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上響起音樂之聲
時間:2024-10-19 03:06:21
搖搖晃晃的車廂裡,一位樂手抱着吉他在唱歌。車頂車身裝飾着各種顔色的心形,座位則印滿了風車圖案,整體氛圍活潑而上揚。樂手旁邊的吧台位置,挂着黃色的橫幅旗子,上面印着英文單詞:“peace”(和平)。車廂裡的乘客們,跟着音樂的節奏,或合唱,或拍手。
6月23日,火車由首爾中央車站出發,開往一片并不和平的敏感地帶。高樓林立的城市,從車窗裡逐漸散去,河流、農田、山丘、軍營不斷快速閃過。列車的終點,是一個白馬高地的車站。
這裡,曾經是朝鮮戰争最激烈的戰區。旁邊一些建築上,還能看到半個多世紀前留下的彈痕。當時朝韓雙方軍隊進入僵持階段,白馬高地戰,就是在此地發生,雙方都損失慘重。作為志願軍的38軍,中國享有“萬歲軍”稱号的部隊,在這裡遇到少有的挫折。
白馬高地站是目前韓國列車所能行進到的最北端了。那些唱着歌的樂手和觀衆們,從這裡下車,轉乘大巴,繼續向前行進,進入到世界上最多軍人駐守的邊境地帶,一個遍布地雷的地區——DMZ的邊緣。
地雷旁的靈光一現
留着一頭棕色卷發的馬丁·埃爾伯恩(MartinElbourne),是英國一位著名的音樂人,以搖滾音樂推廣者而聞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音樂節,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就是由他擔任藝人總監的工作。
2017年11月,馬丁接到一個特殊的邀請,參觀DMZ。DMZ是非軍事區(DemilitarizedZone)的簡稱,位于首爾以北50多公裡處。在中國,它有另外一個著名的名字,“三八線”。
“三八線”不隻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寬4公裡,長達248公裡的條狀區域。1953年朝鮮戰争停戰協議中,将這塊區域設為非軍事地帶。北半部由朝鮮控制,南半部由韓國管理。雙方雖已休戰,但暗戰仍然不斷。2015年,韓國士兵曾在自己控制的一側,踩到地雷,韓國軍方調查認為,地雷是由朝鮮士兵違反《停戰協定》“非法越界埋設”的。随後,朝鮮向非軍事區韓國一側開炮,韓國随即予以還擊。
“坦率地說,開始時,我對這次旅遊感到無聊。”馬丁說,當時他正在韓國參加一場音樂會,朋友的這個邀請,并沒有引起他太大興趣。他像普通觀光客一樣,跟着朋友坐上大巴,趕往這塊神秘地帶。
大巴沿漢江一路北上,車輛漸漸稀少,透過玻璃窗戶,馬丁看到路邊開始出現鐵絲網和崗樓,被鐵絲網分隔的朝韓邊境逐漸清晰。大雪皚皚的邊境線上,著名的“三八線”就貫穿着整個朝韓邊境。
按照停戰協議,非軍事區不能有人進入,其實相當于一片無人區。馬丁他們抵達的,是一片叫做“民統線”的地區。
自朝韓簽署《停戰協定》以來,韓國軍方以開展軍事作戰為由,設定了“民統線”。它包括DMZ以南十公裡的範圍,人煙稀少,布滿瞭望塔、坦克陷阱以及從非軍事區向南延伸的鐵絲網。由于DMZ不能部署軍隊,“民統線”就成為韓國軍事最前沿,據韓國排雷研究所調查,在“民統線”内,埋着多達80萬枚地雷。
站在這80萬枚地雷所在的“民統線”内,望着遠處的DMZ,馬丁忽然靈光一現:為什麼不在這裡舉辦一場音樂會呢?
聲波戰
馬丁需要找一個幫手。很快,他想到和自己一起在印度舉辦音樂節的好友斯蒂芬(Stephen),于是撥通了他的電話。兩人都清楚,音樂節,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辦。一般來說,選址地點必須地面平坦、視野良好,便于搭建一個大型的舞台;同時,還要有停車場、酒店等服務設施。幸運的是,DMZ一一滿足了這些條件。馬丁說,DMZ非軍事區并不像名字呈現的那樣荒涼冷冰,反而植被豐富、丘陵連綿起伏,在他看來,這裡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适合舉辦大型音樂節。
接到馬丁的電話後,斯蒂芬也來到DMZ探訪。提到第一次到在朝韓邊境附近行走的體驗,斯蒂芬用了“奇妙”兩個字來形容。
斯蒂芬是11月去的,當時正值朝鮮與國際社會最緊張的時刻。2017年11月29日,朝鮮發射了火星-15型洲際導彈,并聲稱可以打到美國的任何地方。在此之前的9月3日,朝鮮進行了第六次核試驗。
與之相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布局也愈加頻繁,就在馬丁、史蒂芬參觀DMZ的那個月,美國和韓國舉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警惕王牌”聯合空中演習。朝鮮《勞動新聞》則威脅稱,“這是對朝鮮的公開和全面挑釁,有可能随時導緻一場核戰争”。
斯蒂芬抵達DMZ附近時,天空正下着雪,雪花一片片打在頭發上、帽子上。他靜靜地望着前面的無人區,“很奇怪他們叫這裡非軍事區”,斯蒂芬接受本刊采訪時說,“你明顯能感覺到那附近有很多軍備,我從來沒有去過有這麼多士兵和坦克的地方”。
眼前的無人區,并不安靜。韓國軍方用高功率喇叭向朝鮮播放音樂,而朝鮮也以音樂回應。大喇叭流淌出的音樂聲回蕩在空無一人的戒備區裡。
高音喇叭是2016年重新架設起來的,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10公裡外都能清晰聽到,到了安靜的夜間,傳播範圍更是能達到24公裡。雖然朝韓兩國停戰半個世紀,但心理戰卻一直在兩國邊境斷斷續續持續着。
韓國國防部《對朝心理工作現狀》報告記載,上世紀50至70年代,韓軍每天對朝廣播6至7小時,從上世紀80年代至2004年,每天廣播時長更是增加到15至16個小時。當然,朝鮮也同樣安裝了大喇叭向韓國喊話幹擾,而且聲音不比韓國的小。
韓國對朝喊話内容包括“韓國成就”、“朝鮮真相”和核試驗危害等内容。除了政治宣傳廣播,互放音樂也是朝韓的常規動作。與以忠誠和服從等内容為主題的朝鮮歌曲不同,韓國歌曲追求多樣性和自由,常常播放流行歌曲,比如少女時代的《說出你的願望》、Bigbang的《BANGBANGBANG》等。
高音喇叭裡的音樂,随着朝韓局勢的緩和,也曾幾次中斷。但2015年,韓國士兵在DMZ觸雷重傷後,韓國啟用靜默了11年的高音喇叭陣列,恢複對朝高分貝宣傳。
斯蒂芬就聽到了朝韓雙方的音樂戰,他聽不懂歌詞,卻感受音樂在這種特殊環境裡,形成的異樣氛圍。“這種非常嘈雜的環境裡四處走動是很奇怪的”,斯蒂芬說,他贊同馬丁的想法,“這裡是舉辦音樂節最明智的地方”。
6月24日,DMZ和平列車音樂節現場,中間旗幟上是韓國總統文在寅的頭像(張依依圖)音樂與槍炮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為冷戰時代最後一塊象征地,很多音樂人都曾想在DMZ附近舉辦音樂會。
1988年7月,美國搖滾巨星布魯斯·史普林斯汀來到東柏林舉辦演唱會,30萬人湧進會場。16個月後,柏林牆倒塌。音樂家倫納德·伯恩斯坦分别在西柏林的愛樂大廳和東柏林的大劇院指揮樂隊演奏了貝多芬的“歡樂頌”,并特意将其改為“自由頌”。
用音樂進行政治表達,曆來是音樂家常做的事情。柏林牆倒塌後,DMZ就成為很多音樂人的下一個目标。披頭士成員保羅·麥卡特尼曾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在DMZ非軍事區舉辦一場音樂會;一家韓國公司也曾計劃讓愛爾蘭超級樂隊U2在那裡演出,不過一直未能實現。2018年4月初,美國流行歌星“水果姐”凱蒂·佩裡在網絡上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裡顯示,她正在訪問DMZ,興趣很高。
索尼音樂韓國公司(SonyMusicKorea)的一名員工接受采訪時說,鑒于當下朝韓關系的進展,“名人似乎認為,訪問非軍事區将是一次偉大的經曆,或者是他們未來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
史蒂芬和馬丁來到首爾,謀求舉辦音樂節的機會。當時情況很糟糕。“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還正争論着他們桌子上的紅色按鈕”,音樂會執行總監塞西莉亞(Cecilia)指的是,美朝都向對方發出了核威脅。
經過朋友引薦,馬丁和史蒂芬見到了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教授、首爾市長等官方人員。對方非常支持這個想法,實際上,這次音樂節的主要贊助方,就是首爾市政府和音樂節的主場隸屬地江原道政府。
有了韓國官方的支持,在DMZ這個特别區域舉辦音樂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談到音樂節,人們印象裡總是一副徹夜狂歡的畫面。但DMZ區域内規定,天黑之後不得發出任何聲音。“我很擔心在節日的過程中産生的噪聲被誤認為是炮響。”江原道省州長崔明勳(Choimoon)曾對外表示,如果舉辦音樂節,就必須要提前通知朝鮮,以免産生誤判。
馬丁和史蒂芬趕上了一個好時候。就在他們規劃音樂節的同時,朝鮮局勢突然開始轉向。2018年1月,特朗普釋出善意,表示願意和金正恩展開有條件的對話。3月份,金正恩通過韓國,表達了願意與特朗普會面的意願。随後,金正恩在闆門店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實現了第一次會面。最終,5月12日金正恩在新加坡見到了特朗普。
這一切都不是音樂節的組織者們可以控制的。和馬丁同為音樂節總顧問的,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李教授就撰文稱,“僅幾個月前,我們仍不知道這個音樂節能否順利舉辦。即便局勢在演出的前一天惡化,我們也将不得不取消,或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
音樂節的籌備,随着政治局勢回暖,開始加速推進。“通常我們會花費兩年時間計劃類似的活動,”斯蒂芬說,“但邊境的一切都變得太快了,我們必須抓住短暫的和平時期。”
韓國方面建議,音樂節要在“特金會”之後舉辦,但也不要拖延太久。最後,他們把時間定在了6月23日、24日兩天。“籌備時間非常短”,史蒂芬解釋,從開始有想法,到最後舉辦,隻有半年多的時間。
5月24日,一名韓國士兵在非軍事區(DMZ)附近的檢查站站立(@視覺中國)揮舞着雙手的年輕人
6月23日,上千人湧進這最後一片冷戰陣地的邊境。伴随着陣陣激烈的音樂聲、歡呼聲、尖叫聲,DMZ和平列車音樂節(DMZPeaceTrainMusicFestival)正式上演。
音樂節正式開始前,還有一場特别演出,地點在“民統線”内已經廢棄的月井裡車站站台。
月井裡是韓國鐵路京元線最北端的車站,再繼續往北行駛,下一站是佳谷,就進入了現在的朝鮮境内。1950年朝鮮戰争爆發,滾滾車輪在這裡戛然而止,幾米開外,豎起了鐵絲網,如今,郁郁叢生的雜草已長齊至圍欄的最高處。
相比聲勢浩大的音樂節主舞台,這裡的舞台簡陋許多,直接搭建在陳朽的站台和鐵軌上,也沒有觀衆席,人們直接坐在了草地和台階上。
更為不同的是,這場特别演出全程都有士兵在外圍緊密注視,迷彩服和貝雷帽裝扮,三兩成群出現在身着花色衣裳的音樂節參與者身後。站台一側躺着一截鏽迹斑斑的車廂,那是朝鮮戰争時期脫軌的車尾殘骸。
台上,音樂人對着麥克風高聲歌唱,撥動琴弦,觀衆也随着節奏打起節拍。這裡隻接待了少量觀衆,大部分是韓國人,但若不是這場演出,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機會來到離DMZ這麼近的地方。
“這裡必須注冊由當地政府規劃的特殊行程才能進入。”塞西莉亞介紹,進入這片區域前,會經過需要進行身份登記的檢查站。
種種限制讓音樂節無法在這裡大施拳腳,但主辦方不想放棄這個極富象征意義的地點,因而選擇在這裡進行特别演出,之後再趕往大約九公裡外的鎮上舉辦正式的音樂節。
音樂節引起了很多韓國年輕人的關注。特别演出的票一放出來,幾秒内就被迅速搶光。而位于邊境小鎮鐵源郡上的主場音樂會,最終有10000人報名。
來自7個國家的34個音樂團體參與到了兩天的演出之中,造就了朝韓邊境上的這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音樂節。
雖然主辦方對于樂曲的選擇并沒有限制,但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人,都努力想用自己的方式呼籲和平。瑞典樂隊ColonelMustard&TheDijon5在一首高昂的曲調中,邊表演邊做出雙手緊握的手勢,對應朝韓兩國領導人會晤期間,韓國挂出的标志性握手海報,寓意交流和統一。韓國樂隊CryingNut主唱的黑色T恤上,粗體寫着“戰争已經結束”。
來到音樂節現場的大多是年輕人,參加的初衷卻五花八門。藝智是一名24歲的女攝影師,住在首爾。她在Facebook上申請此次音樂節的門票,隻是為了自己喜歡的樂隊演出。對于此次音樂會的舉辦地DMZ,她大概知道此處是一個曆史遺迹,但更多的細節就不知道了。
“其實,對曆史漠不關心的年輕人占大多數——畢竟在關心統一之前得先把飯吃飽啊。”聊到韓國年輕人對朝韓關系的看法,藝智半開玩笑地說。她當然希望朝韓關系持續和平下去,畢竟和平的環境下,才能讓喜愛音樂的她享受更多音樂盛會。
在韓國,像藝智這樣的年輕人并不是個案。此前的一些調查顯示,37%的韓國人不知道朝鮮戰争發生在哪一年。
另有一份調查則告訴人們,南北統一這個重要目标,也正失去韓國年輕人的支持。2017年韓國統一研究院的一項調查發現,在60多歲及以上的受訪者中,超過47%的人認為朝韓兩個國家必須統一,但在20多歲的受訪者中,這麼說的人不到21%。
“在此之前,統一一直是我們的夢想”,塞西莉亞說,但現在的年輕人,以更實際的态度,來看待兩國關系。“我們這一代或更年輕的人,并不知道戰争意味着什麼,因此,我們想(通過這場音樂節),刷新并重新定義‘和平’這個詞。它不是一個古老而乏味的術語,而是一些酷、積極、可以享受和玩樂的東西”。
他們本來還希望能邀請朝鮮的樂隊參加,但密集的政治接觸讓這個時間點也變得敏感。
組織方的一位成員在6月21日的音樂節開幕式上透露:“在6月12日的朝美峰會前後,政府要求避免(朝韓之間)民間文化團體的接觸。”而塞西莉亞則希望,“他們明年可以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