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佛境的禅釋

時間:2024-11-08 09:42:47

◇覃國棟

劉筱靜已庵深淨禅師像34.5cm×189.5cm紙本設色2014年劉筱靜,一個地地道道的學院畫家,從少年開始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到考取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本科,再到進一步考取中央美術學院碩士。長期以來,一直學習于美術學院,藝術于美術學院,生活于美術學院,深受當代藝術教育熏陶,深受當代藝術學院文化影響。他從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習中所獲得的不僅是繪畫的技能,還有藝術的思想觀念、文化精神。他的藝術本科專業是山水畫,他的藝術碩士研究方向仍然是山水畫,那個時期的劉筱靜對山水畫有着濃厚的興緻,其思想穿行于山水畫的曆史叢林,卧遊于山水畫的丘壑幽境,觀雲山漫步,聽高風清音,聞荒野林香,體味山水之道,體味山水之樂。他對山水畫的理解深入,他的山水畫不斷精進,并不斷探索和創作。他在山水畫中寄托着人生情懷和藝術思想,以及對山水自然之性的感悟和理解。

随着人生感悟的增多,随着人文知識的豐富,随着藝術思考的深化,随着藝術修養的提高,他的思想逐漸上升到對人生的關懷,劉筱靜對佛教文化産生了興趣,并進行體驗修持。這直接影響着他的藝術發展方向,他開啟了佛教題材繪畫藝術的創作。他所畫的佛教題材又以羅漢居多,通過長期的藝術創作和研究,加上佛法修持、道家精神的浸潤、人文思想的深入,他的羅漢繪畫具有深層的藝術思想和豐富的藝術表現。

在他的羅漢繪畫裡,其藝術思想表現為魏晉情懷、佛教精神、智慧思想、禅悟實證等四個方面。

魏晉時期,由于社會原因,玄學成風,隐逸成風,著名的“竹林七賢”典型地代表了魏晉文化風氣。文人心靈使然成為玄學者,玄學的理論似道似仙,似禅似佛,漫遊于思想的遐想,逍遙于自性的情懷,超脫于現實,存在于理想。魏晉的時尚終成為文人文化的風氣,代代相承,沿襲不斷,這是一種必然。因為文人也總有理想,總有與現實有一段距離的理想,屈原的精神和屈原的理想主義帶領着曆代文人像追夢一樣追尋理想。理想是文人的心靈,理想是文人不可缺失的精神關懷,他們在追求理想中獲得美感和慰藉。一個理想實現了,新的理想又将産生。所有魏晉情懷是文人情懷的期待,是追求一緻的共同體。也許是文不盡象的緣故,或許是象能盡意的原因,不論何種理由,曆史上的文人拿起了畫筆,揮毫潑墨,直瀉性情,便形成了所謂的文人畫。文人在作畫之餘,因心事所緻,忘不了對繪畫的理論,實際上他們的理論逐步成為中國繪畫的理論基礎和審美主導。文化是社會的大背景,是社會的主流思想,文人依托文化的力量和影響所建構的繪畫理論必然成為繪畫的上層建築,這是生存的法則所緻。文人畫的形成使繪畫在文化領域内有了設壇論道的場所,這使繪畫從匠人活的名頭提升為文化人幹的活,繪畫的地位,繪畫的定位,繪畫的思想,繪畫人文價值均得到突破性的提高。文化思想基礎與支撐是文人畫長期興盛的根本原因,文人畫會随着文化的發展而發展。劉筱靜從文化傳統那裡接受了文脈的血液,使自己的思想形成文化的精神體魄。在這種思想驅使下的繪畫,也必然是文人化的繪畫,魏晉文化也成了他藝術理想的一部分。參閱他的羅漢圖,其羅漢有如山林高士,其形其神均有魏晉風尚。高古流美,玄若幽風,身于自若,心于世外。

羅漢繪畫本身是佛教題材,所描繪的是佛教世界,體現在精神層面上的必然是要追求佛教精神。劉筱靜的羅漢繪畫主旨明确,追求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形之上的思想,追求神态上的内心表達,追求氛圍的精神營造。将羅漢的内心世界化着佛的境界,将羅漢的神态化着佛界的意味,将羅漢的行止化着度化的行迹。佛那不可思議的微妙,佛那無量佛法的宏廣之力量,佛那清淨之土的明澈身心,也許我們從中能夠有所品味。

屬于佛教的羅漢有着智慧的光芒,劉筱靜所畫的羅漢多表現為智慧的法身,他追求的是将羅漢表現為佛的智慧力量,而非人的智慧力量。因為佛教文化認為世界有佛,有人,有佛、人之分,佛智慧與人智慧境界不同,其智慧的力量不同,佛智慧的力量是廣大無邊的。劉筱靜借用了佛教文化對智慧的認為,力求在繪畫中表現出來,種下佛教智慧的因緣。

劉筱靜遊曆過許多名山,訪問過高僧,感悟自然,覺悟心性,參禅悟道,功課不止,實修持久。他将自己的心得融入繪畫之中,他将自己的禅修用于繪畫之中,在繪畫中繼續修持,進行實證。看他的羅漢圖,有閱禅之味,淡闊明淨,平靜幽遠,緻虛靜,緻微妙,入禅入化。

在他的羅漢繪畫裡,其藝術形式表現為技法豐富、創造性強、淡中之化、疏朗闊達等一些特點。

劉筱靜的羅漢繪畫表現出豐富而多變的技法。就畫羅漢本身來看,他的用線形式力求變化,其線條有着多種不同的形式表現:有粗的線條,有細的線條;有行雲流水的線條,有行滞相間的線條;有連綿不斷的線條,有斷續呼應的線條;有渴墨線條,有潤澤線條;有傳統人物畫用線,有山水法用線,有花鳥畫用線;有的線條幹淨利落,有的線條則是先寫成線,後在線條上皴擦、水撞。所以,他的羅漢用線既不單調,也不簡單,而是窮變化,盡精微,示理法。他的羅漢圖配景以山水居多,其變化也很豐富,形式多樣化。在單純的物象中采用多種技法進行豐富的表現。講究對比表現,也講究融彙表現。有繼承李成、石濤之法的表現,更有自己技法研究的實驗性表現,展示出一定的探索性。

他不斷進行藝術探索,其羅漢繪畫表現出豐富的創造性。其創造性主要體現在繪畫技法、畫面構成、形象設計、藝術語言探索,筆墨多樣性探索等方面。從用線、用面、用點、用濃淡、用枯濕,到用皴擦、用渲染、用墨用色、用水分、用筆法等,都有探索性和研究性的表現。

淡中之化,是劉筱靜羅漢繪畫的基本表現形式。他力求畫面淡雅平和,求靜氣,求靜意,避火氣,避沖氣,在淡的筆墨中尋求變化,營造一種氣定神閑,不需心力,而禅意綿綿的氣氛,使畫面達禅境,達靜谧的心境,達佛的智慧之境。

疏朗明闊,是劉筱靜羅漢繪畫的又一形式表現特點,以疏朗營造曠達的思維空間,以空靈營造明淨的境域,求虛中的聯想,求虛中的化境,求虛中的妙音,求形式與思想的統一與通達。讓幽深的意境有廣闊的空間,讓智慧的境界自在的彌漫,讓人們不執着于可見的物象形式,而去追尋那感悟之中的思維境界。

劉筱靜的羅漢繪畫是将佛教文化的意義與人生觀照結合起來,是将繪畫藝術創造與心性思維結合起來,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追求福光普照的世界。他從羅漢們的修持、智慧、功德中圓融自己的藝術思想,藝術家的自身也朝着大乘之門。█

責任編輯:宋建華

劉筱靜禅師像之四47cm×110cm紙本設色2013年

劉筱靜柏樹羅漢112.5cm×60cm紙本設色2014年

劉筱靜聽經羅漢74cm×60cm紙本設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