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佛足石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最近,我在安德森的大英博物館日本和中國繪畫目錄中,發現了這麼一個奇異的說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佛像從不畫腳,或者像印度的阿姆拉瓦蒂遺迹和許多其他藝術遺産那樣,隻畫寶座。”事實上,繪畫佛像的腳印在日本一直都不罕見。不僅能在石碑上找到,也能在佛教繪畫中找到,尤其是某些懸挂在寺廟中的畫軸上。這些畫軸往往會将腳畫得非常大,還會畫上許多神秘的符号和文字。這些雕塑可能不那麼常見,不過僅在東京一地,我就見過不少所謂的“佛足石”,或許還有一些我沒見過的。有一塊佛足石在兩國橋附近的回向院;一塊在小石川的傳通院;一塊在淺草的傳法院;還有一例美麗的佛足石在芝(地區)的增上寺。這些佛足石不是從一塊大石頭上切下來的,而是用水泥碎片拼成不規則的傳統形狀,上面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根府川花崗岩,在抛光的表面镌刻了大約十分之一寸的線條。我應當判斷出這些底座的平均高度大約為二尺四寸,最大直徑約三尺。佛像足印周圍刻着(大多數如此)佛教傳說中的菩提樹的十二小束菩提葉和花蕾。所有佛足石的足印設計都差不多,不過雕像的質量和抛光成品表面不同。增上寺的佛像在上述四尊佛像之中最為華麗,也最為昂貴。回向院的佛足石則十分簡陋素樸。

日本制造的第一尊佛足石在奈良的東大寺。這尊石刻根據中國的一尊類似佛足石的樣式設計,相傳這尊中國石刻忠實地還原了印度的原版佛足石。一本古老的佛教書籍[37]中,留下了印度原版佛足石來曆的傳統說法:

在摩揭陀省的一座寺廟裡有一塊大石頭。石上有佛足履之迹,長一尺八寸[38],寬六寸有餘。每個足迹的腳掌都有法輪圖案,趾印上都有花形圖案,不時發光。佛祖自覺涅槃将至,便前往拘屍那城,到了城中就站在那塊石頭上。他面向南方而立,随後對弟子阿難尊者說道:“我在此地留下足印,權充最後象征。雖說此國國王會設法毀去足印,卻永遠無法完全毀去。”事實上,這足印至今仍未被毀。曾有一位憎惡佛教的國王為消除足印,将石頭表面都削去,誰知即便削了這一層,足印又在石頭上重現。

為了說明佛足石代表的德行,有人引述《觀佛三昧經》中的一段經文,譯給我聽:“釋迦舉足之時,所有人都能看見足印腳掌上的千輻輪……釋迦說道:‘凡是看見我足印法迹之人,可贖一切罪孽。即便在我死後看見這法輪之人,也可脫一切業報惡果。”其他各種日本佛經文本都确認了這一說法,任何看到佛祖足印之人,可“自罪孽束縛中解脫,踏上悟道之路”。

日本佛像底座上镌刻出的足印輪廓[39],甚至會讓熟悉印度佛足雕塑的人産生一些興趣。本文所附的雙頁圖紙(圖-1)上能看到這兩個足印,都是根據傳通院的雕像繪制的,這座寺院的足印雕像擁有傳奇式的完整尺寸,人們能夠看見七個标記——在日本稱之為七相。我從淨土宗用的一本經書《諸回向寶鑒》中了解了一些七相的信息。這本書中有多幅佛足石的粗糙木版畫,為了讓讀者注意趾印上的奇形圖案,我在這裡複制了其中一幅木版畫。據說這些圖案是卍字符的變體,不過我對此說懷有疑問。在多個佛足石迹之中,相應的圖形代表的是摩揭陀省佛足石傳說中提及的“花形圖案”,雖然印刷成冊的符号代表的是火焰。事實上這些符号的輪廓非常像佛教裝飾圖案中的傳統火焰圖形,我不禁認為這些圖形原本就是用來表示傳說中足印放出的光輝的。此外,書中還有一段被稱為“法相次第”的文字,支持這一推測:“佛祖的足印掌部是平的(就像馬桶架的底座),上面是組成千輻輪狀的線條……足趾纖細、圓潤、長而直、優雅,放出光輝。”(圖-2、圖-3)

圖-1

東京小石川傳通院的佛足印


圖-2

《佛教百科全書》中的卍字佛足印  圖-3

《諸回向寶鑒》中的佛足印

《諸回向寶鑒》給出的七相的解釋不能令人滿意,不過此說與日本盛行的佛教理論不無關系。七相的解釋按以下順序參考:


1.卍字符。據說每個足趾上的圖案是一種卍字的變體,盡管我懷疑是否一直都是這樣,不過我在一些較大的足印畫軸上看到過,足趾上的圖案确實是卍字符,不是火焰,也不是花的形狀。[40]日本的評論者将卍字符解釋為“永恒幸福”的象征。

2.魚。魚意味着不受任何拘束。在水中,魚能夠向任何方向移動,在佛國,得到完全解脫的人就像水中的魚一樣不知道有什麼限制或障礙。

3.金剛杵。解釋為一種“打破塵世所有貪念”的神聖力量。

4.海螺。象征弘揚佛法。《真俗佛事編》一書稱海螺為佛音的象征。《大悲經》稱海螺為大乘教義的弘法和力量象征。《大日經》中說道:“海螺一聲響,所有天神滿心喜悅,前來聽講佛法。”

5.花瓶。神秘主義詞彙“無漏”的象征物,表示勘破生死的最高智慧狀态。

6.千輻輪。有多種神奇的解釋。《法華文句》說道:“千輻輪用于粉碎某物;我佛弘法是為了粉碎一切妄念、謬見、懷疑和迷信。因此弘揚此法被稱為‘轉法輪’。”《正理論》說道:“即便尋常輪子都有輻有毂,我佛八聖道也有許多分支。”

7.梵王冠。在佛祖腳下乃是梵王寶冠——象征佛祖在衆神之上。

我認為任何一塊佛足石上的銘文要比對象征性圖形的上述不完善解釋更有意義。傳通院足印上的銘文就是典型。在足印石刻的不同側面——靠近頂部,按照規則布置,從而面向羅盤的某些點——镌刻着五個象征五感(胎藏界五如來)的梵文文字,還有經文和紀念文。我翻譯的經文和紀念文如下:

《放光般若經》雲:“爾時世尊放足下千輻輪相光明。乃至其見光明者,畢志堅固,發無上正真道意。”

《觀佛三昧經》雲:“見佛迹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

《佛說無量壽經》雲:“佛所遊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紀念文

明治十八年五月,合寺衆僧造立佛足石一基,置于傳通院大殿前,是欲盡未來際,令大菩提種子增進佛道也。

本寺第六十六代沙門泰成謹記。

少苾莒循誘敬書。



一個人凝視這些雕刻的足印之時,各種奇異的事實都會擠入腦海——看來巨大的足迹,與其象征之人的個性比起來,還是太小。兩千四百年前[41],一位印度聖者為人生的痛苦和神秘沉思之後悟道,道出了有史以來能教給世人的無上真谛,在一個科學貧瘠的時代期盼着我們現今關于生命的神秘統一、物質和精神的無盡幻象,還有萬物生死的進化哲學的終極知識。他純為求道,在我們的時代之前,獨自覓得“從何處來,向何處去,為何而生”這些終極問題的寶貴答案,用這些答案另起爐竈,創建了另一種比其父輩的信條更為崇高的信仰。他開口教誨,然後歸于塵土,百姓因他教導的大愛,就膜拜他涅槃時留下的足印。此後,亞曆山大大帝的名字,羅馬的權力和奧斯曼帝國的力量旋起旋滅,國家曆盡興衰,城市飽經滄桑。另一個文明的後代比羅馬人更為龐大,征服大地,建立起遙遠的帝國,最後前來統治那聖者的誕生之地。擁有二千四百年智慧的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