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ps:看《級農業霸主》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的更多建議,關注公衆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衆号-輸入d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梁三平苦笑,這也是瓊島修路最為麻煩的事情。》瓊島自己本身可沒有多少材料,想要修路那或許就得用外面把很多原材料運進來。成本極高。
“不過……我們或許應該在這裡建上幾座水泥廠和磚瓦廠。”梁三平若有所思,如果是道路修築起來,那麼所需的水泥等原材料肯定不少。
且寶亭至鹿城的道路修建好之後,隻要見到了收益那麼白紗至寶亭、淩水至鹿城的道路也會提上日程。到時候水泥的用量可就更多了。
“材料方面,我想辦法先把水泥廠擴大起來。”梁三平沉思了一會兒,對着陳松伶等人道:“我們農墾這邊一直就有自己的水泥廠,隻不過沒有擴大……”
梁三平倒是所言不虛,由于瓊島情況特殊所以“自力更生”也很被提倡。自主的化肥廠、農機廠、水泥廠……等等,農墾都是有的。甚至你可以把一個農墾當成一個微縮型的社會。
學校、醫院、獨立的公安系統,甚至有武裝連隊和民兵組織。但水泥廠這些很多是僅僅是供應農墾自己使用,多數時候都還産量不足。
如果想要供應上築路這樣的大型項目,那麼産能和員工還需要進一步的擴張。這時候就需要引進大量的生産設備,同時培訓一批員工。
“員工倒是不成問題的,設備的話我可以通過灣宏株式會社從日本進口回來。”卻見梁三平笑着對陳松伶道:“産能的話,至少能擴大一倍以上吧。”
農墾畢竟隻是十數萬人的區域,所配備的生産線自然不會太大。即使是現在農場這邊下轄的水泥廠。日産量也不過是一百多噸。
僅僅是滿足平時農場各處建設,還有餘力。但如果用來支持道路修築,這肯定就完全不成了。這點産量在道路修築來說,根本就不夠塞牙縫的。
所以他們急需要拓展産量、更新設備,畢竟道路修築的話那是很燒錢的活兒。鋼筋水泥的用量也極為巨大,僅僅是日産一百多噸根本就跟不上消耗。
“其他的配套設施也需要跟上。鋼筋、炸藥、渣土車、築路機械……等等。”陳松伶苦笑着道:“這些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前期要砸進去的至少兩千萬。”
“後期的話,我們還得跟進資金。分段投資,我粗略估計最後我們至少得投入四至五千萬才能夠把這條路徹底修好……”
陳松伶的話并不誇張,從寶亭到鹿城雖然隻是短短的五十餘公裡。但這一段幾乎沒有多少是平原地區,一路上需要經過兩個山脈。大量的道路是修築在山峰上的。
路既窄且爛,一到雨季幾乎沒法走得動。而且黃泥路濕滑,運輸車輛在山坡上随時可能遭遇到危險。僅僅是考察了不到二十公裡,陳松伶就覺得無比頭大。
的确。一路上他們見到了不少的車輛進進出出。從這車流量就可以看出,在這裡築路是可行的。但投入呢?!什麼時候收回成本,這巨大的投入讓陳松伶很是頭疼。
雞肋,雞肋啊!陳松伶苦笑,看起來這似乎有肉但又覺得滿是骨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看着前面雲霧中的山脈,陳松伶很是無奈。這砸進去多少錢,才能勉強做起來啊。
而那些工程師則沒有陳松伶這般清閑了。他們不斷的計算着、讨論着。因為整個工程需要他們做出評估,到底是需要多少資金才能夠完成。
好在陳松伶當年曾在夷洲的大建設中。負責過不少的項目。所以大緻的資金總量,他心裡還是有底的。如果需要更加具體的,那麼就得專業的工程師們來估算了。
同時他們還得把運輸成本計算進去,至少鋼筋是寶亭目前沒有産出的。盡管瓊島有着石碌鐵礦和田獨鐵礦兩處鐵礦源,但寶亭卻沒有冶煉企業。
在當年開瓊島鐵礦的時候,随之而建設的便是瓊鋼公司。瓊島一直以來就有着數量不少的礦藏。其中最為豐富的便是鐵、銅。
明至清的幾百年間,石碌銅礦多為私采,故幾次議開幾次禁采。1974年12月21日,鐵礦工人在北一主礦體412m層面作業時,從有銅礦處挖出2具留長辮子的幹屍和2把三角鐵耙。證實是清朝年間工人挖銅礦時塌方被埋沒的。
1935年,瓊崖實業局派人到石碌嶺調查銅礦,意外現此處鐵礦儲量頗豐,品位極高。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開采。而随後日軍侵華,瓊島的鐵礦成為了他們掠奪的對象。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