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朱敬倫并沒有可以推動這一切,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大明政府的專家看到了,他們出台了政策給與扶持,這是一個正常政府應該做的,大明政府這一套也不是獨創,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西方人一直在這麼幹,日本人也學會了,大明沒道理學不會。
一開始是幾家比較低端的草編作坊開始采用電力機器,草編就是用草來編織各種工藝品和實用品,算不得什麼高端産品,草帽、草鞋、鬥笠、蓑衣都可以算作草編,中國來百姓當作日常用品,西方人圖個新鮮當作收藏品,當然隻是普通中産階級的收藏品,富豪還是喜歡那些官窯瓷器、珊瑚象牙工藝品之類的高端産品,主要還是中國老百姓消費,因此這種手工産品銷路極廣。
可是草編工藝複雜,往往隻能手工制作,用機器目前還很難處理不夠标準化的茅草之類的纖維,倒是聽說有人搞出了蒸汽制席機,但需要的原料十分嚴格,而且質量不夠好,沒能推廣開來。
蒸汽機不好推廣,小作坊用不起,即便是大作坊也不太好應用,因為讓一個作坊,安裝了蒸汽機,然後要經常性的進口煤炭,維護機器,對文化水平較低的手藝人來說,實在是太過困難。
但電動機就不一樣了,不需要專門的采購賣炭,運作機器,通上電,轉動開關就行了,不用了直接關掉。雖然不可能帶動什麼複雜機器生産,但手工生産中還是有大量的簡單動作可以用機器的。比如草編中的原料加工階段,需要曬草、碾草,枯燥而無聊,就可以用機器來加工。用電動機帶動碾子碾壓稻草,顯然比用人或者牲口省事多了。
于是電動機慢慢在草編工藝中推廣開來,第一個形成規模的,是東莞的厚街,這裡的草編作坊極多,引入機器之後,甚至出現了更複雜的分工合作,有的作坊不在直接加工草編,而是通過粗加工原材料賣給其他作坊生産賺錢,他們轉型成了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廠。
将當地特有的莞草從農村收上來,進行碾壓、晾曬、規整之後,賣給其他手工作坊。甚至帶動的農村将莞草都當成一種經濟作物種植了,而在之前,這可都是野生野收,沒人會專門照看的。
同樣的例子還有竹制品,從文人用的筆筒,到學生用的毛筆,百姓用的鬥笠、竹席,各種竹筐等等,既是工藝品也是日用品,用蒸汽機加工不方便,但用電動機還是有可能的,用機器帶動傳統工具,分割竹條、竹枝,顯然比手工效率高多了。
還有皮革業,陶瓷業等等,除了工匠們已經自行開發的一些粗陋工具之外,到底還能有多少種行業可以利用電力,政府都說不好。
他們出台的政策是,一方面鼓勵機械企業發明生産一些小型機械,一方面鼓勵作坊采購使用這些小機器,美國戰争之後,工部就得到了每年一百萬兩的專項資金,用于推動這項工作,目前他們已經推動了一千家示範作坊,涵蓋了八十多個較大的手工行業。
同時經過宣傳,利用電力機器提高效率,已經成為作坊主們開始讨論的一種熱議了。
将來這種傳統行業,有多少可以通過新技術做大,從一千萬家手工作坊中能否誕生出幾百萬家小型工廠,從幾百萬家小型工廠中,又能誕生出幾十萬中型工廠,從這幾十萬家中型工廠中又會誕生出幾萬家大型工廠,這就是傳統國家工業化的理想道路。
而且這種道路真的有人走成了,那就是德國。
德國工業發展,并不是大工業消滅了手工業,而是手工業轉向了大工業。
最著名的例子,還是克虜伯,這家家族企業上百年來始終都是一家手工作坊而已,但是工業革命後,通過引入新技術,擴大規模,慢慢轉變成了一個工業巨頭。可即便到了現在,已經擁有了數萬名工人,手工成分其實還是保留了很多,沒有完成徹底的資本化。美國卡内基就發現,生産同樣的鋼鐵,他的公司隻需要克虜伯四成左右的工人。顯然在效率上,克虜伯的工廠還比不上純粹資本化運作的卡内基鋼鐵公司。
不過光靠在傳統領域引入新技術,顯然隻能拉近跟先進國家的差距,不可能超越對方,德國能夠在19世紀末超越英法等先進國家,靠的絕不僅僅是在傳統領域中采用新技術,改進生産工藝,使老行業煥發青春。
德國能超越英國和法國,靠的更多的是開發新領域,創造新的産業。
比如積極創立發展電氣、化工等新興工業部門,新産業帶來的爆炸性推動力,才最終使德國一躍成為歐洲頭号工業強國。
大明近幾年來其實也在複制這種路線,電力工業開始蓬勃發展就是一個例子,但電力行業在大明的意義,隻是在傳統領域引入了新技術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