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馬瑞芳趣話美女(一)編者按:在中國曆史上,有許.."/>
人人書
書庫大全

沉魚落雁花愁顫

時間:2024-11-08 01:14:58


    撰文/馬瑞芳

趣話美女(一)

編者按:在中國曆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美人,比如溪邊浣紗的西子,傾國傾城的李夫人,遠出邊塞的昭君;同樣地,也有許多與美人相關的典故,比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環肥燕瘦等。這些人物和故事,反映了古人對“美”的傾向與追求,也給曆史增添了許多生動的色彩。本刊特邀馬瑞芳老師撰寫一系列有關中國古代美女的文章,希望能帶給廣大讀者美的享受。

在中國古代的曆史長河與文學描寫中,美女如雲。為什麼人們對美女話題百說不厭?除了愛美是人之天性外,還因為“美人和江山”這個規律性問題,成為深刻的文化現象、社會現象、政治現象。美女話題,不是世俗甚至庸俗的話題,也不單純是女性話題,而是重要的文學話題、政治話題,是國粹,是傳統文化。

那麼,美女有沒有标準?中國和外國的标準相同還是不同?

中國和外國對美女的标準有時候好像不同。1986年在哈爾濱國際紅學會上,紐約大學曆史學家唐德剛教授說:如果拿西方标準衡量《紅樓夢》,十二金钗沒有一個符合西方對美女的要求。西方講究三圍,要求胸圍三十二英寸,腰圍二十二英寸,臀圍三十六英寸。拿這個标準來對照《紅樓夢》裡的人物,林黛玉肯定不夠,晴雯也不夠,薛寶钗可能還是不夠,大概隻有傻大姐夠。當時我就反駁唐先生:傻大姐不可能夠,因為傻大姐傻吃悶睡幹粗活,她的腰像水桶,哪兒可能有瑪麗蓮·夢露那樣的水蛇腰?這番“論争”把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外紅學家都樂壞了。中國最美的小說《紅樓夢》美女成群,但是拿西方觀點衡量,一個美人兒都沒有!豈不成了笑話了?

西方對美女要求是什麼?“黃金分割”。要求身體各部位有固定比例:頭部、頸部、肩部、胸部、手臂、手、腰、腹、臀、腿、腳,互相之間有非常嚴格的比例,不符合比例,就不能算美女。

其實,西方黃金分割的要求和中國古代對美人的要求一緻。中國古代對美女形體要求達到兩個字:“美鈞”(即美均)。美要和諧勻稱,恰到好處。

西方美女哪一位可以拿出來作為看得見的标準?維納斯——西方公認的美神。

維納斯在希臘神話中叫“阿佛洛狄特”。哪兒來的?從大海的泡沫中誕生的。西方認為,神仙都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神譜》一一叙寫這些神仙從哪兒來,他們之間的親緣世系,長什麼樣兒、什麼脾氣、分管什麼職責,如管智慧的智慧之神,管美麗和愛情的美神和愛神,管戰争的戰神。《神譜》這樣寫維納斯的誕生:地神該亞和天神烏拉諾斯有很多子女。三個兒子威力無窮,他們長着一百隻胳膊,五十個腦袋。兒子這麼強勢,父親烏拉諾斯很嫉恨。兒子們一降生,父親就把他們藏到大地深處,不見陽光。最小的兒子克洛諾斯鬼心眼兒多,想搶班奪權。他在母親的幫助下準備了一把鐮刀,埋伏起來。當父親來時,克洛諾斯飛快地割下了父親的男根,把這塊肉扔進翻騰的大海。這塊西方謂之“不朽的肉塊”,在海上飄流很長時間。忽然,一簇白色浪花在肉塊周圍擴展,在浪花中誕生了一位絕美少女,她來到塞浦路斯,成了美麗可愛的美神。在她嬌美的腳下,綠草成茵。因為維納斯在浪花中誕生,希臘語浪花叫“阿佛洛斯”,所以希臘人把維納斯叫“阿佛洛狄特”,意思是“在浪花中誕生的女神”,在羅馬神話中叫維納斯。

維納斯是美神,西方畫家畫她,雕刻家雕刻她。要想知道西方美女标準是什麼?看維納斯的畫和塑像就成了。最著名的是大理石雕像《米羅島的維納斯》。19世紀20年代在愛琴海發現時,雕像已在海底沉睡兩千多年。在發現過程中發生争奪,維納斯的兩隻胳膊斷掉了。雕像現存盧浮宮。她是座大理石雕像,看上去卻好像有溫度。看她就知道,西方美人美得如何和諧靓麗。

《米羅島的維納斯》少了兩隻胳膊。全世界很多畫家、雕塑家就一個勁琢磨,能不能把它補上?有人想象,維納斯的兩手正往上舉着梳妝;有人想象,維納斯的手正和她的情人戰神波塞冬的手拉在一起;還有人把維納斯雕像和金蘋果之争結合起來,說維納斯一隻手拿着那個引起特洛伊戰争的金蘋果,一隻手提着裙裾……

維納斯身邊常有個小男孩,金發碧眼,長着一對小翅膀,手裡拿着弓箭。這是維納斯的兒子,小愛神丘比特。被丘比特的神箭射中,就産生愛情。丘比特是西方美少年的标準。

西方社會對女性美講究三圍,說穿了就是中國人常說的豐乳肥臀和楊柳細腰結合。好萊塢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是三圍标準的最著名代表。瑪麗蓮·夢露1961年參加美國總統肯尼迪四十五周歲生日宴會,高歌一曲,祝親愛的總統生日快樂。她當時穿件透明長袍,隻用些珍珠把敏感部位掩蓋了,長袍把她美人魚般的魔鬼身材完美表現出來。電視直播轟動了美國。瑪麗蓮·夢露當年穿的長袍在她去世後賣了75萬英磅。瑪麗蓮·夢露是“性感”化身,不少美國影星而且不止美國影星、也不止是影星,跟她學,做手術,隆胸,吸脂,甚至切肋骨。據說瑪麗蓮·夢露為求“蜂腰”效果切掉兩根肋骨。

西方對美女面部也要求黃金分割:額頭、顴骨、下巴、眼睛、鼻子、嘴巴,有嚴格比例。據說韓國已出台美的标準,就是按照這種前額、顴骨、下巴比例設計。埃及豔後克裡奧佩特拉,号稱世界第一美女。有兩位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物,都是古羅馬著名統帥,凱撒和安東尼,兩個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先後拜倒在克裡奧佩特拉的石榴裙下。克裡奧佩特拉的美麗決定古埃及曆史的走向,也決定古羅馬的曆史走向。所以,有人就說:如果克裡奧佩特拉的鼻子再長一分,世界曆史就要重寫。那麼克裡奧佩特拉的鼻子到底什麼樣兒?羅馬帝國廢墟發掘出的錢币上雕刻了克裡奧佩特拉的側面雕像:她的鼻子挺拔,嘴的輪廓很美。

除了黃金分割這些要求之外,面容姣好是西方對美女更重要的要求。西方永恒的美女蒙娜麗莎,是文藝複興時期藝術巨匠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迷倒了全世界。旅遊者到法國,大多數都要親眼看看這幅迷人的畫像。有朋友說:我曾在蒙娜麗莎畫像前來回走動,不管走到哪個角度,蒙娜麗莎的眼睛還是看着我,她的甜蜜微笑也随着我的角度變化。有人形容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三分柔情、七分迷離;遠看覺得她在笑,近看又覺得她沒笑;她的笑容是溫柔的,舒暢的,還多少帶點兒憂傷,微露一點兒像嘲弄什麼人的神情。

幾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的畫家、心理學家、科學家,甚至全世界的醫生都對蒙娜麗沙的神秘微笑研究、分析、推測。有的研究成果,一般人聽了會笑掉牙,會說:這幫人,吃飽了撐的。

有位美國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壓根就沒笑。她之所以有那麼一種怪怪的、近似于微笑的表情,隻是因為,她想掩飾自己沒長門牙。”

有位法國腦外科專家認為,蒙娜麗莎并不是微笑,而是因為蒙娜麗莎剛剛中風了,她的半個臉肌肉松弛,因為她的臉在側着,才顯得像在微笑。

有位英國名醫堅定地相信,蒙娜麗莎懷孕了,她臉上露出滿意的表情,她的皮膚鮮嫩,她的兩隻手交叉放在腹部,整個形象是一個幸福的孕婦。

對蒙娜麗沙微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用“情感識别軟件”分析出來的。這“情感識别軟件”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聯合開發。軟件通過分析面部表情特征,如,嘴唇的彎曲度、眼部周圍的皺紋等,評估人常有的六種情緒占什麼比例。這六種情緒是:喜悅,悲傷,恐懼,憤怒,驚訝,厭惡。分析軟件能把這六種情緒占的比例準确計算出來。用這個軟件分析的結果是: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

這些研究,實在太離奇也太離譜了。照我看來,根本就不必用什麼英國博士、美國醫生、荷蘭情感分析軟件。拿中國三千年前《詩經》兩句話,完全可以把蒙娜麗莎的微笑分析得透透的。

哪兩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什麼意思?美人的輕巧的笑意飄逸在她嘴角,美人的黑白分明的美麗眼睛秋波流動。

西方對美女的要求,要身材和面部的黃金分割,要面容姣好。而中國古代對美女的最高要求是什麼?不是黃金分割,是他人對美人的感受,濃縮成八個字、四個典故:“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不是具體寫美女怎麼美,美女的眼睛什麼樣,鼻子什麼樣,身材什麼樣。而是寫外界對美女的感受,而且不是人的感受,是大自然其他生物對美女的感受,這是拟人化描寫。寫的是大自然的魚、鳥、月亮、鮮花對美女的感受。大自然的魚、鳥、月亮、鮮花,本來不可能有人的感情,但是古代文人想象美女使它們産生羞愧之感,魚兒羞愧地沉入水底,大雁羞愧地從天上掉下來,月亮羞愧地擋住了自己的光輝,花朵羞愧地凋謝了。

我們首先要澄清一種廣泛誤解:很多書、很多辭典都解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四個典故分别來自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沉魚的典故來自西施:西施在水邊浣紗的時候,水中魚兒驚歎她的美麗,羞愧地沉到水裡。

落雁的典故來自王昭君:昭君出塞,天上的大雁看到她的美麗,羞愧地從天上掉下來。

閉月的典故來自貂蟬:貂蟬在月下祈禱,月亮看到她的美麗,偷偷地藏到雲彩後邊。還有種說法更誇張:月中嫦娥看到月下的貂蟬,覺得自己不如她美,就把月宮的門關起來。

羞花的典故來自楊貴妃: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禦花園賞花,花園的花朵因為看到楊貴妃,羞愧地凋謝。

這樣的說法很流行,書上網上鋪天蓋地。對不對?不對。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寫女性美的經典詞句,也可以看成是中國古代對女性美的标準。要知道詞句的來龍去脈,必須追根求源,找到最早的源頭。就像長江和黃河,要找它的發源地,得一直往上走,找到青藏高原的巴顔喀拉山脈,這才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你不能說半路哪條河是它們的發源地。而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說成分别來自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就好比把金沙江說成是長江的源頭,把渭河是說成是黃河的源頭。

那麼,“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個典故從何而來?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在中國古代,被三流小說家、戲劇家用成套話,最早用這八個字形容美人的,卻恰好是幾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師:莊子、曹植、李白。這四個典故和四大美女有沒有關系?有一個典故和西施有關系,其他典故和四大美女毫無關系。具體地說:

“沉魚落雁”典故是莊子創造的。《莊子·齊物論》:“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什麼意思?毛嫱和骊姬是人們公認的美女,水中的魚兒看到毛嫱和骊姬,自愧不如,遊到深水躲起來;天上的鳥兒看到毛嫱、骊姬,自愧不如,遠遠地飛走;麋鹿,就是現在所說的“四不像”,看到了這兩個美女,趕快跑開。如果把莊子的話簡單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毛嫱、骊姬這樣公認的美女一露面,大自然的美麗動物都感到羞愧,魚沉、雁飛、鹿奔。

毛嫱和骊姬何許人?她們是春秋前期的著名美女。骊姬,是晉獻公寵愛的美人。毛嫱,古代學者注釋為:古美人。清代郭慶藩《莊子集釋》說毛嫱是“越王美姬”,沒說是哪個越王哪個美姬。按一般習慣,古人提真實的曆史人物,總是把時代早的放前邊,時代晚的放後邊。莊子既然把毛嫱放到骊姬前邊,說明毛嫱比骊姬早,是真正的古美女。所以,莊子創造的“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也就是後來的“沉魚落雁”,比西施至少早三百年,是用來形容春秋前期、公元前8世紀的美女毛嫱和骊姬,不是用來形容春秋後期、公元5前世紀的西施,更不可能是用來形容比西施晚幾百年的王昭君。

“閉月”典故是曹植創造的。曹植《洛神賦》寫美麗的洛神出現,像光彩四射的明珠,周圍一切黯然失色:“仿佛兮如輕雲之蔽月。”洛神出來,月亮的光輝都被遮住了。所以“閉月”典故來自三國時曹植的《洛神賦》,不是來自貂蟬,貂蟬是元代末年才虛構出來的形象。那時“閉月”典故早就有了,是曹孟德那個才高八鬥的兒子曹子建創造的,比貂蟬早一千多年。

“羞花”是大詩人李白創造的。李白詩《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蘿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顔。”什麼意思?西施是越國的美女,她是苎蘿山出來的,她的美麗穿越了古代到今天,她的美麗連荷花都因此而感到羞愧。按照李白的認識,吳國滅亡,西施有責任,所以李白後邊還有這樣的句子:“勾踐征絕豔,揚眉入吳關。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李白也寫過楊貴妃的美麗。唐明皇到禦花園賞花,一邊是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一邊是有傾國傾城之貌的楊貴妃,李白寫“名花傾國兩相歡”,用牡丹花與楊貴妃相比,人和花是對等的。但是“羞花”,人和花就不對等了,是花因為人的美而羞愧,而使得花羞愧的,是西施。看來李白認為西施比楊貴妃更美一些。

第一個用鮮花形容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就是蠢才了。傳說,蘇東坡曾給歐陽修念他的朋友文與可的詩句,說:您看,這兩句詩寫得多漂亮?“美人卻扇坐,羞落庭下花。”什麼意思?古代的婚禮,新婦得用扇子把臉擋起來,拜堂後移掉扇子,叫作卻扇,新婦去了扇子,露出美貌的容顔,堂前鮮花一看,感到慚愧,凋謝了。蘇東坡覺得,這寫得多好哇。歐陽修很有學問,他說:這有什麼好的?“羞花”哪兒是你的朋友創造的?早就有了,他那是拾人牙慧。

後來《五代史》用“花見羞”稱呼一位美女,從此,小說,戲劇出現無數的花見羞和百花羞,一直到《水浒傳》還有。

最早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連到一起用,是元代南戲《宦門子弟錯立身》:“可歎你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就是到這個戲裡,“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變成了“沉魚落雁”。“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從此連起來,成了古代文人的口頭禅了。

《洛神賦》不僅創造了“閉月”典故,曹植對洛神的具體描寫,還應看作是對中國古代美女标準做“規範”。曹植寫洛神出現時,“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什麼意思?洛神好像是扇動着美麗翅膀的小鳥兒,好像是遊動在天空中活潑的龍,好像是秋天的雛菊一樣輝煌,好像是春天的嫩松一樣豐茂。這四句,沒有具體描寫洛神長什麼樣兒,都是比喻。接着,曹植寫:洛神出來了,“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綠波”。什麼意思?遠看這位美女,好像是太陽剛剛升起帶來的一片彩霞,靠近前去看美人兒,好像是美麗的芙蓉花在碧波之上迎風搖擺。仍然沒有具體描寫,還是比喻。然後,曹植才具體寫洛神到底什麼樣子:“秾纖得體,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什麼意思?“秾纖得體”,就是不胖不瘦;“修短合度”,就是不高不矮;“肩若削成”,就是肩膀靈巧秀美;“腰如約素”,字面意思就是,洛神的腰像一束緊緊捆起來的白色綢緞,引申意思是:洛神楊柳細腰;“延頸秀項”,是洛神的脖子線條優美圓潤細膩;“皓質呈露”是洛神的皮膚細嫩白皙,美玉一樣。用現代漢語簡單地說:洛神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削肩細腰,膚色如玉。美麗極了,和諧極了。你就是拿西方黃金分割要求,也找不出一點兒毛病。這樣的美人一出來,月亮的光彩都就她遮住了。

多年來,很多學者探讨,洛水女神有原型嗎?她是影射哪位美人兒?有人說,曹植寫的是他的夢中情人,也是他哥哥的妻子甄氏。我覺得這說法不是很可靠。曹操攻克邺城,曹丕趁亂納甄氏的時候,甄氏二十三歲,曹丕十八歲,曹植十三歲。不管甄氏怎樣的國色天香,曹植這麼個十三歲的娃娃,能不能和十八歲的哥哥去争奪一個美人?這很值得懷疑。二十多年前,我曾到曹植墓所在地山東東阿實地調查,聽到這樣的說法:曹丕去世之後,曹植做了東阿王,他住在魚山上,每天晚上有個美麗的漁姑來陪伴他,《洛神賦》就是寫這個漁姑的。也有人說,那漁姑并不是真正的漁姑,而是天上的神仙下來安慰不得志的才子。

曹植的《洛神賦》其實受到戰國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的影響。宋玉寫了個非常美麗的美人兒,這個美人既符合中國“美鈞”的要求,也符合西方“黃金分割”面目姣好的要求。宋玉怎麼寫呢?“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什麼意思?這個美人兒身材恰到好處,加一分就高了,減一分就矮了,皮膚的顔色和嘴唇的顔色恰到好處,如果抹粉就太白,如果塗口紅就太紅。她的眉毛像翠鳥的羽毛美麗而有光澤,她的皮膚像白雪,楊柳細腰,嫣然一笑,露出牙齒,像小貝殼一樣閃閃發光,笑容可以把幾個城市迷倒。

《登徒子好色賦》與《洛神賦》的具體描繪,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合在一起,中國古代美女标準就珠聯璧合了。中國古代美男具體标準似乎不如美女詳細。古代文人也喜歡對美男做拟人化描繪,如:挺立如岩上松,醉倒如玉山傾。古人也喜歡寫他人對美男的感受。東晉作家潘嶽(潘安)是美男子,他坐車外出,車子常被不同年齡的女人攔住細瞧他,把各種水果送到他的車上,成就了“擲果滿車”的典故。

既然大自然的魚,大自然的鳥兒,大自然的月亮,大自然的花,都被美女吸引住了,那麼,“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女,能像潘安那樣引發衆人感受嗎?王實甫的《西廂記》寫莺莺小姐赴水陸道場,就把這種感受寫得像油畫一般。

崔莺莺到寺院參加給父親做佛事的水陸道場。她走到佛殿跟前,先遇到在寺院借住的張君瑞。佛殿相逢,張君瑞一看到崔莺莺,馬上唱了一段:“颠不喇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龐兒真罕見,則着我眼花缭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向半天。”

美女使青年書生着迷,可以理解,最不可思議的是,崔莺莺讓做佛事的高僧傻了眼:“大師年紀老,法座上也凝眺;舉名的班首,真呆僗了,觑着法聰頭做金磬敲。”德高望重的、老态龍鐘的大師,不轉眼珠地看着這個美女;著名的高僧,看崔莺莺看呆了,看迷了,明明是他的弟子法聰在他的跟前來回的晃,他竟然把弟子的腦袋當成金磬,“梆梆梆”敲起來了!一場莊嚴的佛門聖事就給美女攪黃了:“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颠沒倒,勝似鬧元宵。”老和尚,小和尚,聰明的和尚,笨和尚,都忘了自己是幹什麼的了,隻顧看美女,忘了做佛事,好像元宵觀燈一樣熱鬧。

本來應該六根清淨的佛門子弟,都這樣忘情,這樣癡迷,我們還需要問:崔莺莺三圍多少?面部夠不夠黃金分割?一概不用!王實甫通過寫常人和僧人對美女的感受,把美女的千般袅娜、萬種風流,寫活了,寫絕了,這才真是“沉魚落雁花愁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