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沂蒙革命文艺创作及其现代价值

时间:2023-08-16 05:06:39

李贺 刘晓宇 宋云雪

摘要: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作为沂蒙革命时期的特殊产物,始终坚持创作为了人民、创作依靠人民的思想,创作出一系列红色经典作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为指导,以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文艺创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解读沂蒙抗战文艺,探究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的历史价值、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作品创作如何落实群众化和大众化,为当代文艺团体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抗大文工团;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价值

为了抗战,1939年冬,抗大一分校从太行来到山东。次年初,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抵达沂蒙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文工团的团员们扎根现实,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积极创作了大量红色文艺作品,促进了沂蒙地区民众思想的解放,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

一、一切为了群众的文艺创作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来到沂蒙地区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做到一切文艺创作为了人民,切实地提高了沂蒙人民的思想认识,宣传抗战思想,繁荣抗战文艺。

(一)提高思想认识,学习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出,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国内环境致使当时的文化工作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多的是作为宣传手段为战争服务。因此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们始终坚持文化为战争服务的原则,扎根沂蒙大地,考察民情、积极创作,通过创作各式各样的文艺作品向沂蒙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高人民的政治和思想觉悟,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革命斗争中来。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且普通大众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所以若想要在人民群众中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式。从历史经验来看,通过创作文艺作品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文艺创作者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沂蒙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因此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扎根沂蒙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创造出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这些以描述和展现革命历史事件、沂蒙人民生产生活为主题的沂蒙红色文艺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沂蒙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仅具有鼓舞和激励广大沂蒙群众积极投身革命的作用,还积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二)宣传抗战思想,发动组织群众

由于抗日战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尽最大努力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充分调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区民众的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抗战信心,带领人民积极投身到抗战当中去。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文化?浩龋?し⒚裰诳拐揭庵荆?谝拭煽谷崭?莸氐澈兔裰髡??牧斓枷拢?魑幕?盘逡月砜怂贾饕逦?傅迹?艚粑?普秸?浠?问剑?罅Υ醋餍??拐降奈囊兆髌罚???衣度瘴蓖绲姆炊????峋龇炊酝督低仔??垢?莸鼐?褚馐兜娇谷照秸?侵谢?褡迦?褡宓亩氛??し⒘怂?潜<椅拦?陌??馐逗头芷鸱纯骨致哉叩木鲂模??谷照秸?氖だ?鞒隽嘶??毕住T谡飧龉?讨腥嗣袢褐诘乃枷氲玫搅丝涨敖夥牛??尉跷蛞驳玫搅丝涨疤岣摺R虼耍?勾笠环中N墓ね乓渤晌?诠愦笕褐诘敝杏薪洗笥跋炝Φ囊桓鑫墓ね拧?/p>

(三)繁荣抗战文艺,丰富精神生活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以抗战为中心,始终把创作有助于解决抗战中的实际问题的文艺作品放在突出位置,他们以沂蒙革命根据地发生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创作的红色文艺作品是沂蒙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沂蒙山小调》就是李林、阮若珊同志编写歌词,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的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成曲。另一首代表歌曲《跟着共产党走》是由沙洪作词,王久鸣作曲,它将中国共产党作为指引,表达了沂蒙人民对党的支持和信任。这些由文工团的团员们通过红色文学、戏剧、歌谣等众多艺术形式书写下来的革命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也极大地丰富了沂蒙红色文化。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战士、农民,他们需要积极先进的文化来提高思想水平、武装精神头脑,通过提高广大战士、农民的抗战自信心积极推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每逢集会,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们都要和群众一起唱新歌,男同志教青年自卫团游击小组,女同志教妇女儿童。文艺工作者们充分利用人民所熟知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在剧团及文艺宣传上紧密结合战争实事及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现状,以革命历史事件或群众生产生活为主题创作一系列反映抗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优秀文艺作品。

二、一切依靠群众的文艺创作

沂蒙红色文艺作品是沂蒙红色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文艺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沂蒙地区革命战争经历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创作的红色文艺作品,是革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符号与象征。

(一)创作内容的大众化

沂蒙红色文艺作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性是其区分于其他红色文艺作品最鲜明的特征。抗大一分校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沂蒙红色文艺作品,往往基于现实生活,因此对于革命英雄、人民群众以及党的描写比较多。如《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经典歌曲;《红嫂》《红日》等革命文学经典。这些作品在现在仍然称得上经典,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起到了用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对群众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二)创作集体的群众性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最初叫“抗大一分校文化娱乐工作团”,后来定名为“抗大一分校文化艺术工作团”。建团之初,男女团员不满20人,团员多是各队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参加过救亡演剧、歌咏活动,受过一段时间党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队伍虽小但非常精干。当时不论演出小节目还是大戏,全体人员一起上场,每个人身兼数职,大家齐心协力,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那时的文工团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文艺轻骑队,一边打仗一边宣传。那种深入群众、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到今天依然值得继承、发扬光大。

(三)创作取材的朴素性

沂蒙红色文艺作品以战时沂蒙为主题,以沂蒙精神为主题,以沂蒙山区和沂蒙人民为描写对象,立足于普通人民群众的视角,深入到人民群众内部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创作出了一系列反应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文艺作品。为了开辟、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大文工团的文艺战士大力收集、整理和改编民歌小调、戏剧,并且利用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宣传演出。他们还从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等民间艺术活动中得到启发,也说起快书、扭起秧歌、打起花棍来,逐渐发展创作出了有歌有舞有对话有情节的“小调歌剧”,如《爱护根据地》《双喜临门》等。此外,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文艺战士们根据莒南县刘家扁山一段动员参军的故事,入住到该村子里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吃同住将近半年,创作和演出了《过山》这一话剧。

(四)创作对象的多元化

运用红色歌谣形式进行文艺创作。沂蒙红色歌谣在沂蒙革命老区很普遍,它在革命战争年代中诞生,以特定的地域性为基础,是沂蒙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也是传播与弘扬沂蒙精神的主要媒介。沂蒙

提醒您:因为《沂蒙革命文艺创作及其现代价值》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沂蒙革命文艺创作及其现代价值》在线阅读地址:沂蒙革命文艺创作及其现代价值

12
经典故事
古画的秘密
老刘回故乡
地主
后悔的事
难忘的遗憾
难忘之旅
难忘的琥珀
二牛的期盼
莲花开情人来
人性的童话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