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外力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人靠本能就會的,為生生計雖然絕頂重要,卻為數不多,除非把血液流通、毛發生長之類也算進去。一切日常活動,小至畫眉,大至著《文獻通考》,都是學來的。作詩填詞當然也不例外。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會吟是會,熟讀是學。這道理,前面一再說過,不必重複。現在是着重談寫,這必須學以借外力的情況,還可以加細說說。

        可以由寫之前說起。寫,要有動力,那是情意,所謂“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前要情動于中。動情,也許是純本能的吧?但又不盡然。這要看動的是什麼情,怎樣動。見美食想吃,見美女想娶,求之不得,饞涎欲滴,輾轉反側,是情動于中,甚至擴張為行,像是不學而能,如果竟是這樣,當然可以歸入本能一類。至于像“感時花濺淚”,“安得(讀仄聲)元龍百尺樓”,“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讀仄聲)”,這類的情動于中,至少我看,是讀過書本之後才有,或才生長、凝結并變為鮮明的。這樣說,熟讀詩詞,我們的所學,就不隻是表達情意的方法,而且是培養情意的路徑,就是說,想使粗的變為細,淺的變為深,雜亂的變為單純,流動的變為凝固,模糊的變為鮮明,也要學,就是多讀熟讀。這樣的培養活動,會不會越境,成為本無而假想為有,甚至裝扮為有?也可能,如無病呻吟就是這樣,詩詞念多了,熟了,就是薛蟠、焦大之流,花前月下,也未嘗不可以出口成章,來一兩句,如“春風又逐(讀仄聲)杏花飛”,“香沁羅裙,未解東君意”之類。這是冒牌貨,有如現在流行的假酒假藥。如何禁止?沒有辦法,因為情意的真假,由平平仄仄平的文字間難得看出來。幸而造這樣的冒牌貨少利可圖,即使間或出現,泛濫成災的危險是沒有的。士窮則獨善其身,我們還是隻管我們自己,應該是,讀,以動于中的情為本,順水推舟,使之生長、凝固、鮮明,成為各種一觸即發的詩的情意,以便一旦想拿筆或需要拿筆的時候,有适當的并足夠的資本可用。

        有足夠的情意資本之後,可以進而談表達的資本。應該多讀,遍及各家,可不在話下。這裡想補說一點意思,是想作得好,——好,談何容易!還是退一步,隻求不很費力,那就最好能夠有血本。泛泛說,血本是讀時覺得好,愛不忍釋,因而一再吟誦,又因而牢牢實實印在記憶裡的那些。這可以少;但不可太少,語雲,多财善賈,本太少,做大生意就難了。或正面說,是多多益善嗎?也不盡然,因為一要量力而為;二,即以《全唐詩》的幾萬首而論,有不少平平庸庸,甚至不足為訓,當然就不值得用力記。至于血本的來源,那就無妨說是多多益善。隻舉一點點為例。

        一種,最常見,來于遍讀時的偏愛。這有點像選家的編曆代詩詞選。《詩經》最年長,由它選起,覺得《關雎》、《兼葭》等好,入選,成誦,裝在腦子裡。其下是漢魏兩晉南北朝,直到宋元明清,甚至還往下走,詩收郁達夫,詞收俞平伯,等等,都照方吃藥,覺得愛不忍釋就往腦子裡裝。這種方式雖然來于偏愛,卻可以說是不偏不倚,有如現在的發獎金,人人有份。好處呢,是方面廣,兼容并包。

        另一種,來于更深入,偏愛的範圍縮小,縮到由面變為集中到一些點。這點可以是作品的群,如《古詩十九首》,晚唐詩,唐五代詞,等等。而更常見的是人。由魏晉說起。重點可以是三曹,或一曹,即作品較多的曹植。其後,也可以略過阮籍、左思等,一跳就跳到陶淵明。“天運苟如此,且盡杯中物”,“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這樣的味兒,要細咀嚼,過門不入,以後想吃就吃不着了。其後是南朝,二謝有大名,陶清淡,謝靈運濃了,人,口味不同,如果允許我推薦,那就不如多讀謝朓。其後到詩的黃金時代,唐朝,詩人多,詩作多,取舍要合乎中道,或中而偏嚴。李、杜當然要請到上位。其次,如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所謂王、孟、韋、柳),也應該請來作陪。還有應該看作上賓的,如白居易、李商隐、杜牧,都是。詩到宋,文人氣加重,我以為不如多學唐人,但有兩位卻不可放過,是蘇轼和陸遊,因為造詣高,而且沒有走生澀一路。如果還有餘興,看看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姜夔,也無不可。宋以後,我的偏見,為集血本,可以不讀,因為文人氣更加重,大名家如高啟、吳偉業、龔自珍之流,所作都不能像唐人那樣清通如話,看看,知道有此一家、一格可以,學則恐怕所得不償所失。再說詞。唐、五代作家不少,作品不多,而特點(淺易,真正歌女口吻)鮮明,無妨看作出于一人之手,隻有李後主的可以算作例外,總之宜于兼收。北宋以及南渡之際幾位大家,如二晏(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柳永、蘇辛(蘇轼、辛棄疾)、秦觀、周邦彥、賀鑄、李清照、姜夔,也宜于兼收。其後的南宋名家,如史達祖、吳文英、周密、張炎等,都用力剪紅刻翠,不再有唐、五代那樣的清麗氣,我的偏見,不學也好。也本于這樣的偏見,宋以後,至少是為了學,讀讀清初的納蘭成德就可以了。

        另一種,來于偏愛範圍的再縮小,由集中多家變為集中于某一家。這有如唱京戲,至少是為入門計,可以,或說宜于,先宗某一派,如老生宗譚,青衣宗梅,花臉宗裘,不以局限為意,所圖就是容易有成,而且能大成。作詩填詞也是這樣,情意,表達方法,即所謂本錢,可以,也應該由多方面來;不過說到用,至少是寫的經驗還不多的時候,那就不如盡先用一家的。昔人有很多就是這樣,以作詩為例,有的人是一生以杜(甫)為本。也有宗李商隐的,如西昆體的詩人就是這樣。還有宗黃庭堅的,如江西詩派的詩人就是這樣。還有宗兩個人的,如明朝袁宗道别号白蘇齋,就表明,作詩,心向往之的是白居易和蘇轼。隻宗某一家有好處,是因為喜愛,想學,就會深鑽。專就表面說,就會熟讀,以至大部分作品成誦,這就成為更有力的血本。我們現在學作詩,學填詞,借外力,也無妨兼用這個渠道。當然,選擇也要謹慎,家不隻要大,而且要正。舉例說,詩宗杜甫,詞宗秦(觀)周(邦彥),是随大流,有利而無害。至于宋以後,有些人作詩宗黃庭堅,作詞宗吳文英,以不淺易炫博雅,至少我看,是利不大而害不小的。

        以上提及的來源都屬于正經正傳。但江海不擇細流,既然來源多多益善(或說血本越多越好),那就正經正傳以外,雜七雜八的地方,凡是看到并覺得好的,也應該收。這正經正傳以外的地方,指不見于詩集詞集的,可以近,如見于詩話詞話的,可以遠,如見于筆記、小說等著作的,還可以更遠,如見于壁上、口頭的。地方雜,集腋可以成裘,手勤,日久天長,所得也不會少。其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