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原文】
六月,晉、楚遇于鄢陵(1)。範文子不欲戰。欲至曰:“韓之戰, 惠公不振旅(2);萁之役,先轸不反命(3);泌之師,l B不複從(4);皆晉 之恥也!子亦見君子事矣,今我辟楚,又益恥也。”文子曰: “吾先君之亟戰也(5),有故。秦、狄、 楚皆強,不盡力,子孫将弱。今三強服矣,敵,楚而已。惟 聖人能外内無患。自非聖人(6),外甯必有内憂。盍釋楚以為外懼乎?”
甲午晦(7),楚晨壓晉軍而陳。軍吏患之。範戤趨進(8),曰:“塞 井夷竈(9),陳于軍中,而疏行首(10)。晉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 執戈逐之,曰:“國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弈書曰:“楚師輕佻(11), 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擊之,必獲勝焉。” 至曰: “楚有六間(12),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惡(13)!王卒以舊(14);鄭陳而不并不整;蠻軍而不陳(15);陳不違晦(16);在陳而加嚣(17)。合而加嚣。各顧其後,莫 有鬥心,舊不必良,以犯天忌(18),我必克之。”
楚予登巢車,以望晉軍(19)。子重使大宰伯州犁待于王後(20)。王 曰:“騁而左右,何也?”曰:“召軍吏也。”“皆聚于中軍矣。”曰: “合謀也。”“張幕矣。”曰:“虔蔔于先君也(21)。”“徹幕矣。”曰: “将發命也。”“甚嚣,且塵上矣。”曰:“将塞井夷竈而為行也。” “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曰:“聽誓也。(22)”“戰乎”曰:“未 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戰禱也。”伯州犁以公卒告王。 苗贲皇在晉侯之側(23),亦以王卒告。皆曰:“國士在,且厚(24),不可 當也。”苗贲皇言于晉侯曰:“楚之良(25),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 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于王卒(26),必大敗之。”公筮之,史曰; “吉。其卦遇《複》(27),曰:‘南國蹴(28),射其元王(29),中厥目。’ 國蹴、王傷,不敗何待?”公從之。
【注釋】
①鄢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鄢陵。②範文子:即士燮。不振旅:軍 旅不振,意思是戰敗。③先轸:箕之戰中晉軍主帥。不反命:不能回國 複君命。(4)泌(bi):鄭國地名,在今河南鄭州西北。l B:即l L父, 泌之戰中晉軍主帥。不複從:不能從原路退兵,即戰敗逃跑。(5)亟 (qi):多次。(6)自:如果。(7)晦:夏曆每月的最後一天。(8)範 戤(gai):範文子士燮的兒子,又稱範宣子。趨進:快步向前。(9)塞:填。 夷:平。(10)行首:行道。疏行首:把行列間的通道疏通。(11)輕窕:即 輕佻,指軍心輕浮急躁。(12)間:間 ,缺陷。(13)二卿;指子重和子 反。相惡:不和。(14)王卒以舊:楚王的親兵都用貴族子弟。(15)蠻軍: 指楚國帶來的南方少數民族軍隊。(16)違晦:避開晦日。古人認為月末那 天不适宜用兵。(17)嚣:喧嘩。(18)犯天忌:指晦日用兵。(19)楚子: 指楚共王。巢車:一種設有潦望樓的兵車,用以望遠(20)伯州犁:晉國 大夫伯宗的兒子,伯宗死後他逃到楚國當了太宰。(21)虔:誠。蔔:占蔔。 (22)聽誓:聽主帥發布誓師令。(23)苗贲(ben)皇:楚國令尹鬥椒的兒 子。(24)國士:國中精選的武士。厚:指人數衆多。(25)良:精兵。萃:集中。@《複》:《周易》的卦名。@南國:指楚國。蹴 。窘迫。④元王:元首,指楚共王。
【譯文】
夏六月,晉國軍隊和楚國軍隊在鄢陵相遇。士燮不想同楚軍交戰 。欲至曰:“秦、晉韓原之戰,惠公未能整軍而歸;晉、狄萁之 戰,主帥先轸不能回來複命;晉、楚泌之戰,主帥l L父兵敗潰逃。 這些都是晉國的奇恥大辱!你也見過先君這些戰事,現在我們躲避 楚軍,就有增加了恥辱。士燮說:“我們先君多次作戰是有原因的。 秦、狄、 、楚都是強國,如果我們不盡力,子孫 後代就将被削弱。現在秦、狄、 三個強國已經屈服了敵人隻 有一個楚國罷了。隻有聖人才能做到國家内部和外部不存在憂患。 如果不是聖人’外部安甯就必定會有内部憂患。為什麼不暫時放 過楚國,使晉國對外保持警惕呢?”
六月二十九日,月末的最後一天,楚軍一大早就逼近了晉軍, 并擺開了陣勢。晉軍軍官感到了害怕。範戤快步走上前來說:“ 把井填上,把竈鏟平,在自己軍營中擺開陣勢,把隊伍之間的行道疏通。 晉國和楚國都是天意所歸的國家,有什麼可擔心的?”士燮 聽了氣得拿起戈趕他出去,并說:“國家的存亡,是天意決定的,小孩子 知道什麼?”弈書說:“楚軍輕浮急噪,我們堅守營壘等待著, 三天之後楚軍一定會撤退。他們退走時我們再出擊,必定會取得勝利。” 欲至說:“楚軍有六個弱點,我們不要放過機會:他們的兩個統帥 彼此不和;楚王的親兵都是貴族子弟;鄭國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