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湖北之行“三U”樂

時間:2024-11-08 01:49:40

1

22014年11月12日至22日,湖北省作家協會為推進鄂(湖北)博(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兩地文學交流活動中的“文學援疆”計劃,特地舉辦了名為“博州作家看湖北”交流活動。本人有幸以新疆兵團第五師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的身份被邀請參加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我還結合集郵愛好,一路用實寄郵品記錄下這次有意義的行程,比同行的人多了一份收獲和快樂。現在回想起來,仍然郵情難忘。

創建“三U”報

我集郵30多年了,且屬鐵杆級,并在2003年我國實行集郵會士制度後,成為首批省級集郵會士。因而面對這一次文學交流之行,我便設想來一次旅遊與集郵相結合,于是提前準備好了信封、郵票、明信片以及書寫和劃線用的碳素筆和三角闆等用品。因為早在1991年和2004年的兩次外出行遊中,我就創造性地将我的旅遊見聞以簡短文字“發表”在我創辦于信封上的《郅新旅行報》和《志新旅遊報》上,成為許多集郵人贊許的“獨特而不可複制”的創意集郵品和私人旅遊紀念品。所以,這次我還要延續這種獨特的方式,将遊覽湖北靈秀山水和人文地理的見聞和感受寫在信封上,寄回單位,讓同事和家人們能夠一同分享我的旅遊快樂。

在武漢入住武昌東湖之畔的梨園大酒店當晚,我就在客房的茶幾上忙碌着創辦我此次謀劃好的第三份“旅遊報”—《知心哥三U報》。有創刊詞、有出版日期,有分欄目,還有報道地點的訊頭,已基本具備報紙的全部要素。知心哥是我的網名,此番用做我的“旅遊報”名,也是為了與我的博客名和QQ空間名一脈相承。

“三U”是當今集郵界所流行的一種活動方式—即旅遊、集郵、交友三者相結合,其“遊、郵、友”三字的縮寫都為U,故稱之為“三U”活動。同室的文友不解地看着我認真仔細地用五号大小的字體在小小信封正面不到巴掌大的面積上将“報道”内容一字一句地抄寫在上面,滿臉都是疑惑,而我卻在這“編報”過程中享受着局外人所不能領略到的集郵之樂。“排版”後,我又在信封上寫好收寄信息,貼上平信資費的郵票,将草稿裝入信封并封好信口,然後整理好用來收集我旅途行蹤的郵資明信片,第二天就能找個就近的郵局寄出去了。

郵票上的文物

我非常喜愛原地郵品,它可以真實記錄郵品原地的許多信息,且郵味濃濃。趁此機會,我決定好好觀賞一番呈現在郵資票品上的那些難得一見的曆史文物,以加深對偉大祖國悠久曆史的切身感受。

在湖北作協安排的參觀省博物館活動中,我看到了中國古代樂器瑰寶—曾侯乙編鐘。此前雖早已在1987年發行的小型張上就領略過它的風采,卻無法感受其氣韻堂皇和壯觀之勢。當晚,我就在我的第二期《知心哥三U報》上這樣記錄下我的感歎:“此次近前一觀,頓覺氣勢奪人—在那個時代,楚國工匠們能夠鑄造出這樣巧奪天工的精美大型樂器,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真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體現。”3

5

4

6此外,我還特别留意欣賞了其它呈現在郵票上的文物,如1993年發行了郵票的戰國時期漆器彩繪鴛鴦盒、2000年發行了郵票的龍形玉飾、2003年發行了郵票的曾侯乙匜、2004年發行了郵票的虎座鳥鼓架等文物,并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全方位觀賞,從而對這些國寶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也更加感覺到我國古代文明的偉大。

郵品記錄行蹤

旅途中,我除了不斷地通過我的“旅遊報”把每天遊覽的心情及感受進行“報道”外,還找到每個旅遊地的郵局去蓋郵戳,讓郵戳記錄下我一路的行程。無論是在武漢黃鶴樓,還是在道教聖地武當山,抑或是在美麗的三峽……每到一地,我都将蓋好郵戳的明信片投入郵箱中,寄給自己,也寄給郵友,讓大家一起分享我“一路遊、一路郵、一路悠”所帶來的别樣快樂。令我特别難忘的是,在11月21日參觀三峽大壩時,我被這個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奇觀所震撼,不僅在大壩景點的郵局蓋戳記錄下我的“到此一遊”,還請同伴拍下了我愉快投寄郵品的那一瞬間。

珍貴的郵誼

我此次的行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與武漢專題集郵聯誼會那些從未謀面的郵友們以及書信相交多年的武漢黃鶴原地集郵聯誼會創辦者魏蘇老先生相見,交流集郵心得,增進郵友情誼。

11月14日,我們有半天的機動時間,讓我終于得以與仰慕已久的魏老相見。他是《黃鶴郵聲》的主編,我是《博爾塔拉郵苑》的主編,一個在湖北文化之都武漢,一個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綠色草原。共同的愛好,多年的神交,使我們相談甚歡,不僅互贈了郵報、郵品,我還向魏老贈送了我個人的一本專著詩集,請其惠存指教。魏老不僅親自帶我去郵局寄出了我的“旅遊報”,還帶我到武漢市集郵市場巡遊。此後,魏老又安排了我與武漢市專題聯誼會部分郵友的相見聚會。大家舉杯互敬,暢叙郵誼,互贈郵品,雖然持續到下午四點才結束,但濃濃的郵誼還是讓我們感歎時間太短。出得門來,正遇細雨連綿,更添惆怅。《湖北日報》郵友王吉祥老先生将手中雨傘執意送我,并囑咐道:“你後面遊覽各地景點時會用得着”。果然,在最後一天的三峽遊覽中,綿綿細雨讓我感受到王老的這份細心關懷。而最讓我感動的是,由于聚會時氣氛熱烈、話語不斷,魏老事先準備好相機想與我和大家合影的打算竟被忘記了,在第二天我去武當等地遊覽途中,他一再打電話表示遺憾。當他得知我最後還要從武漢坐飛機返回新疆時,便又高興起來,表示一定要和我合個影留做紀念,以免人生遺憾。在我22日到達武漢時,已是晚上9點半鐘,但魏老仍然在執着地等我。望着眼前這位已過古稀之年且長我20歲的前輩,我不禁被這份忘年之交的深厚郵誼而深深地感動。

回家後,我就像守财奴葛朗台一樣,仔細地清點着我的每一份“旅行報”、每一枚明信片、每一枚景點的郵戳,生怕丢失了一個,因為缺少一個就會中斷我此次旅程的信息鍊,就會給今後的回憶帶來小小的遺憾。

後來,我還興奮地把自己創辦的“三U報”上傳到了網上,得到了郵友們的一緻喝彩。我自豪地說“咱集郵人從來不缺智慧,缺的就是敢想敢幹的決心和勇氣”。

(責編: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