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禅解】
“先”、“勞”,并去聲呼之。“先之”,創其始也。“勞之”,考其終也。“無倦”,精神貫徹于終始也。
卓吾雲:“請益”處便是倦根,故即以“無倦”益之。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禅解】
仲弓獨問舉賢才,可謂知急先務。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禅解】
人問王陽明曰:孔子正名,先儒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廢辄立郢,此意如何?
陽明答曰:恐難如此。豈有此人緻敬盡禮,待我為政,我就先去廢他,豈人情天理耶!孔既肯與辄為政,必辄已能傾心委國而聽。聖人盛德至誠,必已感化衛辄,使知無父之不可以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父子之愛,本于天性,辄能痛悔,真切如此,蒯瞶豈不感動底豫。蒯瞶既還,辄乃緻國請戮。瞶已見化于子,又有孔子至誠調和其間,當亦決不肯受,仍以命辄,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為君。辄乃自暴其罪惡請于天子,告于方伯諸侯,而必欲緻國于父。瞶與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請于天子,告于方伯諸侯,必欲得辄為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複君衛國,辄不得已,乃如後世上皇故事,尊瞶為太公,備物緻養而始自複其位。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順,一舉而可為政于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禅解】
甯為提婆達多,不為聲聞緣覺,非大人,何以知此?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禅解】
誦《詩》者思之。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禅解】
卓吾曰:一車問答,萬古經綸。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禅解】
者才不是說真方,賣假藥的。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禅解】
深痛殺業,深思善人。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