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新時代曲藝與高校教育融合探析

時間:2024-11-08 06:15:54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的曆史源遠流長,但随着時代的發展,各種文藝形式變的豐富多彩、日新月異,曲藝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傳承、怎樣創新是我們作為曲藝研究者責無旁貸的一個課題。身處高校,筆者能近距離地了解和觀察到當代大學生對曲藝的看法,提出曲藝藝術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建議,期冀曲藝藝術與高校教育緊密結合,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兩者共赢,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一、新時代曲藝藝術的生存現狀

曲藝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表演藝術,“是由古代民間的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因曲藝多數曲種都是有說有唱,是将音樂、文學、表演融為一體,帶有較強的綜合性,因此,曲藝藝術又被稱為“說唱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曲藝是最具有地方特色和群衆基礎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因為其自身獨具的藝術形式和審美風格,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信仰與民族精神,在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史上留下了諸多寶貴的财富,書寫了獨具一格的精彩篇章。

然而,伴随着經濟的全球化擴張,社會與文化的迅猛發展,曲藝的發展漸顯疲乏之态,許多曲種的發展都處于停滞不前的狀态。特别是在近幾年,随着自媒體、全媒體以及媒介融合的快速發展,廣大民衆的精神需求和審美趣味不斷地分化,發生着深刻顯著的變化,曲藝在這樣的時代生态環境中顯得步履維艱。第一,伴随着經濟全球化,文化融合成了不可逆之勢,國外的文化藝術大量流入國内,對曲藝等傳統藝術造成了巨大地沖擊,與此同時,文化融合所帶來的文化趨同現象也嚴重影響着曲藝藝術的多樣性發展。第二,缺乏優秀的曲藝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産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目前,我國很多曲種都缺乏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一味地依靠傳統經典作品來維持局面,内容與時代脫節、單調枯燥,貼合時代創作的曲藝精品十分匮乏。第三,缺乏具有高素質和系統理論修養的曲藝人才。一方面,曲藝作為一門曆史悠久的民間藝術,的确有着自身特有的“門道”和“規矩”,就目前曲藝界來講,“師傅帶徒弟”依然是最為傳統和常見的曲藝人才培養機制。另一方面,因為目前國内的高校還鮮有設置曲藝相關專業,因此,經過高校系統和專業培養的曲藝人才也相當缺乏。絕大部分依然是從業餘愛好入門,進而拜師學藝再轉入專業創演。沒有系統專業的理論支撐,傳統的拜師學藝模式會限制曲藝人員的創作高度。第四,曲藝研究理論水平不高。藝術發展不能隻停留在創作實踐一方面,理論的歸納總結有利于曲藝朝着更堅實更優質的方向發展。

曲藝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曆史文化的載體與見證,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起着重要的影響。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曲藝藝術在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的關注和保護以及衆多曲藝創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穩定發展,但身處當下複雜的文化生态環境,包括曲藝在内的許多民族傳統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很多的曲種面臨着後繼無人甚至是絕迹的危險,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曲藝必須脫離故步自封的狀态,積極進行跨界融合,其中,曲藝進入高校與高等教育進行結合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曲藝藝術進高校的時代必要性與發展現狀

首先,對于曲藝藝術本身來講,高等院校擁有綜合的教育資源以及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能夠培養從事曲藝科研、創演、管理、經營、傳播等綜合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第二,高校内的主要群體是教師和大學生,教師是專業知識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棟梁,他們都是傳承和發展曲藝的主力軍。特别是大學生,肩負着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責任。第三,高等院校的文化環境有利于曲藝藝術快速而廣泛地傳播。高校有着十分豐富的校園文化,将曲藝藝術融入高校文化建設體系,通過發展學生社團和開展曲藝類相關的校園活動等措施能夠有效地向廣大高校學生展示曲藝藝術的獨特魅力,有利于曲藝藝術的弘揚和傳承。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高校具備四大職能,其中,在弘揚文化自信的新時代,高校有義務和責任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其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職能。高校教育能夠系統傳播專業知識、培養高等專業人才,與曲藝等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之間先天就有着十分密切的雙向互動聯系。其次曲藝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樣的優秀文化遺産可以引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朝着正确的方向發展,并且為其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再次,曲藝作為一門滿含曆史意味的獨特文化藝術,可以在當下緊張浮躁的校園氛圍中,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大學生通過了解學習曲藝藝術來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提升自己的審美趣味,建構全面的曆史文化知識結構。第四,曲藝藝術經過了漫長的曆史積澱,不斷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能夠通過傳播時代主流價值觀來幫助大學生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态度,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建構自身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

因此,不管是對曲藝藝術或者高校教育主體,還是對于我們整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曲藝與高校教育的融合能夠促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這具有極強的時代必要性。但目前的現狀是,曲藝藝術與高校教育融合做得還遠遠不夠,首先表現在當代大學生對曲藝藝術表現出明顯的審美認知缺乏。受到當下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很大一部分高校大學生對于曲藝藝術的審美認知水平普遍表現較低,不清楚曲藝的相關概念,甚至是從來沒有看過曲藝的現場演出,而更加偏好于選擇較為實用前沿的專業,熱衷于追求淺顯通俗的文化藝術作品,對于曲藝等傳統文化則表現出極大的生疏與漠視。其次,曲藝教育在高校課程設置上也表現出嚴重的匮乏和不足。盡管一些高校已經在曲藝專業教育等方面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開設了曲藝課程,也取得了一些學術以及實踐成果,但截至目前,曲藝依然沒有出現在中國高校學科專業目錄上,曲藝課程開設太少、曲藝師資力量薄弱、曲藝科研成果不多,這都嚴重阻礙着曲藝在高校的發展。

三、新時代曲藝藝術如何在高校裡站穩腳跟

新時代背景下,曲藝藝術如何傳承和發展下去并在高校裡站穩腳跟是我們亟需深入探讨的方向,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作為曲藝藝術本身來講,要想在高校裡站穩腳跟,赢得大學生的喜歡,曲藝創作本身一定要緊跟時代,注重傳統性和時代性的互相融合。曲藝藝術之所以沒有受到當代大部分大學生的歡迎,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缺少有質量的曲藝精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隻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因此,對于曲藝創演人員來說,在創作曲藝作品時,在保留曲種本身傳統特色的同時,還應貼合時代精神,與當下流行文化做适當的融合。唱詞是連接觀衆與作品的直接橋梁,是作品傳達的主要符号。在創作時,可以考慮把當下的流行詞彙加入到曲本唱詞中,讓傳統形式與現代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另外,除了唱詞之外,曲藝表演人員也應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加強自己的舞台表現力,充分利用現代舞美技術,增強曲藝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其次,對于高校來講,應該時刻明确自己的職能和責任,加強曲藝課程建設,不斷完善曲藝專業學科框架,定期開展曲藝校園活動,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讓曲藝接地氣是讓其在高校站穩腳跟的關鍵,為達到此目的,高校可以多開設一些實踐課程和選修課程,引導學生組建曲藝類的學生社團,開展曲藝沙龍,給大學生接觸曲藝提供足夠的契機,讓更多的高校大學生們了解曲藝從而愛上曲藝。隻有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體會到曲藝的樂趣,才能讓理論課程不顯得空洞無聊,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相得益彰才能保證曲藝課程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果。

再次,曲藝進入高校還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身處信息時代,曲藝等傳統文化面對自己所處困境,要學會充分利用媒體來宣傳自己,營銷自己,要根據不同的媒體性質,采用不同的宣傳模式。除了掌握媒介宣傳,曲藝還應明确自己的産業屬性,借助與社會企業和高校的互動合作,讓曲藝在高校紮根發展的同時,擁有更多的社會受衆。

四、結語

曲藝藝術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瑰寶,保護和傳承曲藝對于保護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培育共同主流價值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和陣地,高校必須承擔起傳承文化和創新發展的職能,有意識地培養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曲藝藝術與高校教育融合是曲藝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契機,通過二者的科學融合培養出大量的曲藝人才,創作出更多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曲藝精品,推進曲藝藝術的全面持續發展,從而更好地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建構民族認同。

注釋:

①《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3年版,第583頁。

②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5日01版一04版。

③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日報》,2015年10月15日01版一04版。

(作者:羅勤,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塗童童,四川師範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2017級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寶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