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建立由共産黨獨立領導的抗日根據地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間,羅榮桓返回大爐,陳光也由魯西來到大爐。
大爐位于抱犢崮山區。所謂“崮”指的是四周陡峭而頂部平坦的山頭。在膠濟路以南的大片山區,據說有七二崮,抱犢崮為其中之一。和許多崮一樣,它的頂部很平,可以種莊稼,然而,上去卻很難。人們可以順鑿出來的石窩攀登而上,可耕牛卻趕不上去。相傳古時候有個王老漢抱了一頭小牛犢上去,喂大後用以耕地。抱犢崮因此而得名。一九二三年,土匪孫美瑤在臨城車站劫火車,綁架了幾十名外國人,便押送到抱犢崮山麓的巢雲觀。這就是轟動一時的臨城劫車案。孫美瑤所以将抱犢崮作為窩藏人質的場所,是因為這裡地勢險峻。有了這個鼎鼎大名的抱犢崮,峰縣、臨沂、費縣、滕縣之間的魯南山區,又稱抱犢崮山區。當第一一五師進入這一山區時,絕大部分村寨都控制在地主武裝手中。他們的人數少則三十五十,多則成百上千,隊伍不論大小,頭目都稱司令。傳說在這一帶的司令也有七十二個之多。他們都接受了國民黨政府的委任狀。有的又明裡暗裡同敵僞勾結。第一一五師進入抱犢崮後,除少數開明地主外,他們或因不了解八路軍而心存疑慮,或因立場反動而采取敵視态度。他們關閉寨門,不讓八路軍進村,不讓老百姓同八路軍來往。在羅榮桓赴湖西期間,第一一五師實施了兩個作戰行動。
第一個作戰行動是派部隊以東進支隊名義向大爐東南的郯(城)碼(頭)平原進軍,支援當地抗日武裝,打通與華中區的聯系。郯碼平原是蘇魯邊界上的富庶地區,它控制沂、沭兩條河流的中段,直逼隴海鐵路。南下郯碼對鞏固以抱犢崮為中心的山區根據地,發展平原遊擊戰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十一月十八日,東進支隊由一一五師參謀處長王秉璋和政治部副主任黃勵率領,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攻占碼頭鎮。
碼頭鎮是魯南的一個商業和文化中心,比郯城縣城還要繁華。八路軍打開碼頭後,不僅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而且補充了大量軍需物資,還籌款二十萬元。這時,已是小雪季節,戰士們在碼頭高高興興地穿上了新棉衣。
碼頭解放後,在郯碼地區出現了轟轟烈烈的抗日局面。廣大愛國青年紛紛報名參軍,抗日群衆組織如雨後春筍紛紛建立。一九四○年一月一日,在碼頭成立了由共産黨領導的郯城縣人民政府。羅榮桓把從湖西調出的由梁興初率領的原蘇魯豫支隊第四大隊進駐于此,改稱東進支隊第二大隊。他們在地方武裝的密切配合下,發展了郯碼地區的抗日武裝鬥争,鞏固了抱犢崮山區東南的外圍陣地。在東進支隊南下時,羅榮桓喜得一女,即取名為“南下”。
第一一五師實施的第二個作戰行動是打孔莊。這一行動是在部隊南下郯碼後,由大爐成立的後方司令部承擔的。
孔莊位于大爐南面十來裡。大地主杜若堂是當地土皇帝,掌握着裝備有機槍的武裝,曆代官府也奈何他不得。第一一五師進駐大爐後,曾争取他抗日,但他不僅置若罔聞,而且還從棗莊引來一百多名日軍襲擊八路軍。孔莊成了抱犢崮山區的一個釘子。十二月初,八路軍攻克孔莊,擊斃在土圍子裡頑抗的杜若堂。
攻克孔莊的勝利,震動了大爐周圍的反動地主。以往,他們閉門鎖寨,對八路軍采取敵視态度。這時,有的轉向中立,有的向八路軍靠攏,八路軍在魯南的影響擴大了。
然而,在抱犢崮山區内,日僞、國民黨頑固派、東北軍和八路軍犬牙交錯的狀況基本上并未發生變化。在這一形勢下,如何打開局面,乃是羅榮桓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對”。而羅榮桓到魯南提出的“隆中對”不是三分天下,也不是同國民黨建立共同根據地①〔一九三八年六月,國民黨第十軍團石友三部入魯,中共曾同他讨論過共同建立山東抗日根據地問題,後石部北調,實行反共。在魯南,中共山東黨組織也曾有過與國民黨的臨沂專員張裡元建立共同根據地的設想,同樣沒有成功〕,而是要充分發動群衆建立由共産黨獨立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羅榮桓到大爐後,第一步提出的是把抱犢崮山區全部拿下來。用什麼辦法?羅榮桓後來在桃峪會議上總結了在魯南開創新局面的六字方針,即:插、争、擠、打、統、反。插,就是插入日僞軍和國民黨軍隊之間的空隙地帶,隐蔽地由邊緣伸入到腹地。争,就是廣泛發動群衆,争取團結一切抗日力量。擠,就是擠掉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反人民的頑固勢力。打,就是打擊日軍和漢奸武裝。統,就是同國民黨軍隊,特别是駐在魯南的東北軍疏通團結,保持統一戰線。反,就是反“掃蕩”、反磨擦。
顯然,羅榮桓提出的這六字方針同毛澤東關于“發展進步勢力、争取中間勢力、反對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的精神是一緻的,是這一策略方針同魯南的實踐相結合的産物。一九四○年,羅榮桓娴熟自如地運用這六字方針,終于在敵、頑、友、我各種矛盾雲谲波詭的複雜形勢下,開創了魯南抱犢崮山區的新局面。
------團結萬春圃,争取孔昭同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