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草堂詩與郵
時間:2024-11-08 02:52:30
如今的杜甫草堂早已處在錦城繁華的鬧市中,但進入其中卻是另一番天地,流水萦回、竹樹掩映,既古樸典雅又幽深靜谧,難怪詩聖當年會選中這裡。眼前的這座草堂,其實已非杜甫當年故居的原樣,因為杜甫離蜀後,草堂逐漸凋敝荒廢,是唐末詩人韋莊在“柱砥猶存”的原址上重結茅屋以示紀念,後經宋元明清曆代修葺擴建,才逐漸演變成一座文化遺存豐厚的紀念祠宇。
我們從北門進入草堂,穿過碧池濃蔭的梅園便來到最核心的茅屋景區,而“核心中的核心”則是一座茅草覆頂的碑亭,亭中的石碑上刻有清代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手書的“少陵草堂”四個大字(“少陵”為杜甫别稱)。碑亭被今人視作杜甫茅屋的象征,也成為這座紀念祠宇的标志。在1962年發行的紀93《杜甫誕生一二五〇周年》紀念郵票中,第一枚表現的正是“杜甫草堂碑亭”,票圖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碑亭及周邊清幽的環境,與眼前的景緻如出一轍。這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杜甫題材郵票,而第一枚的位置便給了杜甫草堂,居于“杜甫像”郵票之前。2002年杜甫誕生1290周年之際,在發行的PF64《成都杜甫草堂》普資封上,碑亭再次登上郵圖。由此,碑亭之于草堂的意義、草堂之于杜甫的意義可見一斑。
由碑亭向北,走過橫跨溪流的小木橋,透過樹叢可見一座竹籬圍護、茅草覆頂、黃泥塗牆的農居建築,這便是杜甫的“茅屋故居”。可以想見,千年前杜甫營建的茅屋不可能至今仍在,這其實是今人依據杜甫詩句描述和明代蜀地建築格局複建的。而那首脍炙人口、流傳甚廣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使得“茅屋故居”成為最熱鬧的所在,來到草堂的人們都争相與茅屋合影留念。事實上,“茅屋故居”的形象也曾出現在方寸間,1983年發行的J.92《中國古代文學家》(第一組)紀念郵票中,“杜甫”一枚就表現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意境。票圖中,詩人在提筆凝思,而背景正是那幾間茅屋。1
2
3
4
5在“茅屋故居”西南,是一組莊嚴古樸的紀念建築群—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五重主體建築由南至北沿中軸線依次排開,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和其它附屬建築,這些建築均是清代嘉慶年間重修後保留下來的。在這組建築中也能找到新中國第一套杜甫題材郵票的相關蹤影,兩枚票圖上均有一副對聯,分别為“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朱德題)和“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題),前者刻于詩史堂杜甫塑像兩側的楹柱上,後者則展示于詩史堂内部西側;而“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還分别是詩史堂兩側兩個主題陳列館的館名,館内以詩歌為主線,展示着杜甫的坎坷生平和草堂歲月。
寓居草堂的3年零9個月裡,杜甫留下了240餘首脍炙人口的詩歌,既有對草堂環境、寓居生活的描述,更有對人民疾苦、國家危難的感懷,這些凝結着高尚情懷、蘊含着高超技藝的詩歌,正是草堂的靈魂所在,也是草堂蜚聲中外的内在淵源。草堂裡多處景觀便是依杜甫創作于此的詩句命名的,比如“花徑”“柴門”“恰受航軒”“春夜喜雨園”等,将詩意凝固于建築、園林中,留下悠長意蘊。草堂時期的杜詩意象也多次在方寸間出現,繼1983年《中國古代文學家》(第一組)郵票中表現《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意境之後,2015年發行的2015-27《詩詞歌賦》特種郵票的第一枚“杜甫吟詩”中又展示了《春夜喜雨》的詩意,郵票畫面中的春雨、烏雲、燈火、漁船、繁花等景物将詩人的描述直觀地展現于眼前,仿佛讓人看到了杜甫當年的草堂生活。如今的草堂内,還辟有一處“杜詩書法木刻廊”,集中展示了百餘件曆代名人杜詩書法的木刻作品,其中就包括2009-20《唐詩三百首》特種郵票中表現的《望嶽》一首。
杜甫草堂裡設有“水竹居”“唐風遺韻”等文創商店,這裡有多種草堂主題郵品出售,我選購了一套四川郵政于2009年發行的《杜甫草堂》明信片,草堂主要景觀悉數收于其中。離開草堂,我來到三四百米外的草堂寺郵政支局,加蓋“成都/草堂寺1”郵政日戳來制作原地紀念郵品。草堂寺原是浣花溪旁的一座千年古刹,杜甫初到成都時曾于寺中短住,随後才另址營建茅屋。如今,草堂寺已成為杜甫草堂的一部分,緊鄰紀念祠宇群東面,寺中的大雄寶殿被改建為大雅堂,以巨幅磨漆壁畫和雕塑群展示着杜甫詩歌的新内涵。
千秋草堂,詩中有郵,郵中有詩,徜徉其間,實乃快意人生。
(責編:黃勇)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