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粟裕小傳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在湘西會同縣伏龍鄉楓木樹腳村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舊社會,湘西這塊邊遠、物産豐富而充滿靈性的土地,由于其山高林密、峰險路陡等諸方面的原因,幾乎和外界沒有什麼聯系。正所謂山高皇帝遠,天空任鳥飛。這裡,是閑雲野鶴的樂土,亦是土匪出沒的天堂。

  
      粟裕的父親粟嘉會是一位正直老實的清末落第秀才,對于當家理财,他一向很不擅長。

  
      粟裕出生以後,家裡日子雖然一年不如一年,但他的童年并沒有受到窘迫生活的影響。相反,那是他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粟裕11歲那年,因村子附近周邊山裡匪患嚴重,父親咬着牙,向親戚舉債将一家人安置到會同縣城。粟裕也結束了私塾的學習生活,被父親送到縣城的“洋學堂”念書。會同縣雖說是交通不便,信息堵塞,但當時在中國土地上熊熊燃燒着革命烈火,它熾熱的火光還是強烈地照到了這個偏僻小縣,使粟裕深受震撼。1924年春,粟裕毅然告别一心盼他振興家業的父母親,堅定地踏上去常德求學的旅途。次年,粟裕考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在二師學習期間,粟裕開始接觸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産主義理論,并努力用革命的、科學的世界觀來武裝自己。正是在二師這塊革命土壤裡,粟裕逐漸成長起來。1926年11月,粟裕光榮地加入共産主義青年團。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并和帝國主義相勾結,殘酷屠殺共産黨人和工農革命群衆。血雨腥風中,粟裕等進步學生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巧妙突破包圍二師的反動軍警,迅速從常德撤離來到武漢,被黨組織安排在葉挺的第24師教導大隊,作為一名職業軍人接受嚴格的訓練和系統的軍事理論知識的學習。這裡的學員都是遭到反動派迫害的湖南、湖北的進步學生。教導大隊的訓練生活是非常艱苦的,開始粟裕瘦弱的身軀有些吃不消,但他咬着牙堅持。由于粟裕刻苦用功和具有出色的組織能力,他被任命為班長。不久,他由一名共青團員正式轉為共産黨員,随部隊開往南昌。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來、朱德等人的領導下,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了。粟裕所在的中隊擔任起義軍革命委員會的警衛隊,主要負責警衛起義軍指揮部所在的江西大旅社的安全。粟裕雖然是第一次正式參加革命戰鬥,但他顯得是那樣的沉着冷靜,細心大膽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警衛任務。起義成功後,為了避開蔣介石糾集的大批敵軍的進犯,起義部隊決定撤離南昌,到廣東一帶開辟革命根據地。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起義部隊一路走一路打,損失慘重。在轉向閩贛邊時,近萬人的起義部隊合并起來隻剩下2000餘人了。一次,粟裕所在排在擔負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時,粟裕頭部負傷,昏迷掉隊。蘇醒後,他連走帶爬,憑着堅定的革命信念的支撐,在另一位掉隊的戰友攙扶下,追上了前面的隊伍。不久,粟裕被任命為連隊指導員,從事領導部隊基層思想政治工作。

  
      1928年4月,南昌起義剩餘部隊在朱德、陳毅的率領下,發動湘南暴動,經過八個多月的艱苦轉戰,終于在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5月初,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正式宣布成立。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并将部隊進行整編,組成第28團、第29團、第31團、第32團共四個團。井岡山鬥争初期,粟裕擔任主力第28團第5連黨代表。根據部隊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戰鬥力的需要,粟裕的職務在黨代表、連長之間曾作過幾次調整。粟裕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謹記毛澤東、朱德一再強調官兵平等的要求,并從實踐中逐漸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那就是他總是設身處地,将自己擺在一名普通戰士的位置上,與戰士們進行耐心而誠懇的思想交流。漸漸地,戰士們有什麼想法都主動找他談心。在大家的眼裡,粟裕既是一位堅持原則、嚴厲的指導員,又是一位和藹可親、體貼入微的兄長。從1928年開始,在近一年時間中,粟裕跟随着毛澤東、朱德轉戰在贛南、閩西地區,參加過大小戰鬥數十次。在戰場上,粟裕那機智、沉着的戰鬥作風,多次受到毛澤東、朱德等同志的表揚。1929年8月,粟裕被任命為紅4軍第1縱隊第2支隊政委。

  
      1930年12月,蔣介石糾集10萬大軍瘋狂地撲向中央蘇區,妄圖一舉剿滅紅軍。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毛澤東、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奮起還擊,展開反“圍剿”鬥争。當時在反“圍剿”的誓師會場裡,貼着這樣一副醒目的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裡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這副對聯形象地體現毛澤東、朱德根據當時我軍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來的早期戰略思想。第一次反“圍剿”,正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範例。在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年僅23歲的粟裕成功地指揮了龍岡戰役,全殲敵第18師并活捉敵師長張輝瓒,共殲敵1000餘人,俘敵9000多人,給蔣介石發起的第一次大“圍剿”以當頭沉重一擊。毛澤東含笑寫出《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形象地描繪了這次戰鬥的情景和取得勝利的重要意義。

  
      1933年2月,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紅一方面軍進行了整編。粟裕擔任由紅10軍與紅31師合編成的紅11軍參謀長。這個時期,王明的“左”傾路線在紅軍中占據了領導地位。粟裕心痛地看到,在敵強我弱的局面下,由于紅軍分散作戰,同敵人進行硬打硬拼,結果使紅軍遭受巨大損失,革命面臨嚴峻形勢。1933年5月,紅11軍在硝石地區同敵人一個師展開激戰。粟裕和政委肖勁光親臨前線指揮,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直到最後取得殲滅敵人的勝利。戰鬥中,粟裕的左臂中彈受傷,傷情嚴重,但他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