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3-08-16 05:10:51

【关键词】南北经济协调发展 供给侧 需求侧 产业结构 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历史发展格局、宏观经济政策和地理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不平衡状态。近年来,相对依赖资源发展的北方地区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显现。

目前,学界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成因。有学者认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推进,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成为影响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吕承超等,2021)。还有学者指出,北方资本积累的速度要慢于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北方经济发展的滞后(盛来运等,2018)。同时,南北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也是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王维,2022)。部分学者还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视角展开了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转换和创新驱动同样是导致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北方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优势都稍显不足,北方城市群第二产业结构和竞争双优势的削弱,以及南方城市群第三产业结构优势和第二、三产业竞争优势的快速增长是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丁任重等,2022);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是区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前提,但北方地区创新驱动不足、新旧动能转换艰难也导致了南北经济差距逐年扩大(许宪春等,2021)。最后,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可能与地区自然禀赋相关。更适宜的自然条件、更有利的对外开放区位都能够很好地解释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张可云等,2021;苏红键,2022)。

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然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在统筹推进东西部区域均衡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新态势。现阶段,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逐渐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但学者们对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的探析仍然缺乏统一认识,进一步厘清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深层原因并积极探索南北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依然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发展格局的同时,试图厘清造成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原因,并为进一步激发北方经济活力、促进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对国家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学理参考。

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显露(南方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海南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方地区包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GDP总量来看,南北GDP总量差距从2007年的4.1万亿增加到2021年的33.6万亿元,差距不断拉大(图1)。

这种不平衡现象在考虑人口因素之后依然明显,图2展示了南北人均GDP差距指数(以南方人均GDP?北方人均GDP的比值表示)和泰尔指数(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参考梁双陆和刘培培(2019)的做法计算)的变化情况。从人均GDP差距指数来看,2016年以前,南北之间并没有出现明显不平衡,但在2016年之后,不平衡现象逐渐显现。截至2021年,南北GDP差距指数达到了1.18。从泰尔指数来看,泰尔指数与人均GDP差距指数的变化趋势在前期基本一致,但是在2019年之后出现较大的发散趋势。这些结果均表明,在2016年之后南北地区人均GDP增长也出现了明显不平衡。

基于各省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重工业和轻工业总产值指标,可以看到,南方地区的重工业比值从2005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北方地区的重工业比值从2009年明显上升。从产业结构演化趋势来看,南北地区的轻重工业产出结构从2009年开始呈现收敛趋势。在2009年之后,南北地区重工业占比一降一升的演化趋势可能意味着,南方地区通过重工业向现代轻工业的转型大量吸纳了劳动就业人口,这为南方经济近年来的提速发展奠定了人口红利。

南北经济的总量和均量变化趋势均表明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典型事实。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则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已经开始显现,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近年来逐渐明显,需要引起重视。

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本文从供给侧、需求侧和市场结构三个层面分析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从供给侧来看,人力资本、科技投入以及自然资源、农业生产条件等资源环境禀赋都会影响要素的集聚与分配,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人力资本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人力资本集聚在推动流入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抑制流出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引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同的科技投入水平必然会影响地区间的创新驱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而造成经济发展的显著差异;第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等自然禀赋亦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的自然禀赋也可能会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从需求侧来看,消费、投资和进出口都是影响经济发展、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第一,国内消费需求仍然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第二,固定投资是资本集聚的重要手段,资本的集聚能够使特定区域拥有更大的人均资本存量,提高人均产出和总量产出,从而引致地区间的经济差异;第三,对外开放中的进出口是引致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需渠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对外开放程度也会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从市场结构来看,市场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差异是影响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因素。这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生产环节的新旧动能转换,而新旧动能转换恰恰是推动经济结构重塑、加快生产技术迭代、引导社会生产要素合理分配的重要力量。

第一,供给侧差异与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力资本差异。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人力资本水平在区域间呈现出差异性分布。从常住人口数量视角来看,2002年以来南方地区常住人口增量较大,北方地区人口增量较小。南北常住人口比值从2010年的1.37增大到2022年的1.47(图3)。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测算,2020年南方15—64岁人口数为5.75亿左右,北方15—64岁人口数为3.91亿左右,南北比值约为1.47。总体而言,无论是常住人口数量,还是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南方地区都具有一定优势。

从人口流动视角来看,近年来,南方地区的净流入人口逐渐增加,在2019年达到1824万人左右。而北方地区净流入人口不断下降,在2019年变为负增长。在生育率不断降低的背景下,北方地区承受了生育量缩减与人口外流的双重压力,这直接导致了北

提醒您:因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与应对策略》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与应对策略》在线阅读地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与应对策略

123
经典故事
"假"牙
火柴
暗恋
吓到朋友的姐姐
弟弟要人陪
踩水
传说
噩梦
交心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