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新上海市長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第一節  務求軍政全勝

  
      1949年,無論對中國曆史或是對陳毅個人,都是非同尋常的轉折之年。

  
      積22年的犧牲奮鬥,人民終于取得了全國政權。陳毅本人,則從百戰沙場走向十裡洋場,成為大上海的一市之長。将軍戰則善勝矣,治民理财之道通否?

  
      共産黨在馬上得了天下,治天下能否久長?――這樣的議論和擔心,善意的也好,惡意的也罷,都須由實踐作出回答。

  
      4月27日,南京解放的第4天,當陳毅偕同鄧小平踏着滿地狼藉的紙張進入“總統辦公室”的時候,就已強烈意識到新的艱巨使命将落在自己的肩頭。在戰争年代,他站在中國革命的最前線:和朱德一起帶領南昌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在紅四軍參加制訂無産階級建軍路線;和項英一起堅持三年遊擊戰争;抗日東進開辟大江南北;在華東、中原戰場進行“收京入滬”的戰争。

  
      如今,他又将站在經濟建設、反帝與團結改造資産階級的最前線!

  
      “進上海可能打勝仗,也可能打敗仗。共産黨員要意識到這一點才是聰明的。”5月10日陳毅在丹陽對接管幹部說。結果究竟如何?從北平中共中央到香港人士,從華盛頓到莫斯科,都把關切的目光投向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

  
      淮海戰役炮聲未停,中共中央就已将注意力轉向渡江解放甯、滬、杭問題了。陳毅在丹陽告訴接管幹部們:毛主席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期間說,進入上海,中國革命要過一大難關。

  
      難在何處?陳毅後來解釋:當時擔心兩大危險:一是我們打上海,美國出兵幹涉;二是我們接管搞不好,進城後停工停電,大混亂,上海變成一座“死城”。兩種假設中隻要有一種竟成事實,便會使國内國際局勢受到牽動。

  
      對于第一種危險,陳毅于1月25日在賈汪舉行的中共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說:“要警惕美國人幹涉,可是我們決不向它示弱。要打就打,沒有什麼了不起!”就在陳毅一行觀覽總統府的當日,軍委電告:昨日泊于上海的幾艘美艦及海軍陸戰隊已撤至吳淞口外,兩艘英艦也随之撤出。當然,這并不能排除解放上海的作戰發生僵持時美軍介入的可能。所以作戰本身要力求勢如破竹。

  
      更嚴重的是第二種危險。我軍渡江後,由于戰線推進太快,鐵路運輸跟不上,接管上海的幹部到不齊,更要緊的是入城政策紀律教育來不及深入進行,如果就這樣稀裡嘩啦開進去,非亂套不可。中共中央已有“慎重、緩進”的方針,總前委研究再三,于4月30日向中央軍委提出:“我黨我軍未作适當準備倉卒進入大城市必然陷于非常被動的地位。”“我們考慮以盡可能推遲半月到一月入上海為好。”5月3日,中央軍委複電:同意推遲攻擊。其時,陳毅已由南京到達丹陽――接管上海的巨大準備工作将在這裡全面部署。

  
      小小丹陽城突然熱鬧起來。成千的幹部從解放區、從北平、香港日夜兼程地趕來,投入接管上海的集中整訓。上海中共地下黨領導人劉曉來了,未來的上海文化局長夏衍來了。潘漢年、許滌新也從香港取道北平匆匆趕來,帶來了少奇、恩來的重要指示??這支接管大軍的總指揮正是未來的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的主任、市長――陳毅。

  
      确定上海市長人選是件大事。3月,中共中央進駐北平之前,毛澤東同志曾就陳毅任上海市長之事,征求過民主人士黃炎培、陳叔通等幾位老先生的意見,他們對陳毅将軍之名早有所知,柳亞子先生在1945年就曾賦詩贊陳毅曰:“兼資文武此全才。”以“儒将”出長上海,他們一緻贊成。陳毅自到丹陽起,便正式進入“市長”角色,首先是彙集、研究大量情況和材料。

  
      所有有關上海的年鑒,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概況,包括繳獲的、地下黨調查的、上海來人報告的,彙成關于上海的200多種小冊子,陳毅自己看,也交給幹部戰士們讀,再依據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确定接管的具體方針步驟。比如,上海的官僚資産如何接管?外商企業如何對待?民族資本家的廠子如何使其開工?國民黨政府機構如何處理?都須詳細研究,僅财經接管縱隊的彙報陳毅就聽了兩天兩夜,對其中“兩白一黑”(指米、棉、煤)的運輸供應任務的艱巨緊急印象特深。

  
      入城政策的前奏是入城紀律。陳毅嚴格地強調兩條:一是市區作戰不許用重武器,二是部隊入城後一律不得進入民宅。“不入民宅”這一條,3個月前在賈汪時陳毅就曾說:“曆來軍隊入了城,往市民家裡一住,幹好事的不多。我們部隊進去住哪裡?要考慮。”一日,陳毅抱着幾本古書找到城市政策組曹漫之,說史書上有過軍隊“不入民宅”的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