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一枚郵戳詩性發

時間:2024-11-08 02:46:58

近日,我得到一枚由浙江普陀寄往廣西桂林的“義務兵免費信件”,上面加蓋有”浙江普陀2002.11.19.17蘆花1”收寄日戳,寄件郵政編碼為316103。我在查看了舟山市郵政管理局網站2017年6月19日公布的《舟山市郵政普遍服務營業場所名錄》後,發現已沒有“蘆花郵政所(或支局)”的任何信息,但是316103這個郵政編碼還在使用,使用區域為普陀區勾山街道蘆花村、徐家村等9地。由此看來,這又是一個“消失”的郵政服務網點。

在感歎其消失之餘,我安慰自己,“蘆花郵政所(或支局)”雖然不複存在了,但畢竟還有相關的郵戳在印證着它存在過的史實。同時,郵戳上的“蘆花”還引發了我的聯想,想起幾首描寫蘆花的詩句來。其中,我認為意境最美的是宋代詩人葉茵的《去去》:“去去扁舟對晚晖,晴和直欲減綿衣。風來一陣蘆花過,祗道春殘柳絮飛。”朗秋、晚晖、微風、絮飛,一幅多麼美麗的畫卷啊!一陣微風吹過,打破了定格美景的平靜,飛揚飄灑的蘆花讓作者聯想到了暮春時節漫天飛舞的柳絮,心裡也在暗暗感歎時光的流逝。大名鼎鼎的司馬光也有詠蘆花的詩作:“寂寂河洲夜,蘆花繞墟舍。孤客久未眠,窗燈落寒灺。”司空曙則寫有:“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隻在蘆花淺水邊”,讀來韻味十足,别有情趣。其他詩人描寫蘆花的詩句有趙讷軒的“門外須臾風竹定,橹聲搖曳出蘆花。白鳥一雙簾外去,蘆花風靜釣舟閑。”郭祥正的“遠近皆僧刹,西村八九家。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朱槔的“雲暖綱橫危磴,日沉舟泊平沙。欸乃一聲歸去,炊煙遙起蘆花。”朱繼芳的“漁翁家在何許,慣宿蘆花不歸。昨夜江村欲雪,百錢買得蓑衣。”孫應時的“夕陽雁影江天,明月蘆花醉眠。乞我煙波一葉,伴君西塞山邊。”宋伯仁的“蘆花新有雁,四面水連天。清淨非人世,吾詩詠不全。”似乎宋人對蘆花偏愛有加,因為這些詩人都是宋代人。而這些詩句和漁家、僧刹、釣翁、飲酒聯系在一起,又充滿了野趣閑适、甯靜悠遠的味道,反映了宋人曠達灑脫、清新自然的情懷。

那麼,“蘆花”究竟是什麼呢?簡單地說,蘆花就是多年水生或濕生草本植物蘆葦的花,通常夏秋開花,為白綠色或褐色。成片的蘆葦林既是愛美的女孩子喜愛的攝影背景之一,也是“水生嫂”等白洋澱抗日戰士報國殺敵的戰鬥掩護體。

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吟詠蘆葦的詩句了,像《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中的“蒹葭”,“蒹”即為荻,是一種類似蘆葦的水生植物,而“葭”則就是蘆葦。而《孔雀東南飛》中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則以蒲葦和磐石比喻焦仲卿、劉蘭芝之間忠貞永恒的愛情。

一枚小小的“蘆花郵戳”引發這麼多聯想,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惹得我不由得也詩興勃發,草詩一首以紀之:“宋人筆底記蘆花,搖曳生姿惹人誇。月白楓丹添佳境,沽酒漁翁起煙霞。夢醉不覺聞琵琶,醒來心潮逐浪沙。看似平常一郵戳,竟引娃爸詩性發。”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