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書庫大全

功績主義和工作觀

時間:2023-12-04 02:31:14


   
    張豐
    一次講座上,有位聽衆問我:“如果努力工作,能在40歲攢夠錢徹底實現自由嗎?”我回答:“不太可能。把工作和自由完全分開是不對的,不工作應該會感到空虛吧。”
    後來,這位聽衆再次問我這個問題,她戴着口罩,眼睛裡閃爍着光芒。我認真地想了想,答道:“如果你是在騰訊、阿裡這樣的公司工作,或許有可能。”她笑了,說自己就職于騰訊。
    前段時間,社交媒體上有一則傳言,說微軟公司蘇州分公司的員工為了防止從阿裡、華為跳槽過去的同事“表演性加班”,專門開發了一種軟件。此傳言後來被證明是假新聞,但仔細想來多少有點現實基礎:阿裡和華為的員工,加班确實非常普遍。這位想在40歲徹底解脫的女孩,也正為這樣的加班所累。
    社會輿論對如此加班深惡痛絕,“表演性加班”這個說法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它的意思是,工作已經結束,本來沒有加班的必要,卻仍然不肯下班,留在辦公室裝樣子。這樣的狀态,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不應該發生在阿裡和華為這樣的新銳企業。
    “表演性加班”很大程度上是網友想象出來的。有消息說,拼多多的辦公大樓,衛生間設計非常“科學”,能保證員工如廁不會占用很長時間。由此看來,新型企業的員工工作繁忙,“表演性加班”的可信度并不高。
    雖然大家都不願意承認,但的确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性:有些人真的喜歡工作。如果工作使人快樂,為什麼不能工作久一點?既然每天都要工作8小時或者更久,憑什麼就認定加班的時段更痛苦呢?
    有相當多的工作本身就是讓人快樂的,我在報社當編輯時就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有些同事對版面上一根線的粗細糾結不已,對标題反複推敲,十分着迷。他們這麼做,并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工作,而是因為樂于此事。
    我還記得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講的是多年前成都七中數學實驗班的學生癡迷數學,相互出數學題,樂此不疲。如今他們都是各個互聯網公司的中堅力量,以他們為代表的“碼農”們,在敲擊鍵盤時,也許同樣樂在其中。
    我們總是把休閑當成享樂,而把工作置于對立面。這是工業社會的典型觀念,因為在廠房裡的機械式重複,可能缺乏樂趣,而休閑無疑是對辛苦工作的補償。但是,在後工業社會,越來越多的工作都有着創造性體驗,也是人們獲得快樂的源泉之一。
    深刻的轉變可能是這樣發生的:過去人們認為工作是為老闆打工,如今,工作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
    在公司的考核之外,每個人心中都會對自己進行考核,既包括讀書、旅行和看電影,也包括工作。哲學家韓炳哲将此定義為功績主義,即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建功立業,盡管這個過程有時讓人沮喪和郁悶。
    或許我們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觀念,承認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你并沒有那麼讨厭工作,也不是那麼渴望徹底的自由。
    (平林月摘自《支點》2020年第9期,張伯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