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趣談張生追莺莺的成功之道

時間:2024-11-08 01:37:34

1

2

3

4《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大約寫于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全劇講述了書生張生(字君瑞)與相國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孫飛虎、崔母、鄭恒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

王實甫筆下的張生,是一位忠厚老實甚至帶些傻氣的書生,但是他在追求崔莺莺的時候,卻化身為一位機靈的君子,他表現自信,巧妙利用人情等資源化解危機,通過對愛情目标的不懈追求最終獲得芳心,下面就為您解讀一下他的愛情成功之道。

對象明确,鎖定目标

崔相國去世後,崔老夫人與女兒一起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便将靈柩寄于山西永濟蒲州城東門外的普救寺内。正巧張生往京師求進,路過此處,也進寺一遊。張生第一次在寺裡偶遇莺莺時,便被她一閃而過的“未語前先腼腆,櫻桃紅綻,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的容姿所吸引,這種“驚豔”很美,但一般而言,一見鐘情最終修成正果的成功率并不太高。不過,張生并非“一般人”,在追求真愛這件事上,他表現得胸有成竹。首先,他故意惹怒長老,探得“老夫人治家嚴肅,内外并無一個男子出入”,确定了莺莺尚未婚配。接下去,見紅娘,張生自報家門,話語雖倉促,但快而不亂,分明是精心準備的,他的目的是想通過紅娘的傳話,間接引起莺莺的好奇心。

之後是進一步明确目标。莺莺每夜到花園内燒香,張生就在太湖石畔等待,飽看一會。但漆黑夜下很難看清楚莺莺的容貌細節,張生便繼續尋找下次機會。而下次機會的到來,卻是在一場莊嚴肅穆的祭奠法事上,當老夫人領着莺莺走來,莺莺立刻成為整個佛殿關注的焦點,這時候張生才真切仔細地把“夢中情人”看了個透。

觀察對象德行,抓住天賜良緣

當兩人相識後,莺莺考察張生的同時,張生也在時時考察莺莺的德行。張生發現莺莺在“匪驚”襲來時,表現得臨危不亂,從容淡定,甚至自己願為他人而舍生取義。此情此景感動了張生。

随後莺莺獻出一計:“不撿何人,建立功勳,殺退賊兵,掃蕩妖氛;倒賠家門,願意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老夫人無計可施,隻得應允。此時張生覺得這簡直就是天賜良緣,于是抓住時機,鼓掌上前,對老夫人道:“我有退兵之策,何不問我?”一則抓住愛情的良機,二則也展現自己的謀略。

善于交友,識人用人

張生善于交友,慧眼識人。他從小就結交的杜确,是他的同郡同學,兩人八拜為交,結為兄弟。杜确後來棄文就武,當年武舉及第,官拜征西大将軍,正授管軍元帥,統領十萬之衆鎮守蒲關。張生識人用人,杜将軍雖說将受命于君,本不宜興師動衆,但見張生書信,憶昔日聯床風雨,不忘舊交之情,敢于“君命有所不受”,興一旅之師前去解了倒懸之危。杜将軍臨别時,還不忘在老夫人面前褒獎自己兄弟:“張生建退賊之策,夫人面許結親;若不違前言,淑女可配君子也。”這充分說明杜确與張生皆是有情有義之輩,乃真兄弟也。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莺莺通過觀察張生周圍的人,觀察他怎樣與這些人交往,也能從一個側面了解張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5

6成功戀愛,一定要取悅對方

取悅對方,首先要做好自己,蓄積力量,壯大自己,使自己更富有魅力。自張生下書兩日,白馬将軍杜确發兵滅了孫飛虎之亂,老夫人與莺莺都心順,稱張生“威而不猛”、“言而有信”,因此不敢怠慢張生。

取悅對方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張生渾身藝術細胞,吟詩、彈曲、就歌樣樣精通。莺莺與張生傳情的場景,因為有了月亮的捧場,酬詩也增加了幾分動人之處。先是莺莺月下至西廂側花園焚香,張生于牆角吟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魂,不見月中人?”後張生托紅娘傳書,表達了亟盼與莺莺月下相會之意,莺莺回複了“待月西廂下”的句子。

自古以來,撫琴而歌成為一種暗遞情愫的表達方式。明月當空,張生趁着莺莺在花園燒香,隔牆彈一曲,就歌一篇,名曰《鳳求凰》。其詞悲,其意切,凄凄如鶴唳天,故使書窗外的莺莺聞之,不覺淚下,從此莺莺明白了他的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懷者斷腸悲痛。

做一個充滿自信、有上進心的好兒郎

張生智退賊兵後,老夫人便安排他來家裡書院安歇,并使紅娘請張生赴宴。張生滿心歡喜,誤以為是要為自己壓驚、謝承、完婚,看似這一段完美的愛情即将畫上句号了。誰知老夫人是看他年少輕狂,急不可耐,加上本身又對這門婚事不滿意,故打算以“賴婚”的形式,壓一壓張生輕浮的舉止。

不論莺莺如何鄙視功名利祿,将其稱之為“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也難過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這道坎。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一是怕辱沒了崔家的門楣;二是擔心女兒閉月羞花的容貌,如果未來的女婿沒個一官半職、正當營生,容易讓小人“惦記”,讓衆人說三道四;三是怕張生因妻而貴,吃軟飯,難擡頭。

張生在遇到莺莺之前,已經學成了滿腹文章,隻是在等待得遂大志的時機,所以是有考取狀元的潛質的。對于老夫人的誤解,張生沒有消沉應對,他以積極的行動,去實現自己的仕途夢想。

戀愛是需要時間打磨、相互理解的

在追求意中人的過程中,由于張生缺乏對莺莺個性的了解,紅娘“傳簡”時,不僅将莺莺私信解讀給紅娘聽,還誤解莺莺詩句,将“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理解為“着我跳過牆進來”。緻使張生“赴約”時,莺莺有所顧忌,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紅娘”撒沁、口沒遮攔,導緻莺莺“賴簡”翻臉。由此可見,戀愛是需要時間打磨、逐漸加深理解的。

自從花園中吃了這一場氣,便引發了張生的舊病,心中有結而無法釋懷。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解”,莺莺寫一簡,則說道藥方,着紅娘将去與張生,約定今宵赴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一場誤會散去後,兩人更加深了理解。

知道借力打力,善用周邊資源張生多次接觸莺莺的侍女紅娘,發現其聰明伶俐,雖不識字,但善解人意,是撮合自己姻緣的最佳人選。張生一計退百萬賊兵,讓紅娘為之欽敬,他對莺莺的真情付出,也着實感動了紅娘,于是在“拷紅”時,面對老夫人咄咄逼人的拷問,紅娘也據理力争,為張生求情。

張生善用寺内資源,主要是三位和尚。一位是小僧法聰,他是普救寺法本長老座下弟子。張生初來乍到,對寺内環境不熟,因法聰相引,瞻仰一遭,于是正撞着五百年前風流業冤。另一位是老僧法本,張生租房時為了拉攏和尚而出手闊綽“有白銀一兩,與常往公用,略表存心,望笑留是幸!”于是法本不僅将塔院側邊西廂房一間借租給張生,還把他認作親戚。另外還有一位惠明和尚,這是位放浪不羁、嫉惡如仇的性情中人。當大難來臨時,張生運用激将法促使惠明自願成為信使,混在逃生的人群中,一日便至蒲關見到了杜将軍。其實,張生打莺莺的主意,和尚們是知道的,但由于張生待他們不錯,他們也認可了張生的人品,而且認為他前程似錦,于是都願意助他一臂之力。

7

8兩人志趣相投,才能心有靈犀

長亭送别,當老夫人說:“俺今日将莺莺與你,到京師休辱沒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張生回道:“小生托夫人餘蔭,憑着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草芥耳。”張生此去,上朝取應,信心滿滿。反而是長亭離筵,莺莺為君送行,臨别時擔心張生變心,不忘囑咐他“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将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張生立刻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别,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歎人?”

張生與莺莺可謂是郎才女貌的完美結合。張生是文章魁首,通徹三教九流。莺莺是仕女班頭,曉盡描鸾刺繡。而且莺莺在書法上的造詣也不容小觑,張生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在客館等候聖旨禦筆除授,唯恐莺莺挂念,且修一封書,令琴童家去,琴童得了莺莺回書,星夜趕回,張生隻見“這的堪為字史,當為款識。有柳骨顔筋,張旭張癫,羲之獻之。此一時,彼一時,俺莺莺世間無二。”試問如此才貌雙全的老婆,哪個成功男士不想娶回家?

張生與莺莺心有靈犀、情投意合。隻見莺莺書卻寫了,無可表意,隻有汗衫一領,裹兜一條,襪兒一雙,瑤琴一張,玉簪一枚,斑管一枝。紅娘疑惑不解,問道:“姐夫得了官,豈無這幾件東西,寄與他有甚緣故?”沒想到莺莺寄來的這幾件東西,都有緣故,一件件張生都猜着了。

善于抓住情敵軟肋,突出重圍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崔相國在世時,曾将莺莺許給老夫人的親侄子、鄭尚書之子鄭恒為妻。這暗中的情敵,是張生不能回避的問題,遲早有一天都要面對。

其實鄭恒是有先機的,數月前老夫人便寫書喚他來一起扶柩,但因家中無人,他來遲了,可見此人毫無時間觀念,拖泥帶水,錯失良機。不過這位情敵最後還是讓人措不及防地出現了。他捏造張生入贅衛尚書家做了女婿,着莺莺做次妻的謊言。敢于做如此突破人們道德底線的事,自然不會有好下場。就在鄭恒即将得逞之時,張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馬将軍杜确的幫助下,他揭穿了鄭恒的陰謀,最終鄭恒羞愧難當,觸樹身亡,張生與莺莺克服了重重磨難,最終喜結連理。

追求真愛的道路是最純潔也最複雜,若是真的出了問題,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原因。婚姻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哪本永恒的“追愛指南”能夠知道如何處理好這其中的關系,真真正正的各憑本事。願天下讀過《西廂記》的未婚者,能夠感悟真谛,有情人終成眷屬;已婚者,能夠珍惜當下,執之子手,白頭偕老。

(本欄責編: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