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突破我们的局限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就沙漠探索而言,自古以来的人类都被驯养骆驼的能力范围所限,然而,汽油发动机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沙漠中行得更快更远,可以运的东西也更多。

20世纪20年代,派驻北非的拉尔夫·拜格诺正是在打发时间的时候察觉到了这个契机。当驾车抵达那些更难去的古埃及遗址时,他发现“有理由畅想一下再往前走远一点儿会怎样。在那些人迹罕至、未被勘探的沙石之间,可能还有一些值得被发现的地方。我们也该再多放纵一下开车的新鲜劲儿,把车开到那些人们说汽车到不了的地方一定很带感”。[1]

拜格诺一边从先驱那里学习经验,一边自己摸索。慢慢地,他把开车探索沙漠从爱好发展为一门学问;他成功地用合适的现代技术解决了困扰人类几个世纪的难题。

他要探索的撒哈拉可是一个大沙漠,面积和整个印度次大陆相当。撒哈拉沙漠里既有沙砾平原和巨大的沙丘,又有盐滩和高耸崎岖的崖壁,而那时一条现成的路都没有。当拜格诺在白天赶路的时候,伴随他的只有暴晒。

在他那个年代,想要吹空调的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车窗和挡板都拆了,再把车开快点儿。为了有点阴凉,车顶他还是没动,但除此之外,整辆福特车上的挡板已经能拆尽拆了。

如今,每天都有几百万人坐在轿车或者吉普车里吹着空调穿行沙漠,有色车窗都是防紫外线的。而且,真要是出了问题,人们还能停车打个电话把救援卡车叫来。但20世纪20年代可没有沙漠搜救这回事儿。要是跑到沙漠探险的人最后真的命悬一线,那也甭指望别人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

拜格诺的探索行动有一条基本原则:一定要保证团队有足够的人手和车辆,这样真要是出了什么状况也能进行自救。所以,拜格诺和同伴每次出行至少开两辆车,他也会让乘客帮忙导航,一路上到处都是柔软的沙地,要是车陷进去了,乘客也能帮着推出来。

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水,所以他们会带足量的水;水仅限饮用,不准用水来洗脸刮胡子;如果需要清洗碟子和杯子的话就用干沙。一开始就得算好究竟带多少水才够,而这也是试错摸索的过程。拜格诺就犯过一回大错。他和同伴只带了一瓶啤酒就想在外面跑一天,最后他们不得不喝汽车散热器里面的水。随着拜格诺不断超越局限,不断丰富知识,他们也开始总结出一整套沙漠旅行的原则;如今,对于任何一个在沙漠里开车的人来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不管上不上路,都要带够水。

这些原则就像是让医生给汽车做检查一样;人和汽车之间都要摸清彼此的脾气,汽车要是出了什么机械故障,也要知道怎么能让它自行恢复,有点像是人的自力更生。为了让汽车消耗更少的冷却水,拜格诺甚至还在发动机的散热器上额外加了一个水箱,这样热量就会散发到更大箱的水里,避免让水过热沸腾,减少蒸发。

至于补给,他们总会带足所需量的两倍。这样的话,要是路上遇到没有预见的障碍,导致无法抵达下一个城镇或者加油站,也有足够的汽油、水和食物支撑他们回到出发的地方。没过多久,他们已经可以一跑就是几千英里了。他们越走越远,远远超出了人们所能想到的舒适区的范围,但是不管走到哪儿,他们都在积极地进行风险管理和降低遭遇不测的可能性。

不管是在你的工作中还是业余时间里,这都是迎接新挑战的最佳策略。在你舒适区以外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你得慢慢试探,在新发现的基础上再筑牢根基,然后通过不停的进步和扎实的学习,你就会发现自己越走越远,最后到达的地方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永远要记住,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就像锻炼,半天不见一点长进可能会打击你的信心,但是你要持之以恒。

拜格诺和他的团队驾车抵达的地方之前从未有人去过,连地图都没有。他的车是用钢材制造的,所以靠磁力工作的罗盘不是很可靠。拜格诺为了适应新环境突发奇想,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导航工具——太阳罗盘。这是一个水平安装在汽车仪表盘上的环形卡片,环形中央垂直立一根小而直的金属条。这根金属条在阳光下会投下阴影,就跟日晷的晷针一样。只要行车的方向不变,阴影在环形卡片上的位置就会一直不变。拜格诺会根据太阳的位置对卡片做一些校正。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他每一刻钟或者半个小时也会相应调整卡片的朝向,最后的效果很好。

太阳罗盘非常好用,直到今天它仍是北约军队沙漠用车的常备导航装置。

知道自己行了多少路、朝的是哪个方向,拜格诺他们就能一天天地填上地图上空白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里,他们面临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一组平行沙丘形成的“山脉”。这组沙丘在今天的利比亚境内,有好几百英尺高,绵延好几百英里。它们挡住了往西前进的道路。为了征服这最后一关,拜格诺把轮胎里的气放了一些,然后快速冲向沙丘。轮胎放了一些气以后,它的表面就会瘪下去,因此和沙地接触的表面积就会增大,这样的话,轮胎就不会陷入沙地里那么深。若能控制住汽车不让它减速,登顶再高的沙丘也不是问题。他还通过实践掌握了一项真正的诀窍:刚好登顶的时候需要把车速降下来,不然的话车就会翻过丘顶被弹得老远,还可能最后翻个底朝天。

我之所以还要讲拜格诺的故事,是因为光用富兰克林的故事当警示案例未免太刺耳。诚然,我们应该留心看别人是怎么做事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会扼杀自己的创造力。我想有一点很关键,拜格诺一开始想把开车跟沙漠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单纯是为了找点乐子;他后来想走出去,想看到更多的沙漠风景,也只是因为他想有更加令人享受的体验。就算你有一堆繁复的目标需要完成,若你能乐在其中,那一切皆有可能。

拜格诺做事的方法其实挺调皮的。每当我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就会试着带上同样的心情。讲个有用的办法,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需要给轮胎放气的情况,然后问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能做些什么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来让结果不同呢?这点在我的工作中太重要了。要知道,我的工作整天就是和那些已经被人试了无数次、验证了无数次的观念打交道,但我们并不会因此不再创新。你也看得出来,我很喜欢鼓励大家用看得见的方法传达信息,还喜欢鼓励大家开动大脑的各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约翰·雷秉持的是开放的态度。他看到当地人的经验与知识,就会拿来用,而拜格诺则是把新科技用到了当地人想都不曾想过的方面。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他们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这本书我从头到尾一直在强调:我想尽可能地卸下头脑里那些瞻前顾后的担子。只有解放了头脑,我们才会在那些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场合集中注意力。如果我们计划得当、主次分明、执行力有所提高,那么,我们就能把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关注度放在喜欢的事情上,正如拜格诺那样。

这说的不仅仅是效率问题,我认为,如果我们有探索精神,如果我们能从熟悉的方面向全新领域跨界,那么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会从中获益。今天的地图上已经没有空白的地方需要再填了,但我们的个人经历中还有很多空白,还留下了待探索的空间。我们要超越自己的局限,哪怕是去自己熟悉的地方,时不时换条新路线,这都会让你大脑里重要的前额皮层变得活跃,你也会让自己的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