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時間:2023-12-04 03:33:04


   
    甯嘉儀
    此刻,孤身坐在黑暗中循環聽着一首歌:“安靜地離去,和孤單一起,擁擠的回憶,任時間抹去……”夜未央,窗外星空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簡直要撲到心坎裡,如此凄涼,隻因為《讀者》中的一個片段:“我家傻丫頭還在睡覺,聽着她睡覺的呼吸聲,特别安穩;我在努力,不讓她受傷、難過、委屈,但還是老惹她生氣,嘿嘿……不知道我還能活多久——胃癌晚期了。我愛她,真的很愛很愛很愛,想想聽不到她聲音了就想哭……”最讓人心痛的描寫總是這樣,總是悲哀,但那悲哀不是流淚,不是号啕,而是無奈,加上一些茫然。
    每半個月,《讀者》如約帶來這些小人物的感動,這樣的感動在波瀾壯闊前不值一提,卻一路嘶嘶啦啦地燒進心裡。這些小人物,渺小、平庸,有無奈,也有憤怒,卻是溫暖的,讓我們臉紅,更讓我們心疼。譬如2020年第23期《讀者》中《那個一生都在暖場的人》——老陳,就像一個家庭裡的老大,不管别人是否需要,他都不由分說地施予關心與幫助。不可思議的是,這種熱心,他保持了一輩子。“那個一生都在暖場的人,其實心裡最為苦澀,默默承載了人世間最大的悲涼,卻活得如此熱氣騰騰。”所謂“自身的命運幾乎像鬼火,但他幾乎要使自己變成月光和太陽”,他總是在關注别人,照亮别人。哪怕窮,也照樣能給别人關愛。沒有錢,可以給微笑,可以給安慰的話語,可以表達同情。他是最需要愛和溫暖的,但他卻努力愛着、溫暖着周遭的人。
    這樣的人為什麼會讓我們淚流滿面?我想起《讀者》中的一首詩:“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于破碎,我就沒有白活;如果我能解除一個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種辛酸,幫助一隻昏厥的知更鳥,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虛此生。”這就是他們的信念吧。他們的一生似乎就是為了成全别人的幸福,他們内心如此柔軟,以至于把别人的苦痛背負在自己的肩上。也許正因為經受過太多寒冷,他們總想給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多一點溫暖。比起他們,我們都想得太多、同情太少,知識讓我們憤世嫉俗,聰明讓我們鐵石心腸。
    博爾赫斯說:“花隻是靜靜地開,卻讓許多眼睛找到了風景。”《讀者》就是這般,她默默咀嚼着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卻讓我們體悟到生命的本質和内心的真純。她的文字像雪花一樣輕柔,靜悄悄的,卻不停息,厚厚實實地落在你的周圍。當你站起身時,身上已蓋滿一層層由閱讀過的詞句組成的雪花。
    在這個速朽的時代,我們有數不盡的暢銷書,卻沒有多少人願意讀書;我們有汪洋般的信息,卻日益變得無助和迷茫;我們的吃穿越來越精美,但心靈越來越倦怠、粗糙,很難感到幸福,也不知道怎樣才算幸福。這時候,我們應該有一方桃花源,在那裡看看白雲紅葉,明月朗星,在那裡呼吸,比在别的地方更自由、更有力。如果我們太虛弱,可以一枕黑甜,稍事休息,再回紅塵,就又會充滿勇氣直面人生。
    《讀者》就是我的桃花源,這裡栽的是智慧樹,流的是忘憂泉,開的是自在花,搭的是逍遙橋。她會提醒我留意身邊的幸福,享受被忽略的快樂。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習感官的享樂,而感知幸福的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幸福是需要學習的,幸福來臨的時刻是需要提醒的。《讀者》會提醒你,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碗面條,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陌生人一張溫馨的字條……都是平凡實在的幸福。《讀者》還會告訴你,哪怕一無所有,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哪怕不再享有健康,我們也可以微笑着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心靈。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有《讀者》相伴,在充滿未知和坎坷的生活中就總有燭火啟發你、撫慰你。如辘轳般汲起心井深處的溫暖;如棉衫般提醒着樸素的幸福;如銀杏樹,搖落一地金黃,點燃一瓣心香。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堂堂,經常看看《讀者》,幸福也将長久地伴随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