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重建曲藝批評有效性的省思

時間:2024-11-08 05:48:17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新時代曲藝批評,要秉承魯迅先生倡導的“剜爛蘋果”精神,“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曲藝批評對于引導創作、引領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既是“尋美”,又是“求疵”,如何贊美而不失度,批評而不失态,既能發揮高屋建瓴的方向性作用,又不粗暴地充當曲藝創作的“法官”,是對曲藝評論家态度與能力的嚴峻考驗。曲藝批評首先要敢于批評,勇于批評,敢講真話,敢于亮劍。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了真正的批評,曲藝創作才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評論家應有宏觀性、總體性視角

目前曲藝創作研究界鮮少個人風格明晰的評論家,評論者習慣于對具體作家的批評和就事論事地評估,而缺少宏觀性、總體性視角。批評家應該比作家、藝術家站得更高,站得高并非是要以批判的角度看待作品,而是要站在曲藝研究的前沿、高瞻性地評論作品。曲藝批評的初心是追求真理,遺忘這一初心,就無法成為真正的批評家。曲藝批評不僅要敢說真話,更要說理的批評。批評一個作品,要從文本出發,一旦發聲要建立在有理有據、對作品的充分研究上,不能極端化、情緒化。“好處說好,壞處說壞”是當下曲藝批評尤為需要構建的批評精神和批評維度。通過有标杆和示範意義的評論家的評論,重拾良好的批評精神,建構健康正常的批評倫理。名家名作被批評,并不代表他們的創作被否定,而是增加看待名家名作的新的維度、話語方式和思考方式,是對其存在價值的豐富。批評的過程乃是求知、求真、向善的一脈相承。既往“曆史的美學的”的方法,已然架構起曲藝批評理念的坐标,現在亟須要做的是,将這個坐标深化到“認知建構”和“整體把握”中去。

“問題意識”是商業消費時代進行曲藝批評最應強化的意識。在角度選擇、理性應對之後,“問題意識”通過自身可以轉化為“價值關懷”的高度。這裡,定位視角就是我們所說的“角度選擇”,在批評展開時可謂是“關鍵詞”。批評作為特殊性的創作,角度選擇是切入點也是關鍵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問題意識”的自覺以及它對創作走向的預測和把握,都深深維系于批評的“角度”。角度窄了會把問題看得偏狹,角度闊了會把問題看得模糊,角度的俯視會把問題看得輕巧,角度的仰視又會把問題看得繁缛……更重要的還在于批評角度的切入點,雖然不能不受“個人之心得”的影響,但切入點一定要有“天下之公器”的胸襟。

評論家要深入現場,評論要調動公衆積極性

曲藝評論家要深入曲藝創作與演出的現場,發現問題,找準熱點,并圍繞問題、熱點有意識地開展策劃,開展多角度的探讨分析,把曲藝存在的突出問題、熱點話題做深、做透。曲藝批評不能總是“與人為善”,“錦上添花”,要大膽亮劍,敢于批評,不管評論對象是什麼角兒,處于何等位置,一切以增強批評的實效性為原則。面對曲藝存在的新問題、曲藝創演出現的各種話題熱點,主流媒體要積極設置議題,曲藝評論工作者要主動發聲,大膽發言,從而形成輿論場的聚焦點。曲藝評論者在開展曲藝評論時,要把科學的理論運用到文藝實踐當中,找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點,避免從理論到理論、空對空地評論。要及時精準,有的放矢,深度進入曲藝現場,第一時間關注曲藝創作動态和思潮變化,打撈出新鮮而有價值的現象和線索,作出準确的判斷。

曲藝評論應調動各界群衆、廣大網民的積極性,吸引公衆廣泛參與評論工作,壯大曲藝評論的隊伍。要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的評論實踐,倡導公道直言、實事求是的評論風氣。在評論工作中要敢于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的曲藝作品、現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當然,在具體的批評實踐中,要精心策劃批評的題目和角度,把握好評論刊發時機,提高批評的技巧性,盡量減少批評的現實阻力。曲藝評論要以自身觀點為基礎,自覺尋求評論者與社會大衆的思想溝通與情感共鳴,理解和照顧大衆的閱讀需求,主動與創作者、表演者、讀者、觀衆搭建溝通橋梁,為實現曲藝評論的有效傳播發揮應有的功能。

傳統的曲藝評論更需要與時俱進

随着曲藝生态環境的改變,曲藝觀念和曲藝經驗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曲藝評論在文風、語态、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适應,因此更需要與時俱進。在評論形式上,可以提倡對話式評論、雜文式評論、散文式評論;在評論風格上,語言要新鮮活潑,風格要質樸清新,篇幅要短小精悍,可以提倡網言網語、快人快語,以貼近廣大基層讀者、觀衆的審美習慣。同時,要因勢而變,大力推進評論載體、傳播方式的創新,擴大主流評論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但不論評論形式如何創新,仍然要“内容為王”,要把提供有思想、有觀點、有内容的評論,作為曲藝評論工作始終堅持的準則,要在藝術家和觀衆、評論界和創作界之間真正搭建起溝通的橋梁。在此過程中,評論家所要接受的最大考驗是他們到底能給演員、讀者、觀衆等審美接受主體提供什麼樣的思想和觀點。因此,每位曲藝評論家在發表評論的時候,首先要扪心自問:自己寫的評論,他人愛不愛看。

修辭立其誠。品格獨立的曲藝評論,來自評論家的真誠。具備獨立、真誠品格的評論,是有獨特審美發現的評論,是能對創作産生作用的有力量的評論,是對讀者有啟發有感召力的評論,是能體現評論家擔當意識、不人雲亦雲的評論,是若幹年後能作為一個時代文藝發展的有機體留下來供後人研究的評論。曲藝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曲藝評論同樣要以人民為中心。面對民間性很強的曲藝事業,曲藝評論家要既不媚俗也不媚雅,真誠地表達自己内心的審美感受和審美判斷,把曲藝評論視為自己獨立而真誠的精神守望。曲藝評論要起到引領曲藝創作、曲藝傳播方向的作用,就必須始終站在曲藝的前沿發聲。曲藝評論工作者要為觀衆普及知識,教會觀衆怎樣去鑒賞曲藝作品,隻有在此基礎上,曲藝評論的其他功能才能實現。曲藝評論者一方面要把專業性的曲藝知識通俗化,另一方面也要确保曲藝專業向通俗轉化的準确性。曲藝評論不能一味随大流,迎合大衆而讓渡其對曲藝的引領、發現、推進的權利與作用,也不能自說自話、艱深晦澀而失去其對曲藝的引領、發現、推進的功能。

媒體報道、宣傳也是曲藝評論之一種

媒體報道、宣傳也是曲藝評論之一種,是引導曲藝創作生産的重要手段,在整個曲藝工作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從這一角度看,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批評如“學院批評”“作協批評”“網民批評”“草根批評”等,現在的“媒體批評”,既有積極健康的引導,也有一味獵奇甚至過火的炒作。一般而論,全國各主流媒體,能夠堅持正确導向,關注曲藝發展,傳播優秀作品,宣傳曲藝新人,褒貶曲藝現象,在引導曲藝發展潮流、促進曲藝創作生産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網絡媒體和部分都市類小報、娛樂期刊、電視台地面頻道、廣播電台等,片面追求點擊量、發行量、收視率等直接關系經濟效益的指标,熱衷于眼球效應、轟動效應,即時性炒作多,理性反思少,明星绯聞報道多,曲藝精品宣傳少,甚至刊播一些品位不高的作品,沒有發揮好應有的導向作用。不唯它們,有些主流媒體往往也是隻栽花不栽刺,隻說好,不說壞,說好滔滔不絕、美輪美奂,說壞猶抱琵琶、遮遮掩掩,給讀者觀衆留下很不好的印象。這種現象,應該及時加以匡正。否則,将不利于曲藝事業的健康發展。

曲藝評論也是創作,需用心打造精品

宏觀意義上講,曲藝評論也是創作,也需要用心打造精品。曲藝評論的精品,是指能夠完美體現求真向善的思想境界和不流俗的理論個性的曲藝評論文章或書籍。評論源自創作,但評論絕不是創作的附庸。評論是藝術的再創造,是創作的延伸和接續,是作品價值意境的深入發現與科學闡釋。理論深度決定評論高度。曲藝評論從業者隻有把理論的熱情當做終生的理性自覺,不斷地充實自己,打造堅實而全面的理論功底,才能培育出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确的判斷力,及時捕捉曲藝發展的新動向,不斷适應社會進步的要求,靈活調整研究視域,發現新情況,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唯其如此,才能以專門家的遠見卓識,高屋建瓴地搭建起藝術家與受衆的溝通平台,推動曲藝創作的進步與鑒賞力的提升,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現象中把握曲藝發展的本質和主流,體現曲藝評論以深刻發現和大膽建構的職能,切實履行好曲藝評論的職責。

曲藝評論工作者應當充分了解與熟悉曲藝創作各個環節,對古今中外曲藝曆史和未來有自己的洞見,對曲藝有高超的感知與鑒賞能力,還要對時代文化思潮與藝術思潮有相當了解,對具體的曲藝作品與曲藝現象能夠辨源流、下判斷、講道理、指得失。最重要的是,曲藝評論者要着眼于大的方面,即文化的、社會的、政治的以及人性、人生、命運等方面,在這些宏觀、重要層面,給予鞭辟入裡的價值評判和文化解析,而不是糾纏于技術層面、細枝末節、表演技巧、舞台程式之類。因為,能給讀者、觀衆以思想啟迪、精神引領的,畢竟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要實現曲藝批評的有效性,應當做到:一要有大視野,“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實現曲藝創作、曲藝現象、曲藝思潮諸般要素的充分占有;二要厚積薄發,“弱水三千,隻取一瓢”,實現上述三個要素的精當撷取;三要有強邏輯,“胸有成竹”“撒豆成兵”,以實現曲藝批評要素的有機整合;四要有高站位,“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以實現曲藝批評要素的結晶和升華。與此相關,曲藝批評家還需要培養和強化四個意識:一是主體意識,即曲藝批評集成要素及範式建構要服從主體論述問題的需要;二是跨界意識,實現批評的思想學術空間和批評的範式建構的思維跨界;三是方法意識,即圍繞曲藝創演、曲藝現象、曲藝思潮各種問題,借助各種靈活方法的奧援,開展新時代新曲藝的新批評;四是超驗意識,即通過審思新時代曲藝創作出現的各種問題,表現曲藝批評者的價值觀念,努力預測曲藝創演的未來,通過對曲藝批評特殊性的學識建構,使曲藝創演事業得到更有力的推進。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