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磨十年
時間:2024-11-08 01:42:38
一、心路曆程
編組郵集是集郵者的集郵成果以及集郵綜合素質的一次集中體現,因此,要編組一部高質量的郵集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簡簡單單的事,回顧我的這部郵集的編組過程,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我人生的心路曆程,概括起來大緻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
1.不懂規則,自以為是
我集郵起步較早,集郵的熱情一直比較高,各類藏品也日漸豐富,但這些隻能稱之為“收藏郵品”,與正規的集郵(集藏與研究,甚至編組郵集)完全是兩個層面的事。2008年底,全國公安郵協正式成立,我被推選為全國公安集郵協會理事、江蘇公安集郵協會主席,為了更好地引領大家,同時也為了體現自己的集郵實力,我倉促上陣,臨時決定報名參加2009年公安部和外交部聯合舉辦的紀念國慶60周年大慶的郵展。經過一番斟酌,我認為編組專題郵集可能相對比較容易,因為它既不需要特别深奧的郵史知識,也不需要花大價錢去買稀缺性、珍罕性較高的高端郵品,隻要會“講故事”就行,而講故事難不倒我。于是我苦思冥想,決定編組一部“水文化”的專題郵集。
當時确定這個專題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我出生在江南的“魚米之鄉”,對水情有獨鐘;其次,雖然全國已經有多部有關“水”方面的郵集獲得了高獎,但這些郵集基本上都是講水的自然屬性,我想另辟蹊徑,專門來談水的文化屬性;第三,水的文化屬性顯然更有韻味,更可以詩情畫意地去發揮,這樣也更容易體現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綜合素質。
題目确定後,我便立即開始編寫提綱并委托親友四處物色合适的郵品,經過兩個多月的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的日子,初稿總算大功告成,内心充滿着興奮與糾結。興奮自然無需多說,糾結主要是到底要不要公開廣泛征求意見,現在看起來當時的想法太天真了,總認為這是自己辛苦創作的原創作品,就像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專利發明一樣,唯恐被提前曝光,滿心希望到郵展時能讓人眼前一亮、一舉成功。
2.當頭一棒,一落千丈
81分,鍍金獎!郵展成績公布時,我毫無思想準備,雖然第一次參展獲得鍍金獎不算太差,但與我的心理預期落差較大,因為我明白,這樣的郵展成績如果放到國展上去評分的話肯定還要再低一些。更為重要的是幾個評審員和幾位比較懂集郵的同仁對我的郵集普遍不認同,說得最多的就是“水”的文化屬性如何界定以及郵品素材能不能客觀、恰當地反映命題内容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水的概念太大,與水有關的命題包羅萬象,加之前面已有高獎郵集,不太适合再做專題郵集的選項;二是水的“文化”屬性過于抽象,不好理解、不好界定,也不好把握,很容易失分。評委在點評時特别舉了我郵集中的一個例子,我原先第一稿《水文化》第四章“精彩的故事文化”中用了一枚1914年的瑞士郵資片,畫面是在一個河邊的樹下,有一男一女兩個人在深情地對視,并且在推讓一隻碗,我借此情景表達“血濃于水”這一命題。但評委指出:憑什麼碗裡是水而不是其他的東西?這枚郵資片當初設計的原意到底是什麼?是否與水有直接的關系?換句話說,你做的郵集以及展示的任何郵品素材都必須真實、客觀而且是恰當地反映命題内容,而不能僅憑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生搬硬套、随意發揮。即使是專題郵集,同樣需要集郵知識,要經得起推敲。如果要上國展,評委的要求會更高,會指出更多的問題。因此,你的這部郵集目前來說還是不理想的。就這麼幾句話,把我的熱情一下子打到冰點。
3.迷茫彷徨,心灰意冷
參展後的幾年時間裡,我的心裡一直很糾結,感到非常迷茫。當時迷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對專題郵集的遊戲規則突然覺得吃不透,并不是原來想象得那麼簡單;同時,通過不斷地觀展和學習了解其他專題郵集,對照自己的郵集選題突然覺得越來越沒有信心。題目都沒有選好,“故事”能講好嗎?今後能否再上台階?心裡實在沒有底。另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我多年來一直收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郵票設計家的簽名钤印作品,在這方面的資源優勢非常明顯,不僅藏品頗豐,而且幾次參展都是獨占鳌頭,可以說在這個特定的集藏領域基本上沒有對手,因此,到底是趁早另起爐竈換題目或換郵集類别,還是見好就收,一門心思專攻簽名集郵?所以,這個問題很鬧心,特别是這兩方面集藏成果的巨大反差更使我猶豫不決,難下決斷。
4.峰回路轉,重新啟航
轉眼到了2015年,發生了觸動我“重整河山”的一件事。那年我的家鄉要搞文化活動,邀請我回去辦展,經過會商,決定與其他集郵家辦聯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聯展總體上很成功,但我也明顯地感受到大家對簽名集郵的認同感有一定的差異。對于簽名集郵,雖然大家也喜聞樂見,雅俗共賞,但大多數集郵人普遍不把它當做主流版塊來對待,甚至有些關系較好的郵友直言不諱地對我說:“依你的郵識和資曆,還是應該早點下手搞一部像樣的正宗郵集才對。”言下之義已不言自明。這樣的話深深地刺激了我,讓我陷入深思。看來集郵除了自我娛樂以外,要想在集郵圈内真正的讓人認可并融入“主流版塊”,還必須要有正宗的“硬通貨”才行。既然道理講明白了,那就不再猶豫,不再抱怨,還是抓緊時間重拾信心,重整河山再出發。正好第二年就是南甯亞展,我一方面大量參觀學習其他專題郵集,一方面廣泛地請教、征求大家對郵集的修改意見,同時自己平心靜氣,反複斟酌,隻要自己不滿意的或他人提建議後我認為應該修改的就推倒重來,光郵集的題目就改了十餘次。一開始為《水文化》,後來改成《流動的藝術》《水的奇妙景象》《泉水》《瀑布》,等等,直到常州國展公安郵協會審前才最後定稿,因此這次郵展能有較好的成績,從我自身的心得來說,完全可以稱之為“艱難曲折,玉汝于成”。
二、組集體會
集郵是快樂的,但編組郵集的過程則可能是非常磨人和煩人的,對此,我打三個形象的比喻,不知能否引起同好的共鳴。
1.物色郵集題目就像小夥子找對象。美女千千萬,性格、風格差異很大,有古典型、浪漫型、賢淑型等,編組郵集的門類也是五花八門,按照現行的遊戲規則分類基本相仿,有郵政史類、傳統類、專題類等,即便是傳統類的還牽扯到具體的項目命題選擇。我真切地感受到它與找對象有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說必須要在需要與可能的範圍内物色才有可能成功。既要找到自己真心喜愛的、合脾胃的,又不能盲目追求、好高骛遠或籮裡撿花,到頭來欲罷不能、自尋煩惱,這樣就違背了快樂集郵的初衷了。那麼如何才能找到“真愛”,哪一款才能真正對上眼呢?我個人理解應該把握好這樣幾個原則:一是選題不能太大、太寬泛,這方面不需要展開去闡述。二是盡可能不要“撞車”(與其他已有的郵集重複,特别是一些他人已獲得過高獎的),因為有明确的比較,要想逾越會非常困難。三是不能選擇一些素材根本無法有效支撐的命題。如曾有郵友說想編一部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郵集,因為他是那天出生的,我說如果自娛自樂當然無妨,要編組一部正規參展的郵集不易,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因為很難找到廣泛性和珍罕性的相關郵品素材。
2.遴選郵品素材就像買家具。我的真切感受是既要量力而行,更要貨比三家。現在搬一次家不容易,那麼如何才能買到稱心、放心、不鬧心的家具呢?毋庸贅言,量力而行是前提。在此基礎上,除了關心是否實用和款式是否滿意以外,最為關心的肯定是品質了,而品質肯定是由材質決定的。審美情趣雖有所不同,但對品質的追求肯定是趨同的,所以,我認為把它引用到郵集的選材上來說也是相通的。一方面,随着網絡市場的飛速發展,商品信息的快速傳播,商品挑選購買變得非常方便。另一方面,随着我國物質文化生活的飛速發展,我國的郵集不但在數量上大幅上升,而且郵集的水平和質量也提升很快,因此,當下的任何一部郵集如果沒有一些高端郵品、“拳頭”産品來支撐是很難獲得高獎的,而工薪階層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點,其難度也是不言而喻的。我的觀點:一是“沒有更好,必須最好”。無論集哪個類别、哪個命題的郵集,都需要擁有這個領域郵品的最高端,占領制高點,否則就很難有權威性,就沒有話語權。二是堅決杜絕品相差的和容易引起歧義的素材。通過這些年的接觸和了解,客觀地講,目前評審員的評分規則說白了就是扣分規則。一部專題郵集總計100分,共有“處理”35分、“知識學習與研究”30分、“品相與珍罕性”30分以及“外觀印象”5分4個部分。每次郵展,幾位評審員在每部郵集上過堂時間正常為兩至三分鐘,一旦被發現有破綻根本沒有解釋的機會,因此即便該素材再貴、内涵再豐富,隻要沒有看相或容易引發歧義的就必須堅決放棄。三是考慮素材的廣泛性與恰當性。就像居家過日子,什麼家具都要有。郵集也同樣如此,封、片、票、戳、型張等都要有,而且這裡的廣泛性還包括産地的覆蓋面,古今中外,有效兼顧。更為重要的是要講究“恰當性”,也就是要“恰到好處”,不能亂放。
3.确定組集内容就像搞裝潢。人們常說,文如其人,而郵集就是集郵人個性化的作品,其編組的作品風格與方法是其思維、理念最直接的體現,因此我把它比喻成搞裝潢也就不難理解了。郵集的編排制作必須關注三個重點方面:第一,“前言”是門頭。家裝的彩頭無疑是門頭,這是第一眼的,能不能吸引眼球,夠不夠檔次第一印象極為重要。“前言”必須出彩、引人入勝,這一點某種程度上決定着郵集的成敗。第二,“綱要”是架構,架構是否大氣、牢固、流暢同樣至關重要,我原先的“綱要”走過許多彎路,要麼過于繁瑣讓人覺得拖沓,不夠簡潔明了,甚至有交叉重疊的問題;要麼過于簡單,顯得很單薄,讓人覺得結構安排不夠嚴謹;要麼又過于工仗,像古體詩,嚴肅有餘,活潑不夠。第三,個性是品味。裝潢的風格毫無疑問反映出主人的格調,郵集的編排會不會玩出個性來,也體現出郵集作者的品味。專題郵集如何玩個性、玩品味确實要講究技巧,否則會弄巧成拙。我個人理解,巧用素材、把握評委心理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囿于時間、場地等因素,評審員不可能從頭到尾來關注甚至推敲一部郵集的專題知識以及集郵知識,通常會關注郵集裡的兩個“極端”,即高端的珍稀郵品和普通的郵品素材,評審員會比較認真地留意這個素材用得是否适當,有無研究以及研究得深不深。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專題郵集姓“專”,必須時時處處圍繞“專”、服從“專”,千萬不能牽強附會、拓展過度,因小失大。
三、郵集亮點
1.命題契合鮮明的時代性
要做郵集的決心已下,但不能為組集而組集,題目不能太大,要考慮目前手上已占有的素材情況,水資源是當下的熱點,又是沉重的話題之一,那麼我為何不能把握好這個命題,借“題”發揮一下,給自己的郵集起一個既時尚又能兼顧包容相關屬性的命題呢?經過再三推敲以及權衡利弊得失,《人類離不開水》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2.“前言”力求雅俗共賞,簡明扼要
郵集中的“前言”一般都不會寫得太長,否則很容易讓人覺得概括能力不夠,會影響整體評判。但寥寥數語既要開宗明義,精确表達,又要讓人望文生義,吸人眼球,且達到漸入佳境的效果确實不易。因此,“前言”這塊幾十個字的内容前前後後就調整、修改了十多次。一開始我過于追求文字的華麗,雖然朗朗上口,但有點不接地氣,也讓人雲裡霧裡,不知所雲,沒有能發揮“前言”通俗易懂、統領全篇的作用。後來我調整自身心态,征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直到常州國展前還在修改,力求雅俗共賞,同時簡明扼要,直奔主題。我在“前言”這樣寫道:“水是我們人類的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産之要、生态之基。”郵展結束後,我與多位相關人士(包括三位評審員)溝通,得到了他們的充分肯定。
3.編排突出章節的連貫性和故事的趣味性
所謂連貫性是指整個專題的“綱要”與所有章節之間是一個遞進性的、連貫性的整體,而我之前對每個章、每個節之間版塊的編排是切割的。如,編組郵集時,曾經有一稿叫《水之贊》,共有七個章節,分别是:一、形态之贊;二、色彩之贊;三、聲韻之贊;四、景象之贊;五、美味之贊;六、故事之贊;七、永恒之贊。還有一稿《水對人類社會的深刻影響》,共有五個章節,分别是一、認識水;二、欣賞水;三、治理水;四、崇敬水;五、珍惜水。後來遇到陳為樂老師到江蘇授課,很榮幸得到他的具體指導,他在看了我的郵集後提了一些意見、建議,其中有兩個原則性的指導意見非常關鍵,也就是連貫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影響和改變了我長期以來組集的思路。他說:“如果說郵集的展示就是看圖說話的話,那麼郵集的編排應該就像兒童連環畫,而且,還要像給小朋友講故事一樣,要輕松、活潑、有趣,要讓大家聽得懂、看得懂,否則,你這個郵集就是不成功的。”他的話令我受益匪淺。
2
3
4
5
6
74.素材呈現了一定的獨特性和整體的均衡性
前面我曾提到,我擁有一批我國專業郵票設計師各個時期、各種載體、各種風格的簽名钤印資料,包括題贈的、實寄的、專門手繪的,甚至還有一些設計草稿以及未采用稿。我用這些郵品編組成集,連續參加兩屆全國簽名集郵展覽都獲得了金獎并蟬聯第一名。因此,我希望把其中的有關素材運用到了《人類離不開水》郵集中,該如何使用呢?
經過廣泛征求意見,我确定了三條處理原則:一是使用總量不超過三件;二是把最為切題的、黃裡老師設計的J.77《國際飲水供應和環境衛生十年》郵票草稿放在首頁;三是選擇兩幅郵票正式印刷前郵票設計師創作的着色效果圖(圖3、4),由于這種效果圖原本不是郵票設計流程的規定動作,隻是過去一些老郵票設計家精益求精的特殊産物,所以這類素材既不需要随設計圖稿上交存檔,而且又有着明顯的時代特征,要想複制作僞基本上沒有可能。但由于過去這些東西普遍不受重視,能留存下來的非常稀少。因此,可以說,這方面的稀有和獨特是我的優勢。
另外,我還選擇了大龍郵票實寄封、廣州解放紀念郵票接紙印(圖6中右)、紀20錯版郵票(圖7左上)、“梅蘭芳”小型張、“中銀”錯片、貴州錯片、漂流瓶郵件、郵資機檔案卡、錫罐郵件、1894年新西蘭郵票背面廣告(圖4右上)、意大利廣告附票、勝利郵件、以郵代币等知名度較高的素材。
随着國内郵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評審員對郵集制作、整體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對各類展品中的重要郵品素材都了然于胸。一部郵集大緻用了哪幾枚較有檔次的郵品,素材擺放得是否恰當,表述得是否準确,編排得是否合理,他們都會看在眼裡。所以,為了确保整體素材的均衡性,我把原先已成稿的章節重新調整,把兩件原本放在前面第一、第二章的郵品改到後面來,這樣的改動調整雖然勞心費神,但是确實讓我在編排郵集中學到了很多集郵以外的東西。
“一集磨十年”,最後總算“磨”成了“正果”,以後我還會再“磨”下去,争取越“磨”越精。
(責編:焦冰雕)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