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伴侶“兩地書”
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一個普通的周末,春風送爽,和煦的陽光給陝北大地披上了層層金輝。這一天,從綏德地委駐地的九貞觀傳出陣陣歡聲笑語。古老的院落洋溢着青春和歡樂的氣氛。
習仲勳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特意換上一套整潔的服裝,顯得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在人生經曆中喜慶的日子,他與在綏德師範擔任校黨總支委員的調幹生齊心的婚禮,今天在這裡舉行。
齊心,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出生在河北省高陽縣一個愛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齊厚之,就讀于蔡元培任校長兼文學院院長的北京大學文學院法律系。畢業後,先在北平當中學語文教員,又在孫嶽将軍部任軍法處長,後曆任河北省大成縣、阜平縣縣長,山西省政府科長,黎城、長治縣縣長及國民黨高級将領傅作義部參議。他為人極富正義感,北平和平解放時追随傅作義将軍起義,任西北高等法院研究室研究員。随後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齊心的母親鄧耀珍是一位思想開明的女性。抗戰初期,當三個孩子參加革命後,于一九四年從北平淪陷區來到晉東南抗日根據地,被傳譽為騎着毛驢上太行的革命老媽媽。齊心從小受父母愛國思想和優良品德的熏陶,然而,對她人生選擇影響更大并稱得上革命引路人的是她的姐姐齊雲。齊雲早在抗戰前在北平師範大學附中上高中時,就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成為師大附中中共地下組織的黨員發展對象,并擔任學生會主席。她生性活潑,口裡總是詠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歌》等抗日救亡歌曲。這些激蕩着愛國熱情的旋律,在齊心稚嫩的心靈中時常泛起革命的浪花和對未來的遐想。
在七七事變前,齊心考入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學。當她看到榜上自己被錄取的名字而正在高興時,便聽到盧溝橋事變的隆隆炮聲。此後她耳聞了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英勇殺敵的事迹,并目睹了北平市民在南長街口堆滿沙袋,準備巷戰的情景。七月二十八日,北平淪陷。日寇的鐵蹄踐踏了北平城。齊心親眼看到日寇的坦克在街頭開過,驕狂的日寇士兵胸繞花環,騎着洋馬,流露出侵略者的猙獰。齊心看在眼中,恨在心頭,暗暗發誓:立志抗日救國,堅決不當亡國奴。八月,齊心随姐姐齊雲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編入第十二批平津流亡學生疏散隊伍撤離北平,經天津、煙台、青島、濟南,到了太原平民中學讀書。後被賦閑在晉東南的父親接回陽城縣家中。在陽城居住時,八路軍已在該縣建立了抗日政權,她和姐姐與抗日政權的同志經常聯系。在此期間,齊心閱讀了《毛澤東印象記》、《二萬五千裡長征》等革命書籍,參加革命隊伍的願望更加迫切。一九三九年三月十八日,十五歲的齊心在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從事抗日工作的姐姐齊雲的帶領下,到山西屯留縣崗上村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女生隊學習,成為一位八路軍女戰士。同年七月,參加了反擊日寇“大掃蕩”戰鬥,雖然她還不到入黨的年齡,但因為在反“掃蕩”中擔任隊部通信員,表現勇敢,經上級黨委特别批準,‘于八月十四日加入中國共産黨,為候補黨員。當年冬,她從抗大五期畢業,分配到長治縣幹校婦幹隊任指導員、隊長,日寇“掃蕩”時編入縣政府戰地工作團,經曆了西火鎮、蔭城突圍的考驗,翌年春調回抗大。先後在抗大一分校留守處、抗大總校總務處、衛生處任文書,在參加一九四年秋季的反“掃蕩”中提前轉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
一九四年冬,抗大總校決定齊心等四位女同志赴延安學習,被編入以八路軍前方總部政治部副主任陸定一為政委、一二九師旅長尹先炳為司令員的赴延安隊伍。這支隊伍主要是派赴延安軍政學院學習的一一五師、一二九師團以上幹部及到日本工農學校學習的日軍戰俘,其餘是八路軍前方總部及北方局抽調的幹部。他們在作戰部隊的掩護下,曆經四十餘日艱苦行軍,通過同蒲路、汾河和白普公路封鎖線,經過遊擊區和日寇正在“掃蕩”的晉綏抗日根據地,進入陝甘甯地區,到達延安。
&nbs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