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傳檄到中原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第一節  四千裡路風塵雪

  
      在沙土集戰鬥之前,1947年8月24日,毛澤東就已緻電陳毅、粟裕,把他們所率領的華東野戰軍西兵團(将包括一、三、四、六、八、十、特縱7個縱隊以及中原野戰軍的第十一縱隊)的作戰範圍規定為“黃河以南、淮河以北、運河以西、平漢以東”。在慶賀沙土集大勝利的電報上,中共中央更明确地指示要求陳、粟率部“在黃河淮河運河平漢之間創造鞏固根據地”,以“協助劉鄧、陳謝創造鄂豫皖與鄂豫陝兩大根據地,協助饒、黎、譚保衛山東根據地,協助蘇中蘇北恢複根據地”。中央認為這是一個“偉大任務”,“你們處在上述四大根據地之中間地帶,你們的勝利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接着在9月22日的電報上,中央又在組織建制和領導關系上重新作了區分:陳、粟西兵團改為晉冀魯豫野戰軍,(歸)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現轄之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縱隊外,王秉璋縱隊(即中野第十一縱隊)劃歸陳、粟轄。

  
      陳、粟、張(雲逸)、鄧(子恢)同志為晉冀魯豫中央局委員。鄧小平仍為中原局書記兼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薄一波為晉冀魯豫中央局第一副書記井代理書記,陳毅為該局第二副書記。陳、粟代表該局指導黃河以南運河以西平漢以東淮河以北之黨政軍民工作,以利直接支援前線;張、鄧代表該局指導渤海地區工作(渤海暫時劃歸晉冀魯豫領導)。

  
      晉冀魯豫中央局負責統籌劉鄧、陳粟兩野戰軍及陳謝兵團的後勤供給。

  
      目前除供應劉鄧、陳謝兩軍不放松外,應将供應陳粟野戰軍工作放在緊要地位。

  
      華東野戰東兵團改為華東野戰兵團,由許(世友)譚(震林)指導,受華東局直接領導。轄第二、七、九、十二縱隊。

  
      但是中央這個電報所作的規定後來有一部分并沒有實行。渤海地區沒有暫歸晉冀魯豫。10月16、21、24日,陳、粟報中央并邯鄲局、華東局的3個電報依然自稱“華野”。

  
      當然,規定的任務是很好執行了的。

  
      首先,是掃滅敵人保安團隊,掃除國民黨反動政權。陳毅十六七年前就有在中央蘇區内掃除白色堡壘的經驗,深知在豫皖蘇新區消滅反動地主武裝,在挺進初期來說,甚至比殲滅敵人正規軍還重要。陳毅、粟裕用善于運動戰的華野一、四、六縱以及第三、第八縱隊分區橫掃,長途奔襲,有時一夜行軍100多裡,突襲一個縣城。

  
      可憐保安團隊怎能抵擋天外飛來的頭等主力軍,不到一個月,華野在隴海路南連下10餘城,豫皖蘇地區各縣國民黨地方團隊3萬多,被消滅了三分之一。進入12月,這3萬多地方團隊,基本上都被掃滅。各級國民黨的政權也就土崩瓦解。

  
      其次,是較普遍地發動了群衆,宣傳了土改,分配浮财,并在原來的蔣管區建立了部分人民政權。陳毅原以為豫皖蘇地區是抗戰中期新四軍第四師反摩擦反掃蕩失利而放棄的地區,群衆受了敵頑的摧殘當較難發動,不料大軍一到,群衆熱情歡迎,而且踴躍參軍。雖然當時因為基層政權匆匆建立,幹部人數又少,新來乍到,開展土地改革為時實在過早,因而中共豫皖蘇區黨委領導的土改工作隻能是大轟大嗡。部隊與地方執行的“開倉濟貧”往往打擊面過大,侵犯了中農與工商業者的利益。但是,軍隊和地方協力工作,畢竟給廣大群衆以獲得土地的希望,為建設根據地和準備大戰役的戰場打下了基矗野戰軍因匆忙分兵外線出擊雨季行軍而疲病減員,此時也得到大批兵員物資的補充,恢複了體力,并減輕了老解放區的負擔。這些,為嗣後的一系列勝利的戰役增添了有利因素。

  
      第三,是加強了組織建設,調整了關系,更有力地支援了戰争。

  
      陳、粟率部到豫皖蘇不久,即明确“以實行土改和建設财糧為中心任務”,并抽派劉瑞龍、楊一辰、向明等重要黨政财經幹部到豫皖蘇工作,加強和建立了以吳芝圃、張國華為首的豫皖蘇區黨委、政府和軍區。到11月初已建立了25個縣政府、6個專員公署。把隴海路南20裡至30裡一帶地區劃歸路北的冀魯豫統管,以求統一隴海路的破襲與開辟。特别是與薄一波為首的邯鄲(晉冀魯豫)局建立了關系,使陳粟大軍得到強大的支援。從此,陳粟大軍的補充除大量取給于敵方外,炮彈、醫藥仍主要取給于山東,而糧食、兵員、民工、被服與經費,主要來自晉冀魯豫。

  
      陳毅子1947年11月上旬離開華野司令部(當時隴海鐵路的大破擊已布置好,即将全線展開)去邯鄲,就是去和薄一波等商讨大軍的供應的。

  
&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