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從東征到西征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兩路紅軍剛剛會師,敵人就開始了對陝北的“圍剿”。東北軍5個師分别從南、西兩個方向向葫蘆河和洛河之間合圍。先頭一○九師、一○六師占黑水寺,趨直羅鎮。形勢很明顯:如果不粉碎敵人的“圍剿”,紅軍就無法在陝北站住腳。毛澤東決心在直羅鎮打個殲滅戰。

  
      11月中旬,聶榮臻和林彪到象鼻子灣軍委總部開會,确定了打這個戰役。戰前,彭德懷組織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的幹部到西南的山頭上看地形。

  
      從出發地到直羅鎮約15公裡路,聶榮臻騎着騾子,到了鎮南的山腳下,下騾登山。從這座山上看下去,古老的鎮子就在山前。它三面環山,一條大道從西向東穿過鎮子中央。鎮北面有一條小河,東頭有座古寨,頂蓋早已坍塌,石砌的圍牆尚好。10幾副望遠鏡對着鎮子細心地觀察,邊看邊小聲議論,都覺得這是伏擊敵人的理想陣地。

  
      11月20日下午,一○九師順着東西大道鑽進了直羅鎮。在毛澤東、彭德懷指揮下,當日晚,紅十五軍團由南向北,紅一軍團由北向南,從四面八方包圍了直羅鎮。聶榮臻和林彪在一個山頭上設了指揮所,于次日拂曉5時半部署完畢,發起了戰鬥。打到中午,敵人雖有6架飛機掩護,但指揮系統已被打亂。忽然,約一個團的敵軍朝紅一軍團指揮所直沖過來,企圖奪路突圍。當時指揮所的警衛連被派到毛澤東的指揮所去了,隻有一個警衛排和很少的機關幹部,沒有長槍,隻有短槍,每人僅有4發子彈,情況十分危急。

  
      聶榮臻和林彪、左權親自組織這次阻擊,命令機關幹部全部拿槍進入陣地,保證不叫敵人沖過去。以幾十人對上千人,戰鬥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

  
      後來警衛連調上來了,聶榮臻親自帶着警衛連沖下山,把企圖突圍的敵人壓下山去。不久,二師四團到了,林彪下令發起沖鋒。聶榮臻的警衛員孫起峰就是向敵人發起沖鋒時犧牲的。這個戰士從瑞金參軍時就一直跟随他。孫起峰犧牲時,還背着聶榮臻的圖囊,鮮血染在圖囊上。對于孫起峰的死,聶榮臻很痛心。他把染着孫起峰鮮血的圖囊一直珍藏着,新中國成立以後把它獻給了軍事博物館,以寄托他的懷念之情。

  
      在兩路會攻下,敵師長牛元峰逃到鎮東小寨,指揮一個多營負隅頑抗。

  
      他發電給一○六師師長沈克要求解圍。殊不知,一○六師己被擔任阻擊的紅軍擊潰,聶榮臻率部追擊,在太白鎮附近的張家灣消滅了敵一個整團。解圍無望,牛元峰趁黑夜西逃,最終還是被擊斃了。至此,消滅了一○九師和一○六師一個團,徹底粉碎了敵人進攻陝北的部署。

  
      直羅鎮戰役,給黨中央把革命大本營放在中國的西北部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1935年5月起,日軍逐步攫取了河北、察哈爾兩省大部地區,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義憤。12月,終于發生了“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高潮。同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确定了中國共産黨團結全國各種抗日力量,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方針;在軍事戰略上,确定東征山西,以打開抗日通路和打擊暗中與日本帝國主義勾結的閻錫山軍閥勢力。

  
      這就是紅軍東征的主要原因。

  
      1936年1月中旬,紅一軍團先遣隊在陝北延長縣臨真鎮休整待命。是月28日,紅一軍團在臨真鎮舉行東征誓師大會。這時,紅一軍團轄3個師,除已恢複的二師、四師,又恢複了一師。

  
      1936年1月31日,中央軍委在延長開會研究戰略方針,聶榮臻和林彪都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反複說明閻錫山與日寇正勾勾搭搭,東征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對紅軍有利,是“一個在發展中求鞏固”的方針。

  
      會議一緻同意東征的決策。

  
      東征軍命名為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彭德懷,政治委員毛澤東。東征軍兵分兩路,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的第八十一師為右路軍,紅十五軍團其餘部隊為左路軍。

  
      黃河對岸,閻錫山當時擁有8萬兵力,沿河築壘,在山西普遍推行保甲制度,做好了迎擊紅軍的準備。

  
      這次東征,根據瓦窯堡會議精神,對俘虜、商人、富農、小地主都有新的區别于中央蘇區時的政策,意在團結更廣泛的階層和更多的人一緻對付外侮。要想革命勝利,政策是關鍵。聶榮臻一向注意政策教育,對過去的經驗教訓總是念念不忘,東征教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