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他人的目的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我们与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现在你应该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没错,我们倾向于把别人视作潜在的威胁。过去,人们生活的族群内部联系紧密,规模也不大。各个族群间为了资源明争暗斗,所以觉得别人是威胁,这完全说得过去。要是有人看到山上的部落下来个人,然后就在那儿想半天:他会不会本质上是个挺不错的人呢?这么想的人多半也活不久。如今,办公室的工作环境虽然不尽相同,但我们仍然用同样的态度待人,一开始总是对人存有戒心。如果我们发现别人与我们不大一样的话,那这种戒心就会更强。



他人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会以这种防御姿态示人,都得拜我们对人的不了解所赐。我们只是不太擅长搞清楚别人的行为方式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当你说话的时候,要是有人当着同事的面就对着咖啡机龇牙咧嘴,那的确挺打击你的,或者,那人只是背疼。有许多研究证明,当我们试图揣测别人的行为时,我们往往将其与人品联系起来,而轮到我们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则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当一个陌生人在开车的时候遇到别人加塞而挥舞拳头时,那就是这个人有情绪控制的问题。而如果遇到别人加塞,我们也挥舞拳头时,原因就变成了那个司机危险驾车,我们是要给点警示,又或者是由于今天事儿太多了搞得我们头疼,诸如此类。如果别人开会迟到了,那就是没礼貌;如果我们迟到了,那就是因为出了点无法控制的情况。

外出训练的时候,我们得一直和这种思想做斗争。如果谁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努力,或者总是比别人做得少的话,那我们就会习惯于把其归为“懒”或者是在“磨洋工”。但是我发现,如果能试着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也许更有启发性:对方是不是受伤了?或者刚刚大病初愈?是不是袜子打结了?我就会想:当我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可能会找一些理由,但我总是不太愿意给别人开口解释的机会。下次如果别人做了什么事让你暴跳如雷或者垂头丧气的时候,那就试着想想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可能的原因。你要尝试着就事论事,不要和人品挂钩。想想什么事情可能会影响你做事——头疼、家庭问题、和人吵架了,而这些别人都不知道。如果你想要别人给你解释的机会,你对别人也应该同样如此。

[1]Jones, E. E. and Harris, V. A. (1967) ‘The attribution of attitudes’, Journal of Experi 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 (1), pp. 1–24.参见:https://radford.edu/~jaspelme/443/ spring-2007/Articles/Jones_n_Harris_1967.pdf。



找到你们的共同点


我曾亲眼看到一群人如何在压力之下团结在一起。新教练之间经常会存在竞争。他们想要显示谁最优秀、谁最厉害、谁最有经验,这就会导致冲突的发生。想要跟人拉近关系的话,最快的方法似乎是寻找共同点。这也是一条普遍规律。我说找共同点不是要你跟人说:“你也在这沼泽地里举步维艰!”人们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喜欢的乐团和球队而打开话匣子,这种例子我见得太多了。这就意味着,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比起讨论需要克服的共同障碍,你更可能会对基本的人际交流做出反应。你要是跟同事不是很熟的话,一上来就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会很尴尬,所以从小事开始。试试理发师套近乎的手段,到周五了,你问问人家周末打算做什么,然后你也说说自己的周末计划。如果别人能从你那儿得到反馈的话,那你们之间的互动就会更多。你可能在办公室八卦的时候见过这种情况:谁要是透露了关于别人的秘密,就会希望你也参与八卦。你不要总是感觉自己不欠别人的,这行不通。你可以把这种沟通用在比八卦更好的地方。下次你试试向一个普通同事透露一点私事,然后看看会怎样。不一定非得是关于隐私的事情,就比如什么事情会让你恼火。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