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1891年3月13日,南國原野正值百花吐豔的滴翠時節。就在這一天,在廣西桂林臨桂縣西鄉一個景色秀美、民風古樸的小鎮――兩江圩的一戶李姓農家,一聲洪亮的嬰兒啼哭聲,似乎在向人們宣布他的到來。這戶且耕且讀的李姓人家的女人生了第三個兒子,其父李培英,給自己的第三個兒子取名宗仁。李宗仁兄弟姊妹共11人,其中夭折3人。不算早夭的長兄,李宗仁排行第二。由于人口衆多,縱有祖上留下的20餘畝良田,李家也僅夠勉強?口,若遇上年景不好,還要舉債度日。其父李培英雖是有名的私塾先生,但他喜歡廣交朋友,接濟他人,不拘小節。幸而其母勤儉持家,含辛茹苦,将他兄弟姐妹拉扯成人。後來,即使李宗仁身為國民黨高級統帥,其母仍不肯跟着兒子安享晚年,而是繼續過着操勞儉樸的生活。李宗仁滿6歲後,家裡為他舉行了隆重的“開蒙”儀式,祭拜孔子後,便讓他正式入私塾讀書,先生便是其父李培英。
1905年,李宗仁進入臨桂新創立的縣立高等小學,接受了一年新式教育。由于李宗仁從未接觸過這些新式學科,如數學、博物、英文等,又是插入高年級,故而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一年下來,兩個學期他都在成績榜上“坐了紅椅子”,即被老師用紅筆打勾的最後一名。同學們本來就瞧不起他這個鄉巴佬,這下更加譏諷他是“鄉下的傻瓜”。第二學期完,李宗仁便退學回家。不久,父親又送他進入設在桂林的“省立公費紡織習藝廠”學習紡織技術,希望他學成後,改良家鄉的手工紡織業。可惜,冥冥中注定他不是當紡織專家的料,而是注定要做一名弄潮革命激流的職業軍人。1908年冬季,李宗仁到桂林第二次報考廣西陸軍小學,被錄取為第三期學員。
陸軍小學是一所完全模仿日本式的軍事學校,學員的訓練内容分學、術兩科,該校總辦是蔡锷。在陸軍小學的三年學習中,李宗仁不但潛心學習各門功課,還特别注重磨砺自己的堅強意志。在校期間,不管是雙杠、單杠還是木馬、劈刺、騎術等體育項目,都是他的強項,因此,同學們送他一外号:“李猛仔”。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為速成學堂。不久,李宗仁即讀完三年陸小,但他留下來繼續在速成學堂學習兩年。這時,李宗仁已成長為一名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同盟會革命青年了。1913年秋季畢業後,李宗仁被選拔進南甯将校講習所,先後擔任準尉見習官、少尉隊副等職。一年後,講習所因故被迫停辦。李宗仁毅然回鄉賦閑,過起耕讀生活。1915年春,他應聘到桂林省立模範小學擔任高級班軍訓教官兼體操教員,同時又在另一所中學兼任同一職務。這一時期,雖然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感到充實優裕,但是,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他又本能地時時想着能重返軍界,馳騁疆場,報效國家。
同年12月,袁世凱稱帝。西南軍政界群起讨袁,滇、桂各軍紛紛擴軍,号稱護國軍,部隊急需幹部人才。李宗仁應朋友之邀,辭去教職,加入護國軍讨袁。其時,李宗仁經過一番周折,進入護國軍第6軍林虎總司令麾下,在步兵第7旅第13團第2營當了一名中尉排長。袁世凱猝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南北對峙,割據之局形成,南北大戰危機四伏,地方軍閥之間的争鬥日益加劇。李宗仁遂跟随林虎讨伐粵督龍濟光。在一次戰役中,李宗仁以代理連長身份率部沖鋒時臉部受傷。傷愈後,正式升任連長。1917年秋冬之際,李宗仁所在營借調到廣東護國軍第1軍馬濟麾下,自桂入湘,參加護法戰争。李宗仁因其在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英勇善戰和過人的指揮才能,晉升為營長。1920年8月,李宗仁參加第一次粵桂戰争。蓮塘口一役,李宗仁率本營官兵打前鋒。他親自帶着掌旗兵和号兵沖鋒在隊伍前列,從正面接近敵人陣地。面對敵人三面夾攻的猛烈炮火,李宗仁沉着應戰,指揮若定。大家在他的鼓舞之下士氣大增,拼死向敵陣發起沖擊,一舉突破号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蓮塘口天險,為全軍打開由四會到肇慶的惟一通途。蓮塘口一役,使李宗仁聲名大噪,其英勇善戰聞名兩粵。此後,廣東護國軍改稱為“粵桂第一路邊防軍”,原番号取消。第二次粵桂戰争結束後,李宗仁所部大都為廣西人,大家不願随司令黃業興去廣東,便留駐六萬大山。該部後被陳炯明收編,改為“粵桂邊防軍第三路”,李宗仁為該路司令。
1922年6月15日,廣州發生叛軍炮轟總統府事件,身為粵軍總司令的陳炯明叛變革命,與孫中山先生背道而馳,一時,廣西處于無政府狀态,政局混亂不堪,散軍、土匪、惡霸等恣意橫行,各自為政。人槍較多的,自封為“自治軍總司令”,或師長、旅長;裝備不足的,便自稱司令、幫統、營長等,各據一方,魚肉百姓。李宗仁受地方官吏及民衆之邀,率部駐紮玉林五屬,以維持地方安甯。李宗仁部所駐紮的七個縣,人民相對安居樂業,生活秩序井然有序。成為當時廣西僅有的一片淨土。不久,黃紹?率部加入,兩軍合一,使李宗仁實力大為增強,由原來的兩個支隊增為三個支隊。其時,李宗仁為廣西自治軍第2路總司令,黃紹?為第3支隊司令。李宗仁自己也始料不及,正是從這裡,使他的隊伍蓄積力量,厲兵秣馬,逐步成為八桂一支所向披靡的勁旅,為他日後鏟平軍閥勢力,統一廣西,參與北伐,開赴抗日疆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2年9月,東山再起的陸榮廷戴着“廣西邊防督辦”的頭銜,乘廣西混亂之機從越南回到龍州,糾集舊部,重整旗鼓,意圖一手握住全省政權。同時,廣西另一大軍閥沈鴻英集結兩萬兵力,盤踞桂北一帶,同樣對廣西政權虎視眈眈。并四處收編自治軍為己所用,拼命擴大勢力範圍。陸、沈兩人都想收買李宗仁為其效力,均被李氏巧妙拒之。李宗仁一邊靜觀時局變化,一邊積極籌措軍備,養精蓄銳,待機大舉。黃紹?本打算應沈鴻英密召,欲去廣州向外發展,經李宗仁一番推心置腹的剖析,黃氏放棄去廣州的計劃。果不出李宗仁所料,沈鴻英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廣東軍務督理後,便通電要孫中山離開廣東,戰事又起。恰在此時,白崇禧從廣州攜來孫中山委任黃紹?為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