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病為何總與秋天有“不解之緣”?
時間:2024-11-08 04:50:07
秋高氣爽,這個季節景色雖好,也是門診接診胃腸病患者的高發期。為何胃腸病與秋天總有“不解之緣”?原因有兩個。
原因一季節變化影響消化系統
秋天光照時間的變化及晝夜溫差的變化導緻人的身體做出重大調整,包括人體的生物鐘及各種激素的調節,這一系列過程會直接影響神經系統,而神經系統對胃腸道的影響至關重要。調節不良會導緻腸易激綜合征、胃炎等胃腸病的加重及惡化。
秋天大氣壓力的改變會使原本血壓異常的患者在此期間出現持續數月的身心壓力,進而神疲乏力,人體各器官的工作效率降低。持續的壓力亦會引起胃炎、潰瘍等胃腸病的加重或複發。
民間流行立秋“貼秋膘”。秋收季節的食品供應豐富,人的食欲增加,然而攝入量過多或膳食結構不均衡會加重胃腸負擔,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另外,“一葉落知天下秋”,秋天大量植被開始凋零腐敗,會釋放更多的黴菌,人體免疫系統因此也受到了壓力。免疫系統與消化系統是緊密相連的。免疫系統能夠幫助清除環境毒素,處理壓力,使我們的身體處于一種動态平衡狀态。如果免疫系統超載,平衡被打破,就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健康,引起胃腸病。
原因二秋季腹瀉因輪狀病毒感染
發生在秋天的腹瀉并不一定是秋季腹瀉。秋季腹瀉特指來自輪狀病毒感染的腹瀉,流行期從每年9月至次年1月,其中10月、11月是流行的高峰期,故稱為秋季腹瀉。
6月齡至3歲的小兒是秋季腹瀉的主要易感人群。3歲以上的兒童由于免疫系統與消化系統功能逐步完善,即使患病病情也較輕,病程相對較短。成人也會感染秋季腹瀉,但與兒童相比病情輕,病程短。人體感染輪狀病毒後,可潛伏1天至3天,進而出現嘔吐、腹瀉、發熱、脫水等主要症狀。腹瀉少則一天數次,多則一天數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樣或蛋花樣,偶有膿液,無膿血,無特殊腥臭味。病情輕者,經積極治療腹瀉1周可治愈。由于患兒頻繁腹瀉或嘔吐,進食量少,容易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出現精神萎靡、神志不清,如未及時治療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對于小兒秋季腹瀉,液體療法至關重要,對于輕、中度脫水患兒,給予口服補液鹽;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重、腹脹患兒應當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秋季腹瀉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禁止濫用抗生素治療。
(作者:北京中醫醫院兒科醫師)
□9月25日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