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助殘郵票大觀
時間:2024-11-08 02:54:00
“全國助殘日”源于199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14條: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全國助殘日”的設立彰顯了我國現代人道主義助殘理念和社會主義助殘精神。
殘疾現象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是人類存在多樣性和差異性的一種表現。目前全世界殘疾人約有6.5億人,占總人口的10%,遍布五大洲(圖2,加拿大)。2006年,我國有殘疾人829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34%。
殘疾人同其他社會成員一起構成了社會整體(圖3,聯合國)。由于某種身體或心理上的缺陷(圖4,西班牙),其正常功能的發揮受到限制,不能和健全人一樣平等地享受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權利,如視力障礙者在黑暗中摸索(圖5,普塔茨瓦),聽力障礙者需要借助外力幫助,肢體殘疾者行動不便等。他們向往回歸和融入主流社會,與健全人共同生活在同一藍天下。
1
2
3
4
5
6
7
8
9
10消除外界障礙,給予殘疾人以人道主義關愛和特别扶助,實現其人權保障,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了全球百萬餘衆傷殘(圖6,瑞士;圖7,匈牙利)。“二戰”後,呼喚和平,尊重人權,要求人道,追求人的權利平等,渴望尊嚴生活,成為全體殘疾人的普遍願望。關愛殘疾人,保障殘疾人權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并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潮流。以“平等、參與、共享”為核心内容的現代殘疾人觀逐漸形成,并不斷豐富和發展。
聯合國自成立以來一直緻力于殘疾人的權利保障,把争取和保障殘疾人公平權利,改善和保障殘疾人生活質量作為自己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聯合國憲章》充分肯定了人類的尊嚴和價值,把促進社會公正擺在了首要的位置,賦予了殘疾人與所有的人同樣基本的平等權利。
1948年聯合國大會公布的《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次提出“殘疾人有接受社會保障的權利”(圖8,印度),人道主義陽光開始照耀殘疾人群體,被國際社會評價為繼種族解放、婦女解放、民族解放之後人類的又一次解放。
為喚起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注,推進殘疾人權益保障,20世紀70年代以來,聯合國和國際勞工組織相繼通過和頒布了20多部有關殘疾人權益保障的宣言、公約和文件。1975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第一部關于殘疾人權利的《殘疾人權利宣言》。随後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有關殘疾人權利保障方面的法律和規定,為保障殘疾人權利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如美國《殘疾人法》、澳大利亞《殘疾歧視法》、英國《殘疾歧視法》、日本《殘疾人基本法》、韓國《反殘疾歧視及其補償法》、法國《殘疾人就業法案》、印度《殘疾人法》等。
1976年12月,第31屆聯合國大會确定并宣布1981年為“國際殘疾人年”,并号召全人類共同努力使殘疾人與社會其他公民平等、充分地參與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使他們融入到社會之中。
為了配合“國際殘疾人年”的宣傳,1981年,聯合國發行了3套“國際殘疾人年”紀念郵票(圖9為其中一套),诠釋了“殘疾人是人類社會資源的一部分”、“殘疾人與健全人構成了一個完整社會”和殘疾人“全面參與和平等”的人道主義助殘主題和理念。
由此,國際社會興起了一股發行宣傳人道主義,關注和扶助殘疾人的郵票熱。這些郵票林林總總、洋洋大觀,涵蓋了殘疾預防,康複(圖10,中國澳門),特殊教育(圖11,烏幹達),就業(圖12,韓國),文化生活(圖13,立陶宛),無障礙環境(圖14,英國),社會對殘疾人的尊重、理解、關愛和扶助(圖15,美國),以及殘疾人自強不息精神宣傳等方面,堪稱一部人類助殘和殘疾人事業的百科全書。1982年,聯合國第37屆會議通過《關于殘疾人世界行動綱領》。同年聯合國宣布1983~1992年為“聯合國殘疾人十年”。1992年第47屆聯大通過決議,确定每年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要求各國政府和有關組織采取更積極和廣泛的行動與措施,改善殘疾人的處境,以期建立一個“人人共享的社會”。同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決定1993~2002年為“亞洲及太平洋殘疾人十年”(圖16,日本)。1995年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圖17,中國)通過《北京宣言》,承諾“加強努力以确保那些因殘疾等因素受到多重障礙而不能獲得自主和進步的婦女與女童能平等分享人權和基本自由”。
進入本世紀,聯合國進一步加大對殘疾人權益保障的力度。2006年第61屆聯大通過第一部全面保護殘疾人權利的國際法律文件《殘疾人權利公約》(圖18,聯合國),标志着人們對待殘疾人的态度和方法發生了“示範性轉變”。
贊美殘疾人抗争厄運的不屈不撓精神,頌揚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勇氣,彰顯他們的生命價值也是各國發行助殘郵票的突出題材,如頌揚優秀殘疾人物及其成就的科學家波波夫(圖19,剛果)、門捷列夫,教育家海倫·凱勒,文學家海明威、奧斯特洛夫斯基(圖20,蘇聯),美術家雷諾阿,音樂家貝多芬,盲文發明人布萊爾(圖21,阿根廷)等;贊美殘疾人挑戰生命極限和體現生命價值的體育題材郵票,如世界首枚殘奧會紀念郵票、中國香港為亞特蘭大第10屆殘奧會發行的小型張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我國是一個殘疾人口大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積極參與國際殘疾人保障事務,1981年起發行殘疾人題材郵票。當年11月,我國發行第一套殘疾人題材的紀念郵票“國際殘疾人年”一套一枚。郵票主圖兩根拐杖組成兩個人手拉手的圖案,兩側襯以橄榄枝,下為黃白黑三膚色手臂托起綠色的地球,整體寓意社會對殘疾人的理解、關心愛護和扶助。1985年,為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籌集資金,發行《中國殘疾人》附捐郵票一套4枚。1994年發行《第六屆遠東及南太平洋地區殘疾人運動會》紀念郵票一套一枚。1996年發行的《兒童生活》特種郵票第二枚主題為“助人為樂”,體現了扶殘、助殘的社會文明風尚。2003年,為第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發行紀念郵資明信片一枚。2006年,為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發行的紀念郵資明信片,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著名聾人舞蹈《千手觀音》劇照搬上了郵品。2007年為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一枚。2008年為在我國北京舉行的第13屆殘奧會發行紀念郵票一套兩枚,表現了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和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品格。考慮到方便盲人閱讀,這套郵票首次采用點子盲文印制。2010年,為廣州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一枚。為了方便盲人閱讀郵票,2016年發行的“世界讀書日”郵票也采用了激光點子印刷技術。這些殘疾人題材郵票的發行有力地彰顯了我國政府的人道主義助殘理念和社會主義助殘精神。
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和關心之下,社會的大門已經向殘疾人群體敞開(圖28,荷蘭),殘疾人群體的權益保障正在逐步得以實現,人道主義陽光正在普照着這個特殊的群體(圖29,巴哈馬),展望明天(圖30,直布羅陀),普照殘疾人的陽光必将更加燦爛明媚(圖31,中非共和國)。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