷地檢視它、擦亮它、擺正它﹐唯恐歪曲了它、遺忘了它。“媽媽心”與“師父心”不太一樣﹐那是怎樣一種心情呢?
成為母親之前我便教過兒童說相聲,一開始我以為最好的教學成果是讓孩子光鮮亮麗地站上舞台表演、獲得贊美與掌聲、在大賽中獲獎乃至于上電視等等﹐漸漸我發現這些固然很吸引人﹐但是有些家長并不那麼熱衷于冀望孩子成為相聲藝人﹐他們告訴我﹐他們眼中最好的老師﹐是獨具慧眼能讀懂他的孩子、引導他孩子往美好人生邁進的人。媽媽們期待在孩子身上看見的改變﹐是在台下、生活裡的變化﹐這點讓我蠻驚訝的。是啊!老師的教學成就﹐到底是用台上的輝煌來成就自己、抑或是為了成就孩子台下的圓滿人生呢?若是老師我會選前者、若是媽媽則我甯願選後者!有了孩子之後更體會這樣的心情﹐渴望老師能幫助我的孩子更“好”﹐不是在台上而是在生活裡﹕擁有自信、有好品格、好習慣、好談吐、好朋友以及好的親子關系……﹐所以漸漸的﹐根據“媽媽心”﹐我發展出一些辦法﹐并且在北曲少兒練功房不計盈虧、任性地實施了!
限額招生﹐保障質量
練功房是一個常态班﹐首先面臨招生問題﹐一班要招多少人呢?正所謂“一個孩子當寶養、十個孩子當養豬”﹐一兩百人的大班固然壯觀而且上算﹐但卻不适合教說唱﹐因為人一多﹐必然難以精心雕琢﹐但是人太少又缺乏觀摩和刺激﹐所以常态班為長期教學着想得限制人數﹐一班大約在15人上下﹐以不超過20人為佳﹐短期營隊則不在此限。短期營隊我把它比做“臨托”——别人臨時把小孩委托給你帶一下﹐家長不指望你教孩子多少、你也不指望能影響孩子多少﹐這樣短暫的交會彼此開開心心就好﹐人多些更熱鬧挺好的。但是長期教﹐那就等于帶上自己的孩子﹐真得花心思去掌握每個人的特質﹐因應個人的成長變化随時調整教學策略﹐有時還要為個别人量身訂做劇本﹐這些對老師的智慧是很大的挑戰,為了避免質量打折扣﹐隻好選擇犧牲利潤、控制人數。
不挑學生、不怕退費
就像媽媽不挑孩子一樣﹐我也不挑學生﹐來的學生有過動的、有過敏的、有口吃的、有大舌頭的……反正名額以内來者不拒!曾經我教過一班十來人裡面有三個過動兒、兩個特别腼腆不開口的﹐難教極了!有人建議我辦招生考試﹐招來菁英容易教出好成績﹐但我以為“訓練菁英成為精英看不出老師的功力﹐化腐朽為神奇的老師才令人敬佩”!那些特殊的孩子﹐若是處理得當﹐往往能讓全班學習寬容與忍耐﹐每當他們進步﹐全班都為之歡欣鼓舞﹐學生因此從老師身上習得慈悲與愛﹐進而激發他們體貼别人和助人為樂的心。可千萬不要以為我沒脾氣,對待柔善的學生我寬慈、遇見刁鑽的孩子我可比他更硬﹐隻要膽敢冒犯規矩﹐我便瞪起眼闆起臉來﹕“别以為你繳了學費我就得教你﹐告訴你!你可以選擇不學,我也可以選擇不教!”頗有點媽媽給孩子立規矩“到了飯點你不吃我就收走”、“讀到大學你就自己賺錢付學費養活自己”的架式!這不是我跩﹐而是孩子絕不宜驕寵過度。就算你天分再高、品行不好不受教也是枉然﹐更何況語言是武器﹐具有強大的力量﹐若教得你能耐愈大、将來作惡愈大﹐不如早早自己開除自己、把學費退給家長去另請高明吧!
長期練功﹐三年結業
現代人迷信快餐﹐學東西也追求快餐﹐既然能“三分鐘學英文”,最好也能三分鐘學快闆、三分鐘說相聲。我接受快餐,卻沒見過快餐能産出什麼好東西!尤其說話﹐一張口就是習慣﹐呼吸、力量、位置、筋肉運動情況……說能夠在三分鐘内建立好些個新習慣去取代用了好幾年的老習慣您相信嗎?我是不信。憑着“媽媽心”,為了給孩子預備均衡的養份﹐所以“練功房”不跟潮流拒絕快餐﹐細火慢烹地學滿三年才能領到結業證書。三年﹐考驗堅持度﹐興趣不足的自然淘汰。最經典的例子是練功房第二屆﹐進來15人、結業時隻剩下3人﹐從帳上看這班虧錢虧大了,但是這3人個個優秀﹐如今一個就讀台灣大學資管系、一個剛考上香港城市大學、還有一個文武雙全既是音樂資優生而且還是擊劍冠軍!虧點錢怎樣?我這兒虧一點兒,讓社會賺到了優秀人才,結算下來不還是賺嘛!
細篩文本、嚴選内容
所謂“心口如一”﹐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你給孩子背什麼、說什麼﹐他可不單是照着背、照着說﹐還照着那樣想、那樣做﹐不然怎麼叫做“熏陶”呢?所以教育孩子要特别注意仔細地篩檢文本、嚴選内容。曲藝﹐原來是為了娛樂成人、給男人找樂子用的﹐這些俗文學文本以前幾乎不許孩子看、也不讓聽﹐如今卻要拿來教小孩﹐當然得好好把關﹐摘除一切腥膻色、粗暴的語彙和低俗隐晦的思想内容﹐從中提煉出光明純淨的教材給孩子用。作為媽媽﹐難道會希望聽見自己孩子在公衆面前嘴裡蹦出粗話、做出不雅的動作嗎?故而教育兒童﹐當娛樂效果與教育效果相沖突的時候﹐再舍不得也必須棄娛樂而優先考慮教育。
低調樸實、關注作品
練功房學生每年參加相聲比賽總能抱回幾個第一﹐孩子裡也有上電視的、拍廣告的、在網絡點閱率破百萬人次的小明星﹐我從不利用他們大肆宣傳、也不汲汲營營于塑造童星﹐因為我發現那些名噪一時的童星﹐長大後不見得星途順遂、人生也未必一帆風順,甚至許多因為早發的名利而把持不住染上惡習走上不歸路。這樣看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雖非鐵律﹐但聚光燈下的風光确實容易讓孩子心生驕矜甚至扭曲了人格﹐作為媽媽﹐我可不想看到這樣的事發生在我孩子身上﹐所以我帶學生格外謹慎、十分低調、尤其樸素﹐我盡量督促他們從表演中認識自己、看清楚自己的實力﹐并引導他們專注于作品﹐希望他們明白﹕“風光是一時的﹐作品才是永久的”。
隻吃果實﹐難成大樹
我常說﹕“你能學到多少東西,不在于付多少學費,而在于花多少時間用多少心出多少力!你以為你是付出,其實你在收獲!隻想吃果實,便成不了大樹!”,這話我不隻對學生說﹐也對我自己這樣說。身為老師﹐面對時潮沖擊、面對仰望着你的那一張張長相不同的臉蛋﹐也得不斷學習、努力付出以求收獲。
北曲練功房至今十一年了﹐耕耘辛苦﹐果實充盈!頭幾屆的小屁孩搖身一變現在已經是大學生了﹐他們有些仍然與台北曲藝團保持聯絡﹐其中也有想繼續學習走向專業的……看見他們﹐似乎看見接班有望!不過“兒童藝術教育”和“成人技職教育”截然不同﹐現在得把“媽媽心”扭轉回“師父心”了﹐而這“師父心”對應于現代社會﹐勢必也将産生新的内涵與方法吧?那會是什麼呢?我正開始摸索着!
(作者:台北曲藝團團長)
(責任編輯/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