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犁春居書畫瑣談

時間:2024-11-08 09:41:47

◇蘇庚春遺著朱萬章整理

[清]黃鼎閑亭觀景圖軸83.2cm×51.8cm绫本墨筆美國費城美術館藏

[清]吳昌碩绫本墨筆亂石山松圖133.6cm×64.8cm紙本設色浙江省博物館藏

[清]吳曆溪山深遠圖廣東省博物館藏尊古看盡天下山水

黃鼎(1660—1728),字尊古,号曠亭,自稱獨往客,晚号淨垢老人,常熟人。善畫山水,擅長學黃鶴山樵。其初學于嶼雪,既而師麓台,一變舊蹊,兼得石谷之意,筆墨蒼勁渾厚,畫品超逸。生平好遊覽,杖履所到,凡遇奇絕之憂,一一寄之于畫。吳中有人評畫者說:“石谷看盡古今名畫,下筆俱有成法,得稱大家。尊古看盡天下山水,下筆俱有生機,并稱大家也。”

吳昌碩三十後始作畫吳昌碩(1844—1927),原名俊、俊卿,字昌碩、倉石,别号缶廬、苦鐵,七十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寓居蘇州、上海。擅長書法,尤精石鼓文,不拘成法,樸茂雄健,自成一格。精篆刻,融合皖、浙諸名家及秦、漢印文精華,成為一種獨創風格。三十後始作畫,以寫意花卉蔬果為主,山水、人物偶然為之。在傳統技法上吸取徐渭、朱耷、道濟、趙之謙所長,并受任頤影響,兼以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蒼勁渾厚,創立新貌。其繪畫特點是,壯氣勢,重整體,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對用筆、用墨、用色、署款和鈴印的布白、疏密、濃淡、輕重,都能運用在畫面上配合得宜,兼工詩,著有《缶廬集》及印譜《缶廬印存》等傳世。其藝術風尚,在海内有較大的影響。

吳曆的“山林氣”

吳曆(1632—1718),原名啟曆,字漁山,号墨井道人,江蘇常熟人,相傳所居住的地方,是孔子弟子子遊的故居,室内有井一口,人稱“言公井”,水色似有墨色,故以為号。幼年時曾學畫于王鑒、王時敏,後入天主教。曾去澳門學習“教學”,後在嘉定、上海等地傳教。擅長山水畫,精研宋元各家技法,對元代王蒙尤具心得。其中年之作,丘壑層疊,筆墨謹嚴,有蒼潤之氣,自澳門歸後,畫風一變,構圖出自新意,多用枯筆焦墨,氣韻沈郁,格調拙樸雄渾。曾有人評論山水畫時說,有“廟堂氣、市井氣、山林氣、書卷氣”等之分,有廟堂氣的則堂皇華貴,有市井氣的則妩媚濃麗,有山林氣的則渾厚蒼郁,有書卷氣的則清疏秀逸。吳漁山的畫可以說是屬于具有山林氣的一種格調。古人這樣來品評山水畫作品,在當時是有其一定見解的。“山林氣”的畫,顯示着傲世兀立,不俯仰于權勢的氣度,在品格上可謂是高的。漁山不僅是個出色的山水畫家,而且在詩文上也有相當的成就。曾向理學家陳确庵學科舉文,向錢牧齋學詩,向陳岷學琴,其詩與琴都學得很精到。又工書法,學蘇東坡。并有《墨井畫跋》《墨井詩鈔》《三巴集》等著作傳世。其作品廣東省博物館藏有《春山高隐圖》,是仿趙鷗波的,很為别緻。

高劍父開創“嶺南派”高劍父(1879—1951),番禺人,早年師事居廉,後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歸國後加入同盟會,組織廣東友會,并任會長。辛亥革命後,從事美術教育,曆任中山大學等教授、春睡畫院、南中美術院院長。工山水、花鳥、走獸,也能畫人物。作畫特點是融彙日本畫法,着重寫實,抓住對象的特征,傳其神情,形象真實,色彩潤麗,構圖别緻不落陳套,自成新的一種風格,有濃厚的南國情調,特别是在寫生、寫色、寫光、寫氣候、寫動态,以及透視、遠近、陰陽等皆有深邃的造詣。折中了中西精華,因此,開創了“嶺南派”。

陳樹人乃居巢婿陳樹人(1883—1948),番禺人,居巢婿。在十七歲時就受業于居廉之門,繼而留學于日本。歸後除從事政治工作外,則緻力于繪畫藝術,主張采撷中外古今畫學之精華,運用于國畫之中。所作山水、花鳥,筆墨清新,創有自己的風貌。其作品傳世是相當豐富的,1978年9月間,其家屬将所藏陳氏的遺作二百餘幅,捐贈給廣東省博物館。

孔丘後人孔素瑛孔素瑛,字玉田,山東曲阜人,占籍桐鄉,孔丘後人。工山水、花鳥皆有機趣。能書,所畫多有題詠,有《蘭齋題畫詩跋》。廣東省博物館藏其《荷塘清趣圖》。

溫儀從師得大法溫儀,字可象,号紀堂,陝西三原人。少嗜畫,每恨無宗法,慕麓台之法,而未得其因,康熙壬辰(1712)進士,乃谒麓台,以學其藝,麓台則觀其用筆起止,濃淡先後,又給以名畫縮本臨摹,于是遂大進。溫氏亦常述其師訓曰,“鈎勒處,筆鋒須若觸透紙背者,則骨幹堅凝,皴擦處,須多用幹筆,然後以水墨暈之,則厚而有神”,又曰,“墨如設色,則姿态生,設色如用筆,則古韻出。畫家之習不掃自除矣”。可見是很為用功學習繪畫理論的。

張祥河博采多家張祥河,字符卿,号詩舲,一号鶴在,又号法華山人,晚稱詩道人,華亭人。張照從孫,嘉慶庚辰(1820)進士。曾客師京富陽,董相國邸第,與袁少迂、周芸臯講求六法,所畫山水,私淑文氏,而寫意花鳥,力追白陽,晚年又涉石濤一派,用筆健勁。當塗黃左田告歸,詩舲為寫《餞書圖》,左田稱其得五峰意,著有《銅鼓齋論畫集》傳于世。

嵇承鹹有功于典籍嵇承鹹,字小阮,無錫人。工山水,以董巨及倪黃為宗,不拘繩尺,自合法度。曾于市購得明人王孟端《書畫傳習錄》及《書事圖事叢談》,若幹卷,向無刊本,遂為校訂注釋,積月歲年,複篡明代諸名家為《書畫續集錄》一卷,又著《梁溪書畫征》一卷,并付刊印,可謂有功于斯道矣。

如意館畫“宮廷院畫”(昔稱如意館畫),清代的帝王,有些是崇尚于繪畫藝術,但這一時期沒有設立畫院,僅設有“内廷供奉、内廷祗矦”等職。清代初期至晚期,許多畫家被召入宮廷任職,專為帝王作畫。其作品,多是“臣”字款,一般都是按照皇帝的意圖,以及為宮院中的裝飾(貼落)作畫。在宮廷院裡任職從事繪畫的著名畫家,有人物畫家焦秉貞、顧見龍、冷枚、陳枚、丁觀鵬、丁觀鶴、金廷标、姚文瀚、羅福旻,華冠、缪炳泰、周鲲、沈振麟等。

宋培基成名前後宋培基,字石根,号凱臣,晚稱凱翁,臨桂人。喜飲酒,畫山水,用筆得烏目山人遺法。明輩有酒招者,興酣落筆,十餘幅可立就,每幅各跋數語,或題一詩,均透逸隽雅,曾記其一絕雲:“石磴盤旋石筍斜,山泉潄出滿溪花。岩前老樹枯猶在,畄與漁人系釣楂。”相傳初學畫時,一日欲得便面試筆,不可得,見塾童有持白扇者,則買餅餌誘之,始得落筆,成名後,有索畫不獲者,猶以舊事相诮,然非此專精,亦安能造詣是之深也。

《文徵明小楷楚辭精品冊》跋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長洲(今屬江蘇)人。生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享年90歲。他曾學書于李應祯,學詩于吳寬,并從沈周學畫。他的書法和繪畫,均有很高的成就:在書法方面與祝允明相埒;在繪畫方面與沈周并稱,與沈周、唐寅、仇英并稱為“吳門四大家”。他兼善各種書體,尤以行書和小楷最為出色。其楷書宗法黃庭、樂毅,亦時有效法歐陽率更。

《文徵明小楷楚辭精品冊》,所書為屈原的《離騷》《九歌》《九章》等三章,該帖直高20公分、橫寬22公分,為文徵明85歲時所作,共八頁半,每頁24行,行約25字,冊端右下角钤“停雲”白文長方印,冊尾钤“衡山居士”白文長方印。冊中钤有畢秋帆、畢澗飛的鑒藏印,畢氏昆仲是乾隆朝精于鑒賞書畫和富于收藏的名家,每遇翰墨菁英,不惜重金聚為家藏。冊尾有鹿坪、諸錦二家之跋語,考諸錦為雍正二年甲辰進士,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鹿、諸二跋對文衡山的楷法可謂論述入微。

文徵明所作此小楷冊,筆藝之高超使人贊歎,字體莊嚴、書勢遒麗,剛勁挺拔,端厚俊逸。以耄耄之年,尚能書蠅頭小楷,其精力異乎常人,應是藝壇一絕。明人最推重他的小楷。當代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啟功教授和劉作籌先生曾作鑒定,均認為此冊是難得的精品。

《文徵明小楷楚辭精品冊》為吳南生(憨齋)先生所藏,現予影印出版,以供廣大書法愛好者研習參考。(一九九二年歲杪)

吳霁畫中書卷氣吳霁,字倬雲,号竹堂,錢塘人。乾隆癸未(1763)進士,澹于榮利,工于書畫,山水師華新羅,墨竹仿魯千岩,而秀穎起拔之緻,有為新羅、千岩所不能到者,昔黃奂岩、唐子畏畫師周臣,而雅俗迥别。或問周畫何以俗,曰:祗少唐生數千卷書耳。時于竹堂之畫亦雲。其晚年所作蘭竹,箨石見之自以為不如,間作寫意仕女,尤極隽麗。

另一髠殘

清初“四僧”中有一髡殘,在清代中期亦有另一畫僧髡殘。此髡殘為明明和尚,俗姓艾,字髠殘,一字石船,上元人。初為羽流,晚歲始祝發,居不二庵,即龔半千半畝園故宅,工山水、人物、花卉,曾作菊花百種,對花照寫,各極形似,有印曰“白頭皈佛一生心”,湯雨生最重之,圓寂後,雨生挽一聯曰:“出了家,成了藝,傳了名;安得心,撒了手,瞑得目。”

趙曉不輕題款趙曉,字堯日,太倉人。受麓台法,虛懷号學,每一圖稍不如意,就中止,即已成幅,亦不署名,曰:“再需三十年或可題款”,時年已四十矣。其刻苦猶如此,畫多小幅,平淡古雅,兼善畫墨竹,風神蕭爽,逈拔時流。█

責任編輯:任軍偉高劍父東戰場的烈焰166cm×92cm紙本設色1932年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陳樹人峨眉揹子紙本設色113cm×79cm中國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