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偏愛常用于人對人。元稹詩:“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這是說這位謝老丈人對兒女不是一視同仁,而是特别喜歡最小的一個。想來謝婆必更是這樣。讀詩詞是不是也會如此?我想不隻“會”如此,而且“必”如此。也“應該”如此。談詩詞,有沒有偏愛不是什麼大事。甚至深一層,有沒有偏見也不是什麼大事。不過既然有所偏,就難免引起争論,這就會牽涉到是非問題,至少是哪一種好些、哪一種差些的問題。是非、好壞是評價範圍内的事,因而如果成為問題,問題就不簡單。所以無妨費點筆墨,也談談。
仍以詩詞為限,偏愛有範圍大小之别。可以大到在詩詞間有所偏愛,比如同樣是抒情,有的人對軟綿綿特别感興趣,那就無妨多讀“執手相看(讀平聲)淚眼”,“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之類而一唱三歎。同是詩或詞,可以對某一體有偏愛,比如詩特别喜歡近體,詞特别喜歡長調就是。體還可以加細,一直細到喜歡近體的七律,長調的《滿江紅》《賀新郎》之類。偏愛的還可以是時代,如詩特别喜歡盛唐,詞特别喜歡北宋之類。時代還可以縮小到人,如盛唐特别喜歡老杜,北宋特别喜歡小晏之類。更常見的偏愛集中于作品,如詩特别喜歡《古詩十九首》、杜甫《秋興八首》,詞特别喜歡柳永《雨霖鈴》、賀鑄《青玉案》之類。這方面也可以縮小,如詩可以特别推重“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詞特别推重“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之類。這多種偏愛的分歧自然隻是舉例,就絕大多數讀者說,都多多少少是墨子的信徒,(有條件的)兼愛,正如對于佳人,窈窕的,趙飛燕,豐滿的,楊玉環,都覺得好。那就無妨說,讀詩詞,時間長了,篇數多了,總難免,偏愛這些,不偏愛那些,不偏愛的那一堆裡,也許有一些,甚至不很少,輕則不喜歡,重則厭惡。這好不好?
我看是沒有什麼不好。理由有主觀、客觀兩種。主觀是就讀者說,各有性之所近,正如飲食大欲,有人愛吃甜的,有人愛吃辣的,不必勉強,勉強也難于奏效。以讀詩為例,陶詩和西昆體之間,如果容許打破時代的拘束,巢父、許由一流人一定選擇前者,徐陵、江總一流人一定選擇後者。這類事說不上什麼對錯,人生是複雜的,大道理之下應該包容多種小自由。客觀是就作品說,古今大量的不通的不算在内,隻說漂在水面以及之上的,如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讀仄聲),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風雨病相如。”兩首詩都見于《唐詩三百首》,都是寫給某一人意在讨好的,不知别人怎麼看,我看是有高下之分,因為讀前一首總感到肉麻,後一首沒有乞憐的谄媚态,不誅心就過得去。由此可見,作品确是有好壞之分,至少是高下之分,對應好壞,高下,有偏愛正是當然的,雖然所偏未必就是适當的。
進一步說,讀詩詞,偏愛還有優點,是可以證明已經深入一步。理由可以想見。其一,偏愛由比較來(除性之所近以外),固執的偏愛由多次比較來。兒童開始接觸詩詞,比如隻念了三五首絕句,“床前明月光”、“兩個黃鹂鳴翠柳”之類,覺得還有點滋味,這夠不上偏愛,因為沒有覺得這比什麼什麼好。讀多了,比如唐以前,尤其南朝五言詩讀了不少,越來越感到,還是《古詩十九首》好,因為語質樸而情真摯。這是由比較來的偏愛,與兒童的淺嘗相比,獲得增多,所以是深入一步。其二,偏愛還由深入領會,或說與作者的詩情(作品蘊含的情懷)同呼吸、共苦樂來。陶詩“衆鳥欣有托(讀仄聲),吾亦愛吾廬”,杜詩,“夜闌更秉燭(讀仄聲),相對如夢寐”,都用樸實的筆墨寫常事常情,可是這情是由颠簸的經曆和哲人式地體味人生來的,其中有理,也有淚,如果我們讀了,生偏愛之心,就證明我們已經透過字面,心中也有了理,眼裡也有了淚。用前面說過的話說,這是已經進入詩境,或取得境的化。
上面說,偏愛的所偏未必就适當。适當比不适當好,可是分辨适當與不适當,不容易,因為要有标準。偏愛主要由感受來,感受卻不能單獨充當标準,至少是不能單獨充當基本的或穩固的标準。所以最好還是再深入,問問所偏愛的作品為什麼是值得偏愛的,或者說,去找那個基本的或穩固的标準,以支持偏愛。我的經驗,這樣的深思,有如掘井,可以分層,最有力的泉源總是在靠下一層。還是以讀詩詞為例。李白,與杜甫相比,是長于寫絕句的,拉他的兩首絕句來比比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清平調》三首之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人”字平聲,不合格律),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
前一首寫佳人,後一首送詩人。佳人容易引起男士的熱,可是這位佳人是有主的,而且主不是普通人,是有生殺予奪之權的皇帝,于是可能的熱就難得熱起來。但這樣的詩必須歌頌,美化,無力而不得不裝作有力,隻好拉西王母來湊湊熱鬧。後一首就不然,“惟見”雲雲,表示極不願離别而終于不得不離别,其中不隻有熱,而且有淚。這樣,兩首相比,後一首真,前一首假,或說得委婉些,以酒為喻,後一首醇,前一首是攙了水的。醇好,攙水不好,這是比感受深一層的理。深一層的理還可以表現在旁的方面,舉《古詩十九首》的兩首為例: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筝奮逸響,新聲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窮賤,轗轲長苦辛。(其四)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其十)
兩首詩感情都真實,可是,至少我覺得,有高下之分。前一首寫人生短促,這幾乎是人人都會感到的,分别在于怎樣對待。積極的态度是少壯努力,或退為消極,“對酒當歌”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