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紫台連朔漠
時間:2024-11-08 12:10:06
中國古代美女,得到曆代大詩人題詠、被若幹著名小說戲劇家百寫不厭者,王昭君首屈一指。人們對王昭君的關注程度,既遠遠超過沒有多少史料的西施,也超過有很多史料的楊貴妃,形成一種獨特的現象,姑且叫“美女與國家命運全方位思索”吧。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做足了“昭君功夫”,從王昭君既可以想到紅顔薄命,也可以想到巾帼有志;既可以想到君恩薄似紙,也可以想到青冢照千秋……
我們先從基本史實入手,走近王昭君。
《西京雜記》中的定型
如果要找昭君出塞的曆史記載,《西京雜記·畫工棄市》首當其沖: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嫱不肯,遂不得見。
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阏氏。于是上按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國,故不複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
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醜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并工為牛馬飛鳥衆勢,人形好醜,不逮延壽;下杜陽望,亦善畫,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棄市。京師畫工,于是差稀。
《西京雜記》為後世作家創作與王昭君有關的作品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其一,名字:王嫱和王昭君;其二,王昭君是漢宮最美的人;其三,王昭君不僅長得美,還有志氣、有骨氣、有修養、有大家風度;其四,漢元帝雖後悔将王昭君賜給單于,但顧全大局,講究信譽,實現了對匈奴單于的諾言;其五,王昭君如此美貌為何沒得到漢元帝“臨幸”?因她不肯向畫工行賄。這位擅長畫人物的宮廷畫師叫毛延壽。毛延壽向後宮美人索賄,後被查。擅長畫牛馬飛鳥風景的其他畫工也和他一起丢了腦袋,西京出現畫師荒。
短短一段記載,人物形象、個性、命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全部齊備。編戲劇、寫小說,主角沖突都是現成的。
《西京雜記》,“西京”指西漢首都長安。“雜記”是寫西漢雜史,既有曆史也有遺聞轶事。宮女王嫱不肯賄賂畫工遠嫁匈奴、劉邦築新豐迎太公、鄧通得蜀山以鑄銅錢、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等人們喜聞樂道的故事,首次都出現在此書中,成為典故。
《西京雜記》是什麼書?中華書局将其收入《古小說叢刊》,顧名思義,應是小說。小說也能算曆史甚至信史嗎?有時在特定前提下能算。因為它們多依傍曆史,故《西京雜記》所記的昭君事迹應當屬于來自道聽途說的雜史。
《西京雜記》一書,《隋書·經籍志》未著錄,新舊《唐書》均著錄為東晉葛洪(284-364)著。但葛洪自己聲明,他不是作者,而是輯錄西漢劉歆的作品。他在《西京雜記》跋中說:“洪家世有劉子駿《漢書》一百卷,無首尾題目,但以甲乙丙丁紀其卷數。先父傳之。歆欲撰《漢書》編錄漢事,未得締構而亡,故書無宗本,止雜記而已,失前後之次,無事類之辨。後好事者以意次第之,始甲終癸為十帙,帙十卷,合為百卷。洪家具有其書,試以此記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劉書,有小異同耳。并固所不取,不過二萬許言。今抄出為二卷,名曰《西京雜記》,以裨《漢書》之阙。”
對葛洪這段話可從三方面理解:其一,《西京雜記》是西漢劉歆(子駿)的作品,是劉歆打算寫《漢書》做的筆記,或者說為寫《漢書》準備的資料庫,但他沒來得及寫就死了。葛洪的父親存有劉歆未成稿《漢書》一百卷,沒有前後次序,沒有分類,分卷是後世“好事者”做的。其二,經葛洪對照,班固寫《漢書》幾乎都取自劉歆寫下的半成品。其三,葛洪将班固寫《漢書》沒采用的劉歆“資料庫”中的二萬馀言抄錄出來,起名《西京雜記》,以補《漢書》之缺。綜合這三方面意思,可以看出,葛洪将《西京雜記》與班固《漢書》看作同類項,它們都來源于劉歆的未定稿或資料庫。
如果《西京雜記》的作者是西漢人劉歆,《畫工棄市》就是關于王昭君最早的曆史記載,則《西京雜記》是劉歆繼承其父劉向《新序》等書傳統寫的筆記體雜史。劉向父子掌握皇族名籍,撰寫校核史書,深知漢元帝宮中秘事。昭君出塞時,劉歆已十八歲。昭君為畫師所誤,未在元帝駕前得寵。漢元帝追根究底,從宮廷畫師家抄出大量錢财,擅長畫人物的毛延壽連累了畫花鳥蟲魚的宮廷畫家龔寬等人,是轟動朝野的事件,劉歆很可能親耳聽到乃至見到。
漢元帝按圖召幸後宮宮女。王昭君既然是後宮第一美女,不畫醜了,豈能被漢元帝疏漏?毛延壽肯定将王昭君畫醜了,但如何畫“醜”?劉歆沒交待,給後世小說家、戲劇家留下諸如“點痣”等五花八門構思的天地。
正史中的記載
正史《漢書》《後漢書》對昭君出塞的記載,都晚于劉歆的《西京雜記》。
先看《漢書·元帝紀》:
竟甯元年春正月,匈奴虖(呼)韓邪單于來朝。诏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虖(呼)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複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為竟甯,賜單于待诏掖庭王樯(嫱)為阏氏。”
這段記載說明:其一,漢元帝下令将待诏掖庭的宮女王嫱賜給匈奴呼韓邪單于為阏氏;其二,漢元帝是因為呼韓邪單于不忘恩義而賜婚給他;其三,因為胡漢聯姻,邊境安甯,漢元帝将年号改為“竟甯”,意思是從此邊境安甯。
再看《漢書·匈奴傳》對昭君出塞的記載:
郅支既誅,呼韓邪單于且喜且懼,上書言曰:“常願谒見天子,誠以郅支在西方,恐其與烏孫俱來擊臣,以故未得至漢。今郅支已伏誅,願入朝見。”竟甯元年,單于複入朝,禮賜如初,加衣服錦帛絮,皆倍于黃龍時。單于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樯(嫱)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這段記載說明:其一,王昭君是後宮良家子,名叫王嫱,字昭君;其二,與漢朝聯姻是匈奴單于提出來的,背景是呼韓邪單于的死敵郅支單于伏誅;其三,呼韓邪單于這次到漢廷來受到的禮遇超過他過去(黃龍年間)的待遇,他願做漢皇女婿;其四,接受王昭君的呼韓邪單于大喜過望,建議漢朝撤銷塞北邊防,由他保護漢朝塞北邊境。
《漢書·匈奴傳》還記載,漢元帝一度考慮接受呼韓邪單于建議,撤除北部邊防。對邊境事務有深刻了解的郎中侯應向漢元帝陳述十條理由,勸戒漢元帝不可放棄北門鎖鑰。漢元帝發“勿議罷邊塞事”诏書,派車騎将軍口谕呼韓邪單于:你想讓漢廷罷北邊吏士屯戍,由你擔任漢朝戍邊,這是你“向慕禮義”,“為民計者甚厚”,我很欣賞。但中國四方障塞,“非獨以備塞外也,亦以防中國奸邪放縱,出為寇害”。我在塞北設防,主要是怕塞内不良分子跑出去給你們搗亂呢!為人忠厚的呼韓邪,對這番辯詞信以為真,還感謝漢元帝:“愚不知大計,天子幸使大臣告語,甚厚!”馬背壯士,心裡哪有那麼多彎彎繞?
《漢書·匈奴傳》對昭君出塞後的命運有記載:
王昭君号甯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師,為右日逐王。呼韓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始呼韓邪嬖左伊秩訾兄呼衍王女二人。長女颛渠阏氏,生二子,長曰且莫車,次曰囊知牙斯。少女為大阏氏,生四子,長曰雕陶莫臯,次曰且麋胥,皆長于且莫車,少子鹹、樂二人,皆小于囊知牙斯。……颛渠阏氏貴,且莫車愛。呼韓邪病且死,欲立且莫車,其母颛渠阏氏曰:“匈奴亂十馀年,不絕如發,賴蒙漢力,故得複安。今平定未久,人民創艾戰鬥,且莫車年少,百姓未附,恐複危國。我與大阏氏一家共子,不如立雕陶莫臯。”大阏氏曰:“且莫車雖少,大臣共持國事,今舍貴立賤,後世必亂。”單于卒從颛渠阏氏計,立雕陶莫臯,約令傳國于弟。呼韓邪死,雕陶莫臯立,為複株累若鞮單于。
複株累若鞮單于立,遣子右緻盧兒王醢諧屠奴侯入侍,以且麋胥為左賢王,且莫車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為右賢王。複株累單于複妻王昭君,生二女,長女雲為須蔔居次,小女為當于居次。
這段記載提供了以下信息:其一,王昭君封号為“甯胡阏氏”,意思是給匈奴帶來安甯的阏氏。其二,呼韓邪單于去世後,王昭君對匈奴國事并無發言權,掌控局面的是呼韓邪原來的妻子颛渠阏氏和大阏氏姐妹。姐姐的兒子小,妹妹的兒子大。姐姐顧全大局,立妹妹的兒子為單于,即複株累若鞮單于。其三,姐妹阏氏約定:大阏氏之子雕陶莫臯繼位,将來傳位給弟弟。其四,複株累若鞮單于按照匈奴習俗,又娶王昭君為妻,生了兩個女兒。其五,引文中出現的“鹹”“雲”“當”三人,對後來的匈奴史舉足重要。王莽新朝時,昭君之女“雲”“當”通過其婿,控制匈奴的政治傾向,扶植與漢親善的大阏氏幼子“鹹”做了單于。
《後漢書·南匈奴傳》:
初,單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師以次當(為)左賢王。左賢王即是單于儲副。單于欲傳其子,遂殺知牙師。知牙師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靓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複為後單于阏氏焉。
這段記載采取倒叙法,說明:其一,王昭君入宮後得不到漢元帝臨幸,心有怨恨,主動要求嫁給匈奴單于。其二,漢元帝原本不知道王昭君美,當昭君刻意裝扮,以照亮後宮的姿态出現在面前時,漢元帝後悔了,卻不能不把她嫁給單于。其三,呼韓邪單于死後,王昭君曾給漢成帝上書要求回中原,漢成帝讓她照胡俗行事,她嫁給了新單于。其四,昭君之子在匈奴皇室權力鬥争中被殺。這應是王昭君身後、也是公元後若幹年的事。呼韓邪身後,單于位置是哥哥傳弟弟,弟弟再傳下一位弟弟。輪到囊知牙師當單于時,他想變“兄終弟繼”為“父終子繼”,就殺害了原本“兄終弟繼”第一順位繼承人昭君之子伊屠智牙師。這實際上阻止了漢朝對匈奴不流血的血統政變。倘若昭君之子繼位,匈奴單于豈不成二分之一漢家血統?當然啦,曆史不能假設。
至于王昭君改成王明君,已是晉朝為避諱司馬昭而改。此後曆代詩人還“明君”“明妃”地叫,實在有點兒滑稽。
漢帝與單于對其命運的影響
在皇權決定一切的時代,後宮女子命運必然與皇帝緊緊聯系在一起。王昭君的命運不僅與漢朝皇帝,還與匈奴單于緊緊聯系到一起。
與王昭君一生有關的三位西漢皇帝是:
漢元帝劉奭(前74-前33),黃龍元年(前49)繼位,竟甯元年(前33)去世。
漢成帝劉骜(前51-前7),竟甯元年(前33)繼位,綏和二年(前7)去世。
漢哀帝劉欣(前25-前1),綏和二年(前7)繼位,元壽二年(前1)去世。
三位漢朝皇帝對王昭君的命運有何影響?
漢元帝在竟甯元年派昭君出塞,三個月後,漢元帝去世。昭君與漢元帝有沒有過感情交流?漢元帝除派昭君出塞外,對她有沒有其他恩惠?昭君離開漢宮或到達匈奴後,有沒有給漢元帝寫過奏章或書信?有封《報元帝書》(亦作《昭君入胡報帝書》)被人津津樂道:“臣妾幸得備員禁脔,謂身依日月,死有馀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陟,移于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怆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少憐之。”王昭君得體地表示:我有幸進入漢宮,本以為在天子身邊能活得輝煌死得榮耀,沒想到吃了畫師的虧,發配到異國他鄉。我一心報主,不敢埋怨。但堂堂漢朝怎聽憑畫師小人做主?遠望南方故鄉,徒然增添悲怆!我還有父親和兄弟,希望皇上稍微憐憫一下他們。
後世對《報元帝書》有争論。認為作僞者有很多理由,其中重要的一條是:這封信太像《西京雜記》模仿秀。肯定《報元帝書》者,則從哪方面看都像昭君寫的:一是漢元帝确實把毛延壽殺了;二是據說漢元帝接到信後,将昭君父兄接到京城。而且昭君出塞後,王家平步青雲,确實是曆史事實。昭君侄子王歙封和親侯、王飒封展德侯,後來出使匈奴,《漢書》中有白紙黑字的記載。
漢元帝死後,他與皇後王政君生的兒子繼位。這位以駿馬(骜)命名的漢成帝卻因荒淫無度、寵幸趙飛燕姐妹“成名”。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按匈奴風俗,單于死,後母得嫁繼位者。王昭君給漢成帝上書,要求回中原。漢成帝讓她從胡俗,王昭君隻好嫁給繼位單于,從庶母變成妻子。
漢成帝對王昭君的要求,就是讓她永遠紮根草原、一切照草原規矩辦事,不管心中有多大委曲,都不能傷害漢朝與匈奴的親善。颟顸一輩子的漢成帝處理這事倒是一點也不糊塗。
漢成帝當了二十幾年風流皇帝,沒留下後代就死了。他的侄子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王昭君去世時,漢哀帝派人參加了她的葬禮。
王昭君是哪一年去世的?曆史無确切記載,漢哀帝劉欣在位是公元前7年至前1年。王昭君應是這七年中某一年去世的。
按照西曆,王昭君是活在公元前的美人。
王昭君在匈奴生活了三十年,大約活到五十歲左右。
王昭君在世時,匈奴單于走馬燈一樣在換:
昭君嫁的呼韓邪單于在位二十八年;雕陶莫臯繼位為複株累若鞮單于,在位十年;且麋胥繼位為搜諧若鞮單于,在位八年;且莫車繼位為車牙若鞮單于,在位四年;囊知牙斯繼位為烏珠留若鞮單于,在位二十一年。
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兩年,育有一子。與複株累若鞮單于共同生活十年,育有二女。呼韓邪單于傳位複株累若鞮單于,是父終子繼。複株累若鞮之後的單于都是兄終弟繼。也就是說,直到烏珠留若鞮單于,新任單于都是呼韓邪的兒子,也是王昭君名義上的兒子。烏珠留若鞮單于死時已到了公元13年。此時王昭君已去世十幾年。匈奴掌握大權的大臣右骨都侯須蔔當是昭君之女須蔔居次雲的夫婿。昭君的小女兒當于居次的夫婿也是有權勢的匈奴貴族。他們主張與漢朝和親,在烏珠留若鞮單于去世後,立與王莽關系良好的“鹹”為烏累若鞮單于。“鹹”仍是呼韓邪單于的兒子,按照排位次序,其實還輪不到他做單于,是昭君的女婿利用權勢“越輿”(越過次序)讓“鹹”做上單于,因為“鹹”與漢親善。天鳳元年(14),王莽派和親侯王歙、都尉展德侯王飒出使匈奴,祝賀烏累若鞮單于初立。新單于對漢使信誓旦旦:對漢朝廷“不敢有二心”。
王歙和王飒都是王昭君的親侄子。對掌握匈奴大權的昭君女婿右骨都侯須蔔當來說,王歙和王飒不僅是漢朝使節來訪,更是尊貴親戚上門,他得和漢朝來的大表哥喝個一醉方休!
多麼有利于民族團結的裙帶關系啊!
此時離昭君出塞,已整整四十六年。
昭君出塞帶來半個世紀的邊境安甯。紅粉一人抵得上萬裡長城、百萬雄兵。
王昭君得到曆代文人反複吟詠,絕不是偶然。四大美女中,西施、貂婵、楊貴妃都與政權傾覆有關,多少有點兒“破壞性”。王昭君則完全是“正能量”,具有“建設性”,功在千秋。
20世紀80年代初,長江文藝出版社出過《曆代歌詠昭君詩詞選注》,選錄216首詩詞,另有存目550首,題詠王昭君的詩詞将近八百首。王昭君成了曆代大詩人奇思妙句的比武場。如果從中選“最佳神句”,以隽語寫滄桑的杜甫能否奪魁呢?詩聖在《詠懷古迹》中想象:王昭君離開紫微星象征的漢宮,來到一望無際的沙漠,從此走出花樣人生并走向永恒: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