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手机网
返回上一页

非遗视野下传统戏曲的保护与发展

时间:2023-08-16 05:14:12

张伟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曲 保护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戏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极为密切。自2008年以来,昆曲、粤剧、京剧等传统戏曲样式陆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至2021年,我国还相继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魍诚肪纭崩啾鸸灿?73项,不计地域、流派等因素造成的重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项目亦超过200项,是“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的主体。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进入各级“非遗名录”的众多传统戏曲剧种所依托的演艺团体,仅少数保留国家事业单位属性,大多均为文化企业。换言之,这些已经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曲样式,在社会分工中很大程度上又被视为一般艺术创作部类,和所有艺术部门一样承担艺术创作实践职能,进行一般艺术生产,并接受相同管理。于是,同一艺术形式便同时具有了非遗和艺术商品两个不同的属性和生态指向,其生存状态难免出现冲突。同时,传统戏曲自身也面临着进入非遗以后的产品转化与项目创新等“现代化”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充分回答,实际冲突也未获有效解决。对此,无论理论抑或实践,均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正确看待作为遗产的传统戏曲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曲和所有艺术样式一样,均属于精神活动,但两者在社会功能、生态指向以及作品形态等方面均存在不小的区别。正视这些区别,才能更好地破解传统戏曲面临的现实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公布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对“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作出了经典界定:“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可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曲在具备艺术形式的同时,也有着不同于一般艺术实践的特性。

其一,承载的社会功能不同。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艺术形态的基本功能。具体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曲,其主要价值不在于继续承担反映今天生活的责任,而在于其曾经反映的生活因为其反映而得到保留。它所满足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求知欲望,以及对先民的同情需求,即满足人们对于民族血脉和文化传统延续的情感诉求。著名学者浦江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认识到:“搬演古事,演传奇、传说或历史剧,则中国剧艺进步。中国剧的艺术使古人的生活举动都理想化了,美化了。”“我看了外国戏,反倒认识中国剧在世界的地位。”①钱穆先生也认为,要了解中国人生,亦该去看看中国的平剧。②显然,中国作为历史和世界中的文化社区,传统戏曲就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之一。

其二,生态指向不同。艺术实践是一个表达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表达形式的特点,在于“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任何一个非遗戏曲样式的表达形态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通过口头相传构建起来的,有着完整而严密的准则和价值系统,且已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传统。作为艺术样式个体的某一戏曲剧种,如昆曲、京剧或粤剧,都已经完成了一次自我发展完善的实践。但辩证法告诉我们,进一步发展,必然进入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对以往自身系统的破坏。对于文化样式个体而言,其破坏的对象,实质上就是已经建立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非遗代表作的生态指向在于维护这种传统形态的稳定性,而一般艺术样式则更注重对固有模式的突破以探求未知领域,其中的差异显而易见。

其三,终端产品不同。艺术活动的结果是文化艺术产品。戏曲作为表演艺术,其最终产品形式必然呈现为舞台演出。在实践中,企业的一般艺术实践部门往往依靠演出营利而生存,走向商业化在所难免。生产活动要求产品转化为商品,以其使用价值换取价值,惟其使用价值最大化,才能保证商品利润最大化。因此,创作过程必然会因买方需求而随时变化,这也促使艺术创作不断探索新的表达形式以满足环境要求。这种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艺术创作发展本身的魅力。与之相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样式更注重对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和表达,尤须强调其宏观文化属性。所以非遗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限定性和确定性,即符合文化传承的要求,不能随购买者的需求而随意转移。显然,非遗文化产品更多地具有“非营利”的公益性质,而非遗传统戏曲演出的文化保护目的与“营利”追求之间存在着天然矛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117条也特别指出:“应当特别注意避免商业性滥用,确保商业使用不歪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于相关社区的意义和本旨”,对非遗文化产品的使用作出了限定。

注重非遗传统戏曲保护的系统性

对非遗传统戏曲样式的保护,关键在于保护其过程的系统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是实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基本要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样式因获得保护而得以传承,而传承则以真实性和整体性为前提。同时,从非遗保护的宗旨出发,非遗文化的业内传承与大众传播均应被视为整体上的传承环节而获得同样的重视。对于业内传承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样式的保护,突出体现在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完整传递,而非仅仅在于对个别剧目的复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明确规定:“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显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传统戏曲世代相传的表现形式。就传统戏曲而言,其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随意分割。因此,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必须维护这些表现形式内部逻辑关系的完整、健全,也就是在非遗保护实践中经常被提到的“原汁原味”。在具?实践中,也有人对“原汁原味”加以极端化解释并提出反对,认为“原汁原味”就是对原有表演细节的机械模仿和全盘复刻。而实际上,这反而是通过固化和僵化传统戏曲表现形式及其内在逻辑体系设置稻草人逻辑陷阱。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大众传播中的信息准确尤为重要。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虽然有了量的积累,但其传播质量和准确度依然有待提升。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戏曲文化的内容。例如一篇题为《京剧趣谈》的课文,从京剧舞台上的道具“马鞭”和“

提醒您:因为《非遗视野下传统戏曲的保护与发展》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非遗视野下传统戏曲的保护与发展》在线阅读地址:非遗视野下传统戏曲的保护与发展

123
经典故事
有声小说《村选》MP3免费打包下载 40集全 赵毅..
有声小说《痛并快乐着》MP3免费打包下载 28集全..
有声小说《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MP3打包下..
有声小说《跌荡一百年》MP3免费打包下载 88集全..
有声小说《中国丁克》MP3免费打包下载 艾宝良播..
有声小说《狼图腾》MP3打包下载 青雪播讲..
有声小说《驻京办主任》MP3打包下载 (播音_王晓..
有声小说《江湖三十年》MP3打包下载 1-3部全集..
有声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MP3打包下载 8部全..
有声小说《鬼吹灯前传之金棺陵兽》MP3免费打包..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