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人間第一花
時間:2024-11-08 11:53:59
故宮博物院藏有織繡文物十三萬馀件,包括服飾、材料、陳設用織繡品和織繡書畫四大類。故宮的織繡藏品絕大多數為清代皇宮用品,清代内務府在北京、江甯(南京)、蘇州、杭州設立織造局,後三處合稱“江南三織造”。其中專供帝後的服用由北京和江甯兩地完成,賞賜臣工之物盡在蘇杭生産。江南三織造是專供皇室及官府需要的衣料及皇家缯帛用品消費的織造工廠。三織造對于産品均有分工,而且各有所長。江甯長于織錦、妝花緞紗,最有名者為“雲錦”。蘇州長于刺繡,精于缂絲,善仿宋錦。杭州長于各種绫綢、紗羅和紡絲。江南三織造生産的織繡品代表了清代絲織技術發展的最高水平。
清代宮廷所用絲綢紋樣的設計,一般是由宮廷繪畫機構的畫師設計畫樣,由内務府發交江南三織造精心織造,有的按實樣尺寸畫,有的按比例縮小成小樣,再附實樣的紙樣(裁剪圖)。以三織造為代表的這三處地方的牡丹紋,在工藝和色彩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風格,代表了清朝絲織工藝的最高水準。
一南京的牡丹紋
始建于1645年的江甯織造,專門織造禦用和官用緞匹,此外還有神帛、诰敕和彩缯等。其絲織物主要分綢(江綢、宮綢、亮花綢等)和緞(庫緞、妝花緞和織金緞等)兩大類,江甯織造所織錦緞(庫緞、織金緞、妝花緞和織錦),因花紋豔麗,美若雲霞,故亦稱“雲錦”。雲錦中之牡丹花在妝花手法中大量用金,講究暈色,片金絞邊,大白相間,十分華麗悅目。圖1紅地折枝牡丹紋閃緞
圖2綠色三多勾蓮牡丹紋妝花緞采用對比強烈的不同顔色經緯線,以五枚、七枚或八枚等相同枚數的經緯緞紋組織互為花地的閃緞(二色緞),是一種正反面互為花地的緞類組織。這種織物因為經密小于緯密,而且兩者顔色反差大,所以在緞地上常會有時隐時現的閃色,如清同治“紅地折枝牡丹紋閃緞”。此件閃緞七枚三飛緞地,紅色經綠色緯。閃緞之閃表現在紅與綠色這一類對比強烈的色彩上,由于紅色經密小于綠色緯密,難以覆蓋,故在紅地中能閃出綠色。牡丹花紋兩排一循環,富麗大方,十分雍容精緻。
“妝花”是指用各種彩緯在織物上以挖梭織就花紋,雲錦中的重要品種妝花緞,有“寸錦寸金”之譽,代表着中國織錦藝術的最高水平。明清兩代,妝花織物主要生産于江甯織造,在專門為皇宮生産的禦用品當中,牡丹紋也有不少。如“綠色三多勾蓮牡丹紋妝花緞”,此件妝花緞綠色經緯線織八枚三飛經面緞紋地,主花牡丹與蓮一排四則,皆以兩暈色手法表現花瓣,花葉以土黃色絨線絞邊。牡丹及蓮配色多達十馀種,且逐花異色,立體感和裝飾效果都極強。
錦是由重組織(多重經或多重緯)織制而成的高級多彩的傳統提花絲織物。雲錦妝花類中最高級的一種“金寶地”,以金線或銀線為地緯與地經交織成地,再在其上織彩色或金銀線花紋。如清乾隆“橘黃色地纏枝牡丹紋金寶地錦”,圓金地緯與橘黃色地經交織成六枚不規則緯緞紋。主花牡丹花四排一循環,分别為赤淡圓金、藍色、紅粉色和藍色,纏枝式二方連續。牡丹花有片金、圓銀、湖綠和淺粉為邊,金彩輝映,富麗堂皇,盡顯皇家氣勢。圖3橘黃色地纏枝牡丹紋金寶地錦
圖4黃地折枝牡丹紋錦中國錦織物中,以經線變化顯花的“經錦”早于以緯線變化顯花的“緯錦”。明清兩代的緯錦,既有三枚和五枚的經斜紋地,也有六枚的緞紋組織地。如清道光“黃地折枝牡丹紋錦”,此錦在黃色八枚三飛經面緞紋地上,以各色絨線分段換梭織折枝牡丹。牡丹花頭兩暈色,層次感極強。機頭織款“江南織造臣七十四”,滿人喜歡以孩子出生時父祖的年齡來命名,也有以曾祖父或者父母年齡總和命名的,這些含有紀念意義的名字是孝道觀念的體現。
漳緞,自明以來始有之,以明代福建漳州制品最負盛名,故名。南京、蘇州等地亦有織造,此件漳緞即江甯織造所制,主要用于服飾鋪墊等生活用品。如“藍地織彩纏枝牡丹紋漳緞”,此件漳緞地經緯交織為六枚三飛地,絨經為淺綠、深綠、大紅、玫瑰紫、粉等色,采用W形固結法與起毛杆(即假織緯)交織纏枝牡丹紋。牡丹花造型簡練生動,用色自然。花紋織成後,部分絨圈割斷,松散的絨毛高出緞地,牡丹花圖案因此有極強的立體感。
二蘇州的牡丹紋
蘇州織造局主要織造龍袍、錦緞、紗緞及采辦金絲織絨等,其中刺繡、缂絲和仿宋錦名噪一時。圖5藍地織彩纏枝牡丹紋漳緞
圖6明黃色線綢繡牡丹平金團壽字紋單氅衣
蘇繡色彩淡雅,和色無邊,劈絲精細,針腳平齊,為四大名繡之首(其他三繡為湘繡、蜀繡和粵繡)。宮廷中禮服、吉服、日常用服、官員補子、鋪墊帷幔和挂屏畫像,都可以看到有運用四十多種蘇繡針法繡制的牡丹。在飛針走線中,牡丹栩栩如生,更顯嬌媚,如“明黃色線綢繡牡丹平金團壽字紋單氅衣”。此件牡丹為折枝式,以白、湖色和淺綠色絲線戗針繡制于線綢地上。花瓣水路以藍色絲線打籽代替勾邊,立體感十足。枝幹灰色,葉子三藍暈色,整枝牡丹雅緻恬淡,在平金團壽的映襯下,彰顯出皇家富貴之氣。還有“明黃色緞繡牡丹蝴蝶紋夾氅衣”,此件作為光緒皇太後或者皇後初夏時節穿用之衣,牡丹花瓣有紫綠灰三色,每色花瓣皆有柔和之暈色。紫灰兩色花頭各取一枝,以正面上仰姿态處于衣服中線,然後紫綠兩色花頭以側面上仰下垂姿态分居左右,均端莊大方。面料與邊飾均是蝶穿牡丹,繡工平齊細密。
盛行于宋代的缂絲,被認為是絲織品中最為高貴的品種,俗稱“一寸缂絲一寸金”。熟絲緯在生絲經上盤織,這種“通經斷緯”的織法會在經線之間留下小縫,宛如刀刻,故又稱刻絲。缂絲技藝在乾隆時又登上另一高峰,宮廷使用的成品有不少都是缂絲的,極其耗費工時。缂絲的牡丹紋不分正反,雙面紋飾如一,十分精緻美觀,如“綠色缂絲牡丹紋夾氅衣”。此件缂絲在綠色地上缂織雪青色、金黃色、紅色、綠色、藍色折枝牡丹,單花獨立,雙花錯落上下,三花橫倚分立,各種式樣皆有不同。寫實的花卉秀麗雅緻,十分精美。圖7明黃色緞繡牡丹蝴蝶紋夾氅衣
圖8綠色缂絲牡丹紋夾氅衣在唐代夾經緯錦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宋錦,分段換梭為其工藝最大特點。明清兩代蘇州藝人仿照宋錦組織特點和工藝,繼承和發展織造出來的仿宋錦(宋式錦),古樸典雅,分重錦、細錦和匣錦,常用于鋪墊或裝裱。宋式錦中的八達暈又稱天華錦,它以水平、垂直和對角線按“米”字格式作為圖案的基本骨骼,線條交叉和框架内再填以各種幾何紋,因為滿地錦式中突出中心大花形,故又稱“錦群”。如“錦群地三多花卉紋錦”,此錦在七枚二飛經緞紋地上,牡丹花紋與寶相花、菊花分别搭配蓮蓬和三多紋(石榴、佛手和桃)。在滿地錦群地上的花紋絢麗多彩,牡丹端莊大方,不愧為織錦中的精品。
三杭州的牡丹紋
杭州素稱“絲綢之府”,杭州織造向以織造輕薄、柔軟的絲綢和紗羅等織物而著稱。
清代除延續曆史傳統織造方孔紗外,還有實地紗(平紋地,一絞一絞經顯花)、直徑紗(平紋顯花,一絞一絞經地)、芝麻紗(平紋與一絞一絞經結合織成芝麻粒狀)和春紗(平紋地,花紋輪廓一絞一絞經,内部平紋)。紗與羅組織相似,都以輕薄纖麗著稱于世,柔軟透氣性好。杭州産的泰西紗,是用德國進口的紡織機器生産的,晚清時十分流行,如“月白地牡丹紋泰西紗”。此件泰西紗為三經絞地,兩根藍色地經、一根絞經與湖綠色地緯相絞。牡丹花以平紋和八枚三飛緞紋織就,枝幹和邊為湖綠色緯線抛織,婉轉綽約,别有異域風韻。
杭州地方性特産杭羅,多是橫羅(平紋地上帶有橫向空路的織物,與帶直向空路的直羅對應)。如“月白色牡丹飛蝠紋暗花羅棉氅衣”,暗花羅地上折枝牡丹盛開,嬌媚婀娜,蝴蝶蝙蝠飛舞其中,分别與上仰和下垂之牡丹呼應,寓意富貴福壽。這是後妃日常服飾,并不用于節慶時日。圖9錦群地三多花卉紋錦
圖10月白地牡丹紋泰西紗
圖11月白色牡丹飛蝠紋暗花羅棉氅衣
四北京的牡丹紋
清代負責宮廷絲織品織造和染色的“織染局”,于乾隆十六年西遷至今頤和園延賞齋北,“耕織圖”亦勒石于此,織染局生産的織物在宮中也有不少,如“绛色折枝牡丹紋織金緞”,源自于元代“納失失”的織金緞,在各種緞紋組織地上以金或銀線為紋緯織花,是明清各類服飾及鋪墊的最佳面料。此件織金緞在绛色八枚五飛緞地上,以圓金線雙股并用為紋緯妝織折枝牡丹。一排三則的牡丹嬌小富麗,每一則牡丹分大花、小花和花骨朵,金光閃耀,貴氣十足。兩處機頭圓金織款“耕織圖”,一正一反。
清宮服飾中的牡丹花紋,色彩之華麗和工藝之繁複,體現了清宮圖案的豐富多彩。由于特定的使用對象和環境,宮廷織繡品中牡丹和一般普通織繡品上的牡丹相比,更具有王者氣派。牡丹紋以織造、刺繡或缂絲等手法出現于不同面料之中,蘊含着祝福之意,體現了皇帝個人以及後妃的審美取向。宮廷織繡品中的牡丹紋集多色于一身,盡一枝而三變,有的莊嚴,有的雅緻,有的奢華,有的绮麗,實在美不勝收。
(作者單位: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