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年表
時間:2024-11-08 10:22:57
口盧炘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歲
3月14日,出生于浙江甯海冠莊村。學名天授,字大頤,号阿壽,别署懶道人等,晚年常署雷婆頭峰壽者。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7歲
入村中私塾讀書。開始喜歡習字和臨摹《三國演義》《水浒傳》等小說的插圖。是年,生母病故。
1910年宣統二年(庚戌)14歲
入縣城小學讀書。購得《芥子園畫傳》及一些字帖,有志于中國書畫。1915年民國四年(乙卯)19歲
從正學高小畢業,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赴杭州就讀。
1918年民國七年(戊午)22歲
寒假回鄉,遵父命與同縣姜吉花結婚。1919年民國八年(己未)23歲
五四運動中在杭州參加學生愛國遊行集會。1920年民國九年(庚申)24歲
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受五年師範教育,得到名師經亨頤、李叔同、夏丐尊等的教育和熏陶。畢業後,因經濟困難,無力繼續深造,返甯海正學高小任教。
1922年民國十一年(壬戌)26歲
轉浙江孝豐(今屬安吉縣)高小任教,與沈遂貞就地舉辦兩人書畫展。作《秃頭僧圖》等。
1923年民國十二年(癸亥)27歲
由師友介紹,赴上海民國女子工藝學校教授繪畫。同年夏,兼任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國畫實習和理論課教師,與諸聞韻共創中國第一個國畫系。
結識吳昌碩、王一亭、黃賓虹等著名畫家。吳昌碩厚愛有加,贈以篆書對聯“天驚地怪見落筆,巷語街談總入詩”及一首七言古詩嘉勉。詩中贊其“年僅弱冠才鬥量”,但也發現他對古人的重功力、嚴法則的主張有點兒掉以輕心,所以又婉轉地指出:“隻恐荊棘叢中行太速,一跌須防堕深谷,壽乎壽乎愁爾獨。”
姜吉花生長女秀蘭。
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28歲
辭去民國女子工藝學校教職,受聘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教授。
1926年民國十五年(丙寅)30歲
與友人俞寄凡、潘伯英共同發起籌辦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
所編《中國繪畫史》正式出版。姜吉花生次女貞。
1927年民國十六年(丁卯)31歲
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正式成立,出任藝術教育系主任。
1928年民國十七年(戊辰)32歲
杭州國立藝術院(後改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創立,受聘為國畫系主任教授,兼書畫研究會指導教師。定居杭州,仍兼上海美專、新華藝專兩校授課教師。
是年,與姜吉花離婚。
1929年民國十八年(己巳)33歲
赴日本考察藝術教育。負責籌辦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生作品展。
1930年民國十九年(庚午)34歲
與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首屆畢業生何文如(愔)結婚。
1931年民國二十年(辛未)35歲
何愔生長子炘。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壬申)36歲
與諸聞韻、吳荛之、張振铎、張書旂等組織國畫研究會—“白社”,主張以揚州畫派的革新精神從事國畫創作。先後在上海、南京、杭州和蘇州等地舉辦畫展。
何愔生三女曦。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甲戌)38歲
與邵裴子等人同遊黃山,并寫長詩記遊。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乙亥)39歲
與姜丹書、朱屺瞻等同遊富春江、金華北山,訪古苎蘿村,并寫長詩記遊。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丙子)40歲
所編《中國繪畫史》修訂本出版,并被收入“大學叢書”。何愔生次子赦。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丁醜)41歲
抗日戰争爆發,随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内遷。在10年教學生涯中所創作和收藏的中國書畫因留杭未攜走而盡遭損毀。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戊寅)42歲
杭州藝專與北京藝專在湖南沅陵合并為國立藝專。整理舊詩稿,編成《詩賸》一冊。國立藝專奉命西遷昆明,遂将生病無法西行的夫人何愔送回浙江缙雲嶽父處,約友人繞道河内,奔赴昆明。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己卯)43歲
國立藝專遷昆明安江村,中西畫分科,主持中國畫教學。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庚辰)44歲
國立藝專遷四川璧山,出任教務長。次子赦在浙江缙雲因日機轟炸受驚吓夭亡。
1941年民國三十年(辛巳)45歲
按規定獲準假一年,回浙江探親,并采集畫材。
1942年民國四年(乙卯)46歲
返四川,至江西上饒因病折回,獲準續假。赴福建建陽,任東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癸未)47歲
東南聯合大學合并于英士大學,搬遷至浙江雲和,出任藝術教育系圖工組主任。與友人同遊武夷山。教育部電示請赴重慶擔任國立藝專校長,他自認辦事能力不強,堅辭不就,并退回路費。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甲申)48歲
教育部再次來電,國立藝專師生亦一再來電請求,乃邀請謝海燕、吳荛之同赴重慶磐溪,接受校長之職,同時仍兼授國畫課程。離浙前,《聽天閣詩存》結集出版。在磐溪編著教材《治印叢談》。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乙酉)49歲
抗戰勝利,在昆明舉辦個人畫展。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丙戌)50歲
國立藝專迂回杭州,先行赴杭參加接收,籌建校舍。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丁亥)51歲
聘黃賓虹任國立藝專教授。辭去國立藝專校長職務,全力投入藝術創作和教學,同時兼任上海美專教授。何愔生三子公凱。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戊子)52歲
作《松鷹圖》《濠梁觀魚圖》《柏園圖》《讀經僧圖》等。
1949年(己醜)5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庚寅)54歲
國立藝專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中西畫合并成繪畫系,中國畫被忽視。随學校師生下鄉,作《踴躍争繳農業稅圖》等表現時代風貌的人物畫,自嘲是“六十六,學大木”。為留用教授,任民族美術研究室主任,與吳茀之等大量收購、鑒定民間藏畫,分類造冊,裝裱修整,充實院系收藏,為教學提供了充分的直觀教材,從此該校中國畫系古畫收藏為全國高校之最。
1951年(辛卯)55歲
參加皖北土改工作隊。
1953年(癸巳)57歲
出席中國文藝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學院成立彩墨畫系。作大幅指墨畫《松梅群鴿圖》。
1954年(甲午)58歲
作《竹谷圖》《美女峰圖》《睡貓圖》等。撰寫《毛筆的常識》。
1955年(乙未)59歲
赴雁蕩山寫生,回杭後作《靈岩澗一角圖》《梅雨初晴圖》等。
1956年(丙申)60歲
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恢複國畫系。撰寫《顧恺之》專著。
1957年(丁酉)61歲
任中央美院華東分院副院長。美術界批判民族虛無主義傾向。
撰寫《中國畫題款之研究》《談談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
1958年(戊戌)62歲
被補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榮獲蘇聯藝術科學研究院名譽院士稱号。
作《鐵石帆運圖》《小蓬船圖》《露氣圖》等。
1959年(己亥)63歲
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改名為浙江美術學院,出任院長。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應邀以《鹫鷹圖》《小蓬船圖》《江天新霁圖》等作品參加前蘇聯舉辦的“我們同時代人”展覽。作《百丈岩古松圖》《晴晨圖》等。
1960年(庚子)64歲
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作《小龍湫下一角圖》《小龍湫一截圖》《百花齊放圖》等。繼續嘗試創作山水與花鳥相結合的新作。
1961年(辛醜)65歲
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主席。出席全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會議,提出“中國畫系人物、山水、花鳥三科應該分科學習”的意見,認為中國早有人物、山水、花鳥三個獨立的系統,都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三科的學習基礎,各有不同的特點與要求,為了專精地培養人才,三科必須分開教學。會議上他展示了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的教學方案,得到上級的首肯與兄弟院校的響應。從此,逐漸形成了全國性的國畫系分科教學局面。作《小亭枯樹圖》《雨後千山鐵鑄成圖》等,并重遊太湖。
1962年(壬寅)66歲
在杭州、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在素描教學讨論會上,反對“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提法和“繪畫都是從自然界來的”、“西洋素描就是摹寫自然最科學的方法”等觀點,強調中國畫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造型基礎,主張摒棄以明暗素描作為中國畫基礎訓練的教學方法,而代之以傳統的白描、雙鈎練習并吸收西洋素描的速寫作為基礎訓練的内容之一,加強寫生、臨摹、默寫等訓練。由此,中國畫教學出現新面貌。
作《雁蕩花石圖》《雨霁圖》等,并重遊黃山。
1963年(癸卯)67歲
任中國書法代表團副團長,訪問日本。在交流過程中,認定必須加緊籌辦書法篆刻專業。中國第一個書法篆刻專業在他的首倡下,經上級批準正式成立,開始招收本科生。與陸維钊、諸樂三、沙孟海等人一起為此作了大量工作。赴山東等地講學,遊泰山。整理《聽天閣詩存》。《潘天壽畫集》出版。作《雁蕩山花圖》、《無限風光圖》等。
1964年(甲辰)68歲
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作《泰山圖》《勁松圖》等。
1965年(乙巳)69歲
參加上虞農村社教工作隊。去湖州作畫。重遊太湖。
1966年(丙午)70歲
作《梅月圖》等。“文革”開始,被誣為“反動學術權威”,遭受迫害。
1969年(己酉)73歲
被押往家鄉遊鬥。于返回杭州的火車上,在一張香煙殼紙背面寫下了他最後的一首詩:“莫嫌籠絷狹,心如天地寬。是非在羅織,自古有沉冤。”心身遭損,體力迅速衰竭。
1971年(辛亥)75歲
聽罷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的結論,憤慨之至。數月後,于9月5日逝世。
(作者為潘天壽紀念館館長)責任編輯: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