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在英國,教中文、學中文都不簡單

時間:2024-10-19 12:31:35

1.2017年11月7日,英國倫敦韋德小學,學生在中文教室學寫毛筆字(新華社圖)

2.2015年7月16日,參加“漢語橋——英國中學生夏令營”的102位英國師生在天津國際漢語學院開啟十天中國行(IC圖)每當有外國朋友問我的工作,我說是老師,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你居然敢在英國做老師?還是教叛逆期的中學生?而且教那麼難的中文?”而相同的答案,中國親友的第一反應是:“那應該不難吧?你上課全程說中文就夠了吧?用周董的歌當聽力考試吧?不需要備課吧?賺得不多吧?”

給英國孩子當中文老師這件事,你們是不是有什麼誤解?雖然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覺得教中文等于“在不正規語言機構教書”、“課外活動小組”,或是“教一教怎麼包餃子寫春聯”,但真實情況卻并非如此。

大概12年前,英國一些頂尖私校才開始把中文列入中學課程。現在,很多學校的校長為了推廣中文,不得不壓縮法語和西班牙語的名額,甚至有些學校已經取消語言大戶法語的必修資格,把中文設置為必修課程。一個學生每周隻有一定的課時量,不可能每個語言都學,所以在很多學校,歐洲語言和中文開始了隐形的“搶人大戰”。

在英國,中文教學可以在以下幾種場合:周末中文學校,大專院校的夜課,大學的中文系,中學的中文系和中學的課外活動小組。現在,很多小學和幼兒園都開設了列入教學大綱的中文課。除了夜課和大學的中文系,其他幾個地方我都教過。

對于老師來說,周末中文學校和中學課外活動小組是很好的積累經驗的鍛煉場合,而且門檻較低,隻不過随時會被叫去做各種各樣的活動、帶不同的班。我上過一個班,學生全部是8個月大的嬰兒,家長抱着來,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從小感受學習中文的氣氛。

而中學的中文課程,可以分為中考和高考,并且要難得多。以前,中考為了降低難度,寫作和口語都可以提前準備,到考試那天“默寫”出來就行,隻要肯下工夫就容易拿高分。最近兩年中考進行大改革,聽說讀寫都是當場進行,也就是說,平時學習大概十幾個話題,但學生不能在考試前提前知道口語和寫作要考哪幾個。改革的消息一出來,大部分中文老師都崩潰了——讓外國學生寫漢字,太難了。這樣改革的後果就是學生不敢選中文,鬥膽選了但考試考不好,考得不好,一些公立學校拿不到政府給的補貼,最後惡性循環導緻學中文的人越來越少。

不過,我屬于很贊成改革的那一小部分人。改革以前的考試很不公平,一些學生沒拿到100%就天天在我辦公室外面求情讓他再考一次,一直要考到他拿滿分才肯罷休。就算最後拿到A+的成績,但不會現場說也不能現場寫,到了高中一切都得從頭再來。

至于高考,在英國近幾年很流行教一個叫做Pre-U的課程,靈活性很大。在學語言課程以外,學生不僅要學中國曆史、地理或經濟還要學文學和電影,語言課程裡包括測試漢字聲調,筆順,偏旁,成語。學生學完以後可以很輕松地和中國人對話。

對老師來說,這個課程是一個較大的教學挑戰。文學和電影每三年換一次,之前有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蘇童的《河岸》,戴思傑的電影《巴爾紮克和小裁縫》,現在的題目了換成電影《藍風筝》和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語言部分一共六個話題,每三年換一個話題,用過的話題包括教育、家庭、年輕人、環境、工作與休閑等。

不過,學生和家長對學習中文的态度則不盡相同。有些家長下決心不讓孩子學中文,類似“中國和中文好像和我的生活沒有多大關系”、“孩子不聰明,我覺得他學不了”等,是最常見的幾個說辭。另有一派家長逼着孩子學中文,而孩子自己興趣一般。

還有些孩子自己對中文很有興趣。我有一個12歲的學生非常喜歡研究清朝曆史,我讓他上台做演講,他把各種清朝建立的細節都詳細介紹了一遍,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親身經曆過。另外,一些孩子由于“誦讀困難症”的緣故,對于字母型的語言學起來非常困難,學漢字型的中文簡直是找到救星。所以,有一部分法語西語很差的學生突然轉到中文班,成績突飛猛進,家長喜出望外。

●摘自作者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