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植保技术在玉米高产种植中的运用分析

时间:2023-08-16 02:50:39

玉米经济价值较高,从玉米种植不同阶段入手,有针对性地使用植保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同时也能提高农民收入。本文分析了玉米植保技术要点,以期促进玉米增产,提高地区经济效益。

1玉米植保技术概述

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作物,玉米在中国种植范围广泛,但不同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等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在应用玉米植保技术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当地种植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植保技术。例如北方地区气候相对干燥,更容易产生干旱现象,从而对玉米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但北方地区土壤更具有优势,不仅土质佳,同时还具有更充足的肥力,可根据这一情况来选择玉米植保技术,合理控制耕作次数。使用秸秆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提高玉米产量。而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则可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以降低水土流失对玉米种植产生的不良影响。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植保技术,不仅能降低环境因素对玉米种植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能实现玉米增产。

2不同时期玉米植保技术应用要点

2.1选种期

玉米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种子质量、化肥运用、土壤、种植地气候、灌溉水平等。通常情况下,可改善玉米种子本身质量;其次,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改进种子培育和栽种技术,在提高种子存活率的基础上,增加玉米产量。在选种阶段,有必要引入相应的植保技术,确保种子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种植者首先应树立质量意识,在选种过程中,按照规范性程序严格筛选种子,剔除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种子,严格监管选种过程,避免不合格种子投入生产;其次,坚持以质论价原则,避免出现为节省成本而选择不合格种子的现象,通过提高价格来对种子生产者进行激励,以帮助其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刺激其提升种子质量;最后,在玉米种子入库时,技术人员应对种子进行严格检查,可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对所有入库批次的种子进行抽检,全方位保证种子质量达到种植要求。

2.2播种期

在玉米播种期,种子相对较为脆弱,因此,可采取以下手段保证种子存活率和成熟率。首先,对土壤内部微生物群进行必要处理,提高土壤通透性及供给能力,确保土壤肥力能?蚵?阈枨螅?诓ブ制诳裳≡袷屎嫌衩咨?さ姆柿希?谑┓适保?蒲Э刂剖┓柿浚欢杂衩字肿咏?邪?麓?恚?诖?砉?讨校?θ繁Q≡竦陌?录练?嫌衩咨?ぬ匦裕?⒔??屡ǘ瓤刂圃诤侠矸段?冢?岣叱雒缏省T谑导蚀?砉?讨校?褂ψ⒁庖韵率孪睿旱谝唬?し揽赡艹鱿值牟〕婧Γ坏诙??ㄆ诩觳楦??侍猓?苊馑烂纾坏谌??苊獯涛?院Τ媲趾τ衩字肿印T谂缛饕┪锸保?Ω?葜肿邮导是榭鋈范ㄅ缛鞔问?芭缛髁俊MǔG榭鱿拢?┘僚缛鞔问?怀??次。应提前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苗枯病等对玉米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为了降低玉米粗缩病发生概率,不仅应进行提前防治,同时还应采取措施来确保玉米根系的健康发育,在提高玉米出苗率和存活率的基础上,为玉米最终质量和产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3苗期

在杂草和玉米分别达到2~3及3~5叶期时,则需选择合理的药剂来对其进行处理。例如使用浓度为25%的去津悬浮剂,每667 m2土地使用量应保持在250 mL,同时还应加入清水,在搅拌均匀后方可使用,在喷施药剂时应尽量保证喷雾均匀。若病虫害比较严重,则可选择适当的杀虫药剂,目前常见的杀虫药剂主要有高氯氟等,在使用杀虫药剂时,不仅应保证喷雾均匀,同时还应合理控制药剂浓度,避免浓度过高对玉米生长带来不良影响。由于玉米植株较高,许多种植者并未对病虫害防治给予重视,导致病虫害问题频频发生,不仅造成玉米减产,同时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玉米常见病虫害包括纹枯病、穗蚜、叶斑病和红蜘蛛等。纹枯病是造成玉米早衰的主要病害;受穗蚜影响,雄穗无法进行散粉,从而对授粉产生不良影响;叶斑病与红蜘蛛会导致玉米叶片干枯,进而影响玉米光合作用,最终导致玉米减产。可使用水分散粒剂来防治玉米病虫害,浓度应为40%左右,同时还应加入适量的地衣芽孢杆菌水剂,在加入适量清水后,搅拌均匀后方可使用,防治红蜘蛛、玉米螟。在喷洒药液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最新的机械化喷洒设备加以辅助。与人工方式相比,机械化方式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在使用机械化设备喷洒药剂的过程中,不仅应合理控制药物浓度及药物种类,同时还考虑天气因素,包括风向、风力等因素,尽量避免在风力较大或阴雨天喷洒药剂,应保证喷洒药剂时风速小于2 m/s。除此之外,在喷洒药物时,还应考虑风向因素,避免出现逆风喷药的情况。应尽量避免在温度超过30℃的天气下进行喷药工作。

2.4穗粒期

穗粒期通常应进行二次中耕及一次深中耕,在大喇叭口期后,还应喷洒相关药剂,如矮壮素等,以避免玉米植株倒伏。追肥作业也是这一阶段内应采用的植保技术,通常可选择氮肥,采用大范围培土方法。在这一阶段内,若玉米出现病虫害,则可使用嘧菌悬浮剂来进行防治,浓度应为20%左右,在喷施药剂时应尽量保证喷雾均匀,防治玉米锈病;防治黏虫、红蜘蛛等虫害,则可使用阿维菌素乳油,浓度为18%左右;防治穗虫等虫害,可使用氯虫高氯氟药液,浓度约为14%。

2.5收获期

在收获期,应在合理范围内坚持晚收原则,不仅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也能促进作物品质优化。在玉米收获后,应合理规划归仓工作。在归仓时,应仔细检查,避免丢包。当前,绝大部分地区均使用机器来对玉米进行收获,难免出现玉米粒脱落的情况;在这一阶段内,还可适当延长灌浆时间,这一举措能够有效提高灌浆强度,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在完成果穗收获工作后,应及时进行晾晒和脱壳工作,在晾晒时,应将其堆放在朝阳区域,确保其能够吸收足够阳光。除此之外,还应定时对其进行翻动,以确保果穗能够获得均匀的光照。在收获后,可将玉米秆制作成青饲料来浇灌土地,可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避免焚烧玉米秆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3植保技术对玉米高产种植的作用

植保技术不仅能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也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玉米种植包含多个环节,植保技术的运用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应根据玉米种植不同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确保玉米正常生长的同时,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植保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减少种植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玉米种植成本,同时也能提升种植效率。

(辽宁省丹东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李胜敏)

《植保技术在玉米高产种植中的运用分析》在线阅读地址:植保技术在玉米高产种植中的运用分析

1
经典故事
基于汽车发动机制造质量管理的研究..
技能大赛引领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稳步向前
《汽车技术》征稿启事
基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健康教育平台功能分析..
阿巴西普治疗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
大数据赋能“邵阳红”农产品档案信息资源平台建..
微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探析
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创新与实践
医院党建与文化建设融合的相关思考..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