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香港郵資明信片在中國海關郵政時期的發行與應用
時間:2024-11-08 02:02:44
關鍵詞:海關郵政香港明信片
1840年以後,清政府将香港地區逐步割讓給英國。英國郵政遂在香港設立了相應機構,郵政發展比較迅速。英國郵政規定,香港郵政發行的郵品可在亞洲各國已開放的通商口岸合法使用,郵資也視同為香港本地郵資,郵件在通商口岸投寄時由英國“客郵局”處理。
一、中國海關郵政時期香港發行的郵資明信片概況
在此先介紹一下中國海關郵政時期香港發行的郵資明信片的種類。郵資明信片發行初期,隻發行國際郵資明信片。由于郵資圖的選用和郵資片的整體設計需要時間,便臨時在英國印制了一批沒有郵資圖的顔色卡紙明信片。郵局出售前貼上郵票,作為格式郵資片在香港郵政窗口出售,同時,也可在中國通商口岸城市的英國“客郵局”出售。
香港在中國海關郵政時期正式發行的郵資明信片情況如下:
1.1879年4月1日香港開始正式發行郵資明信片。明信片一共有4種版本(黃色、藍色、白色、綠色),其中有3種版本進行過加蓋改值,加蓋的面值分别為3仙和5仙,這兩種面值都是專門因明信片郵資的需要而加蓋的,香港先前已發行的郵票并沒有3仙和5仙。3仙和5仙都是國際明信片郵資,之所以有3仙和5仙的不同,是因為郵件的收件地雖相同,但寄件人可選擇不同郵路而選付不同郵資。貼3仙郵票的是黃色片,左下角沒有郵路指示,貼5仙郵票的片是藍色的,在片的左下角有VIABRINDISI&LONDON.的郵路指定。實施幾個月後,5仙郵資的郵路已名存實亡,很少有寄件人選用,實際上已被取消,剩下未售完的5仙郵票及已貼5仙郵票的郵資片,都被手工第二次加蓋,将5仙再改加蓋為英文THREE(3仙),成為3仙第二種加蓋版本的郵票。
2.1880年3月,香港郵政局再發行預印郵資圖的1仙和3仙明信片兩種(4仙片同時印就而未發行)。其中1仙是本地明信片郵資(包括亞洲各地的通商口岸城市之間的互寄),3仙是國際明信片郵資。
3.1881年由于1仙片缺售,用未發行的4仙片加蓋ONECENT(1仙)。
4.1886年,仍因1仙片缺售,用3仙片加蓋ONECENT使用。
5.1891年發行1仙雙明信片。6.1892年發行3仙雙明信片。7.1895年因國際郵資由3仙加到4仙,所以将原3仙片的單明信片和雙明信片加蓋成4CENTS發售。
二、中國海關郵政時期香港實寄郵資明信片實例
下面介紹一些在中國海關郵政時期中國通商口岸城市寄出的,收集難度較高的香港實寄郵資明信片,以補充反映中國海關郵政的另一側面。圖1
圖2
圖3
圖4
圖51.圖1,這是一枚1879年5月5日廣州寄美國的黃色卡片,1879年6月9日到達美國。銷郵資為C1廣州殺手戳,另蓋有英國廣州“客郵局”小圓郵戳。在片背有兩個中轉戳,戳文HONGKONG1879.5.5。此件廣州寄美國的國際明信片郵資3仙,其上的C1戳是銷在黃片上的唯一一件。
2.圖3,這是一枚1879年4月8日福州寄倫敦明信片,蓋福州府(FOOCHOWFOO)英國“客郵局”小圓戳,郵資加蓋3CENTS,郵票上“T”為短T變體,銷F1殺手戳,經香港(片背圖4銷香港小圓戳1879.4.13),由船運寄往英國倫敦。
這是一件之前未被記錄,最早銷F1殺手戳的黃色明信片。先前曾被記錄銷F1的黃片隻有兩件:銷戳日期分别是1879.4.14和1879.8.12。
片背用中文書寫(見圖4),較為罕見。寫信者是英國駐福州的一位翻譯官,他先用細淡的鉛筆依格尺畫出16×11的方格,再在方格中工工整整地用黑色墨水筆寫了134個中文字。其信函文體格式的标準、用詞酌字的準确、字體筆劃結構的合宜,或許會令當今不少中國人汗顔。
福州英國“客郵局”F1殺手戳使用的時間不長,大緻在1865年至1885年間,在目前所有各時期的香港郵資明信片上僅見8件。在這件黃色明信片上,F1銷戳非常清楚。
3.圖5,這枚藍色卡片左下角有VIABRINDISI&LONDON.郵路指示,走這條郵路的實寄明信片較罕見,原因可能是郵資5仙比普通郵路郵資3仙高。此卡片在鎮江寄出,銷上海S1殺手戳,加貼3分銀大龍郵票一枚,銷1879年5月26日鎮江海關戳,5月27日上海轉口戳,另蓋有上海英國“客郵局”1879.5.27小圓戳,1879年7月14日到達英國蘇格蘭聖安德魯斯(STANDREWS)。
此片是目前記錄中兩件加貼大龍郵票的香港明信片中的一件。另外還是有據可查的3件銷S1戳的明信片中,最早使用的一件。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4.圖6,這是前述第三種格式的郵資片,以紅色油墨印制的白色卡。1879年11月20日,由上海寄往德國。銷上海S1殺手戳和英國在上海“客郵局”1879.11.20小圓戳。片背圖7有香港轉口戳1879.11.25,及到德國後的落地戳。
5.香港早期郵品銷有多種通商口岸的郵戳,較為珍罕,收集難度很大,例如上海的太陽戳,日本長崎的N2戳等。但到1879年4月香港郵資明信片發行時,上述珍罕的通商口岸郵戳已停用,不再可能銷在香港的郵資明信片上。海口的D28、神戶的D30、橫濱的Y1,理論上雖說有使用到1879年底的,但一百多年來從沒有被記錄過曾銷在香港郵資明信片上。而D29則是1879年4月後,能銷在郵資明信片上的、排名第一的最珍罕的殺手戳了。在郵資明信片上,D29殺手戳是僅次于泰國曼谷(Bangkok)戳的罕見戳,收集難度遠比A1、F1殺手戳高。
圖8,1880年3月5日,由中國通商口岸城市漢口寄出,在紅白卡3仙票上先銷有D29,郵件到上海後,再蓋上S1,片上有漢口(HANKOW)小圓戳,可佐證該片是由漢口寄出。在上海轉運的郵件,常見在郵資圖上再銷S1戳。本片在上海經海路船運至加拿大哈利法克斯(HAILFAX)。明信片背面,有3個郵政日戳,其中有1879.3.16轉口戳。
韋伯(Webb)上校在《中國及日本商埠郵政曆史》一書中第274頁有記載:銷D29香港明信片記錄隻有2件,而本文所述之片,就是記錄中兩件中之一件。
6.圖10是1892年3月20日,經天津寄往北京加貼兩枚中國海關小龍郵票1分銀的香港壹仙郵資明信片,銷1892.8.9.上海英國“客郵局”小圓戳,寄荷蘭駐北京領事館。明信片蓋有1892.8.14.天津紅色海關雙圈戳,可以理解成紅色戳提醒郵資不足,由此可推斷片上兩枚小龍票不是在上海加貼,因小龍票上銷天津藍色中文戳,也可以排除在北京加貼的可能性。可确認2分補資的小龍票在天津加貼并銷1892.8.15.藍色天津海關雙圈戳。1892.8.17到北京,并蓋北京當天的黑色海關戳。投遞時,向收件人收取補資2分銀。這種由天津寄北京,加貼小龍郵票的香港郵資片共有兩件。圖11
圖12
圖13
圖147.圖11,這枚香港壹仙綠色郵資明信片于1880年8月6日由廈門寄倫敦,該國際明信片郵資3仙,加貼一枚香港貳仙郵票,郵資圖和郵票都銷D27殺手戳,另蓋廈門英國“客郵局”1880.8.6.小圓戳,經香港轉運英國。圖12片背面蓋有1880.8.9.香港轉口郵戳。
有關D27廈門殺手戳的資料,韋伯上校在《中國及日本商埠郵政曆史》中有較為詳實的介紹:
廈門的殺手戳有A1和D27兩件,都是應香港郵政署長的要求,由英國郵政提供的。A1先于D27使用,A1先在設于鼓浪嶼的郵局上使用,鼓浪嶼有許多外國人居住,也設有英國領事館。1876年香港郵局要求從廈門寄出的郵件都必須銷戳,所以,在廈門市區再設一郵局,就啟用D27戳,蓋銷郵資。但D27銷郵資片很少見。
8.圖13,這是一枚1887年12月27日由廈門寄上海的壹仙綠色郵資片,銷英國“客郵局”廈門小圓戳。由于寄件地廈門和收件地上海都是通商口岸,英政府将通商口岸城市都視為本埠,使用本埠郵資壹仙已足夠。當時的中國商人可能也利用了這“本地壹仙郵資”的規定,商業通訊也使用明信片,以節省郵資。
9.圖14,一枚香港壹仙明信片,蓋上海書信館1893.7.2郵戳寄德國,轉到上海英國“客郵局”,郵資圖銷上海小圓戳SHANGHAI1893.7.8.。國際郵資應為3仙,所以蓋上圓框小T戳。
圖13及圖14并非罕見,但為了說明通商口岸的郵資規定,所以選用于本文。
10.圖15,一枚香港3仙國際單片,于1887年10月6日在北京海關蓋雙圈戳,加貼大龍郵票1分銀,銷票後寄往英國,明信片到達上海後,郵資圖銷英國“客郵局”小圓戳SHANGHAI1887.10.12。北京與天津間用香港明信片互寄,都須加貼郵票,補足郵資。本片是加貼大龍票的香港郵資片兩件中的一件(另一件見圖5)。
11.圖16,這枚香港3仙國際明信片由上海寄往法國巴黎。上海是英國在中國的通商口岸城市,香港郵資郵品可在上海海關郵局發售、投寄。當時中國沒有參加萬國郵聯,中國的郵資不被國外認可,所以在寄往外國的郵件上,寄件人必需交納中國所規定的郵資和國外認可的郵資。當年在不同類型的中國郵局購買寄往國外的郵件時,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上海海關郵局購買及投寄國際郵品,郵資的收取方式按寄件人的不同情況也有多種處理形式。本件收取國内郵資現金(可能是3分),并先在明信片左下方蓋上海海關C1型雙圈圓日戳(見17放大圖),可能以此表示國内段郵資已付,不再貼中國郵票;再在香港3仙明信片的郵資圖上銷蓋上海1893.5.12的小圓戳;1893.5.16.經香港,也留下有香港小圓戳;1893.6.17到達法國巴黎。香港郵資明信片上銷有上海海關日戳的并不多見,據《海關日戳(1875-1913)》一書所收集1500件海關日戳的封片來看,其中隻有4件香港明信片銷有上海海關日戳。圖15
圖16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中國清代自1866年12月至1878年3月9日海關兼辦郵遞,隻為官方使用。1878年,海關試辦郵政,收寄公衆郵件,先從5個主要海關開始,至1896年全國已有24個海關開辦郵政。1872年,清代海關兼辦郵遞時期,已啟用英文海關日戳。
12.圖18,這枚香港3仙明信片由汕頭寄往美國。郵資圖銷S2殺手戳,片正面蓋有直字SWATOW1881年2月10日圓日戳,1881.2.12.經香港,再由船運往美國。S2郵戳,雖未算是香港珍罕的通商口岸郵戳,但如此片所銷清楚的S2戳也并不多見。
據1858年的《中英天津條約》,并經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确認,汕頭從1861年起被列為英國通商口岸城市。1865年11月28日,香港郵政局長給英國倫敦郵政署的公函中要求提供汕頭郵戳,其中有S2殺手戳。汕頭使用S2戳,最早見于1878年8月9日,最晚見于1885年5月13日,有兩個戳型。
13.圖20,這枚棕色香港3仙國際雙片的回片(REPLY)于1892年11月22日從澳洲悉尼寄往香港九龍,銷澳洲新南威爾士(N.S.W)郵戳。棕色3仙片發行于1892年下半年,從香港到澳洲單程船期也需近兩月,因此回片很少,圖20在1892年11月間使用,是目前記錄中最早的國際回片。片背蓋有1892.11.17悉尼的到達郵戳。
1892年下半年,香港首次發行3仙雙片,以方便用郵者收到香港寄來的明信片後,撕開印有REPLY的回片,不必貼郵票,即可直接投寄。看起來似乎很方便,但也不知什麼原因,使用的人卻不多。事實也證明,印有REPLY的在國外寄出的國際回片存世非常少。維多利亞時期是這樣,愛德華時期也是這樣;香港的明信片是這樣,中國清代明信片也是這樣。所以,集郵者都視國際回片為珍罕品。根據本人翻查過往十幾年的拍賣目錄,香港維多利亞雙片共有6種:綠1仙雙片、棕3仙雙片、3仙加蓋紅4仙雙片、3仙紅黑雙加蓋4仙雙片、3仙加蓋黑4仙雙片、紅4仙雙片。其中3仙加蓋紅4仙的國際回片存世量雖然最多見,但也隻是兩位數,其他5種國際回片,都是鳳毛麟角,僅各見數件。至于紅黑雙加蓋來說,國際回片還從未見過。圖22
圖23
圖24
圖2514.圖22,這是一枚1880年印制,1895年才發行的4仙單片。
香港的古典郵資明信片,有因合理的原因而加貼中國内地各類郵票的情況,如加貼大龍票、紅印花票、萬壽票、小龍票、“客郵”票、工部票等,這些加貼郵票的實寄明信片都反映了一段獨特的郵史,十分難得。
這枚明信片的正面加貼了一枚煙台工部書信館煙台烽火台第二版1仙郵票,從山東煙台工部書信館寄出,銷煙台工部書信館1896年7月21日雙圈郵戳(圖23左)。1896年7月23日,在明信片左上空白處再加蓋煙台(CHEFOO)戳(圖24上),1896年7月27日到達上海書信館,在片上銷上海工部郵戳,1896年7月27日,轉到上海英國“客郵局”,在香港的郵資圖銷單圈英國上海“客郵”戳(圖23右上),1896年8月4日,明信片到達香港,銷香港1896.8.4.單圈戳(圖23下),1896年9月4日,到達德國COBURG(圖24下)。山東煙台附近的威海衛是德國的占領地,煙台也是德國的勢力範圍,不少德國人在那裡定居,因此寄往德國的信比較多見。
1896年,清政府的國家郵政系統還沒建立。本片加貼的煙台工部書信館郵票,郵資較低,隻有1仙,不是可以寄往德國的國際郵資,應該是從煙台工部局遞往上海“客郵局”的國内郵資,此片如果不加貼煙台工部郵票,那煙台工部局就白幹活而沒收入了。
15.1881年,因1仙片缺售,便用已印就的,但面值不符合當時郵資的4仙郵資片加蓋ONECENT以臨時應急,圖25為這種加蓋片的實寄片,收集難度很大。
此片為1882.4.20.從上海英國“客郵局”寄往荷蘭駐北京領事館。1仙郵資片僅适合英國的商埠城市間的互寄,北京和天津都不是英國的商埠城市,需以3仙國際郵件計費。用1仙郵資明信片寄北京,欠資港币2仙。寄件人在上海英國“客郵局”投寄1仙郵資明信片,銷英國“客郵局”SHANGHAI小圓戳,因上海英“客郵局”沒有使用PAID長方戳的記錄,所以推定該片經船運抵天津海關郵局,在天津海關加蓋1882.5.2.黑色油墨海關戳和黑色油墨的PAID長方框戳,之後經陸路将明信片運抵達北京,再向收件人補收郵資港币2仙。
這種在天津加蓋黑色油墨PAID方框戳的香港明信片,目前記錄中僅見兩件。
參考文獻:
1.台灣郵文聯誼會2008.4.出版的《海關日戳(1875-1913)》“CustomsDate(1875-1913)”
2.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集郵大辭典》
3.W.Webb著作《香港郵學及郵政史暨中國及日本商埠郵政曆史》中譯本(陳達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