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詩詞格律與古代文化常識拗救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如果仔細看一下前面所舉的近體詩的幾種基本格式,會發現一個規律:在一聯之中,平聲字和仄聲字的總數相等。如果我們在“一三五”這些可靈活處理的地方,該用平聲字而用了仄聲字(或該用仄聲字而用了平聲字),那麼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對句适當的地方把仄聲字改用平聲字(或把平聲字改用仄聲字),以保持一聯之中平、仄數量的平衡。也就是說,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

        起來就叫拗救。

        前面談到的對孤平的補救屬于在本句自救。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對句補救。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這種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聲,往往就在對句的第三字改用平聲來補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變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

        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

        投詩贈汨羅。

        第三句“鴻雁幾時到”第三字該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改成了平聲。七言的與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聲,就在對句的第五字改用平聲來補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變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詩人也喜歡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該平而用了仄聲“曉”,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聲“花”補救。

        又如《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

        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該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為平(“三”);第七句第一字該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聲(“人”)。

        有時候,是本句自救和對句補救混用。比如《解悶十二首》之一:

        草閣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飛初。

        山禽引子哺紅果,

        溪女得錢留白魚。

   &nbs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