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1章 丹尼斯·李与自由能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佩里·迪安杰利斯如是说

丹尼斯·李推翻了许多传统定律,但唯独对热力学定律无能为力。

——罗伯特·帕克

不管是谁,只要他略微知道一点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方面的知识,都会认为所谓“永动机”(更多人称之为“自由能装置”)是不可能实现的设想。能够凭空产生能量的机器根本就造不出来。能量必须有确定的来源,做功时也一定会消耗掉哪怕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能量。

我们在关于自由能的章节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个梦想太有诱惑力了,以至于几百年来,人们纷纷醉心于研制永动机。先后有无数的发明家经过冥思苦想,设计并建造了这类机器——看上去它们的确会提供永不间断的能源,至少理论上如此。尽管其中没有一样算得上真正成功,但还是挡不住某些发明家坚持自己的梦想。彻底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从而一举改变人类的文明进程——这样的愿景好是好,但未免过于宏大了。

还有一种人,他们不在自家车库里面捣鼓小玩意儿,也不会通过YouTube发布自己的视频——他们笃定自由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到处找人投资。投资人是否真的相信他们的话呢?不好说。很难证明他们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当今最著名的永动机贩卖专家名叫丹尼斯·李。在新英格兰科学怀疑论者协会于2001年打算找他公开对质前,这个人的经历可谓劣迹斑斑。


* 1974—1979年,丹尼斯·李先后8次被新泽西州警方抓获,罪名是诈骗、伪造支票及与毒品相关的犯罪行为。

* 1975年,李在新泽西州伯根县出庭时,对检方指控的罪名(先后5次使用伪造的支票,依靠欺诈手段骗取钱财)供认不讳。最后,他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缓期3年执行)。

* 1978年,此人从帕特·罗伯逊处骗得15万美元。两个月后,罗伯逊把他告上了法庭,认为他涉嫌通过“传销骗局”开展虚假宣传,并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经营证券。罗伯逊此后一直未能成功追回这笔钱。

* 1982年,他再次因使用伪造支票在纽约被捕。

* 在1985年的一项民事诉讼案中,华盛顿州总检察长起诉他违犯了本州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李同意缴纳31 000美元的罚款,但随后他就离开了华盛顿州,并未依照判决缴纳罚款。

* 1990年,他被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县检方指控并承认犯有两项欺诈消费者的重罪,以及6项违犯本州《卖方辅助营销法案》(Seller Assisted Marketing Plan Act)的罪名。李最终被判入狱两年。

* 1999年,华盛顿州金融管理局发布一道禁行令,指控丹尼斯·李非法销售“非注册证券”,以骗取投资者的钱财。州政府如是形容他的所作所为:“对当下的投资人来说,他是个显而易见的危险人物。”

* 吉姆·默里是一名受雇于李的电气工程师。1999年,李让他给自己的设备系统动一下手脚,让其表面上的运行效率达到200%,而实际上只有20%。默里拒绝了这一提议,并辞去了这份工作。


这还只是到1999年而已。直到21世纪,丹尼斯·李依旧玩着他那套背信弃义的把戏,并不断挑战法律的底线。

如果一个人的大半辈子都在行骗,他倒还真有可能向这个貌似不可能的任务发起挑战,搞出一台动能永续的机器。事实未必真是如此,不过的确有许多人看上去斗志满满,乐此不疲。

2001年夏,丹尼斯·李正忙着到处巡回展示他的发明。他的行程中也包括我的家乡康涅狄格州。作为温和的科学怀疑论者,我们打算到活动现场去和观众聊聊,看看能说服多少算多少。佩里·迪安杰利斯负责牵头,并从那天开始对活动做了详细记录。


2001年7月23日,我们协会将要“见证历史”。我和数百名观众一起,受邀参加了丹尼斯·李的巡回演讲——展示他那些噱头十足的玩意儿。演讲活动也算是“美好生活科技公司”(Better Home Technologies,本质是李开办的一家幌子公司)新一轮全美巡演的预热。在演讲中,他不断向人们推销那些新奇的“发明”。他告诉观众,开车不用加汽油,取暖也不必用火炉了——用水就可以。他还展示了一种会发热的“涂料”,这样人们就不必在大冷天铲雪化冻了。当然,他也不忘提醒我们,电力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不必再为电费烦恼。

协会打算在活动现场分发一些传单。作为新一轮全美巡演的首站,本次宣传将于晚上7点开始,地点在喜来登酒店。协会的4名成员六点半就抵达了现场,手里拿着几百份传单,试图提醒观众不要相信丹尼斯·李的鬼话。人渐渐多了起来,于是协会的几位会员有意识地聚拢在大厅里侧,离报到台不远。大厅的两侧各有两名协会会员,这样几乎每位观众(即使他们还是会上当受骗)都有机会领取到一份我们的传单。观众当中老年人占了大多数——这也是经常被各路骗子忽悠的社会群体。我旁边就有一位先生,他坐在长凳上,手上捏着我们的传单,传单上写满了各种好心的警告,以及丹尼斯·李以往劣迹斑斑的犯罪记录。他问我们:“这上面写的,你认为都是真的吗?”这话问得莫名其妙,我们花了好一会儿才解释清楚。

我们干得很卖力,15分钟内大概发掉了100份传单。这时,一名会场安保人员也过来向我们索取资料,随后便迅速离开。过了不一会儿,走过来另外一个人,手上拿着我们的传单,开始大声斥责我们。他指责我们根本没有试用过那些高深莫测的机器,只知道一味唱反调。我们向那人解释道,李的发明完全违背了已知的科学理论,有人已经检测过它们,检测结果也清楚地表明李是个骗子。我们还告诉他,李是个以搞诈骗为生的惯犯。没想到,那个人反过来指责我们协会,认为我们一定是对自己过去的罪恶有所隐瞒。

我们正打算跟这个愚蠢的家伙理论一番,之前那位安保人员又出现了。他得到了值班经理要驱赶我们的指示,让我们务必离开会场。我们问他,假如协会出钱包下一个房间,是否允许我们继续待在这里?回答是,我们可以待在会场,但不许发放传单。我们告诉他,我们不想违反这儿的规定。于是我们一边向路过的人递送传单,一边开始往外撤。李的同伙还很凶狠地从人们手里把传单抢下来扔掉。那位安保人员跟着我们一直走到停车场,并告诉我们整个酒店都不许靠近。同样,我们不想被指控擅闯他人领地,于是就坐车离开了。

我们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寄希望于已经发出去的传单能够让人们多少了解到丹尼斯·李的真面目,能让人们为他少掏一点钱。

像丹尼斯·李这样的人通常会这么做:首先召集尽可能多的人来到会议室,接着开始眼花缭乱的表演,一套套的说辞和发明演示令人应接不暇。几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后,还能保持理智判断力的人逐渐散去,留在会场的都是容易被洗脑的人。此外,长时间宣传导致的精神疲惫也是诱人上钩的原因。

观看过公开演示后,观众会觉得,哪怕其中只有一台机器能够如其所言,那么只要现在抓紧投资,将来就一定能发财。这也是李竭力推销的东西——来投资这家公司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