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護眼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第一節“這裡就是逐鹿潮
1948年2月24日,鄧小平率野戰軍前方指揮部北渡淮河,進到臨泉縣韋寨,與劉伯承率領的野戰軍後方指揮部會合。鄧小平關切地詢問劉伯承的健康狀況,劉伯承幽默地說:“沒啥子事,這回大軍出山,可要跟蔣介石、白崇禧好好周旋一番了。”
這時候,随着圍攻大别山的失敗,國民黨軍在全國其他戰場上也疊遭嚴重打擊。為了應付人民解放軍越來越猛烈的攻勢,蔣介石不得不收縮戰線,由全面防禦改為重點防禦。除企圖繼續堅守東北、華北外,對于生命攸關的中原戰場,更是盡力糾集重兵建立重點防禦體系:津浦、隴海、平漢路之間的豫皖蘇地區,有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顧況同部17個整編師;大别山、江漢、桐柏地區有國防部九江指揮部白崇禧部16個整編帥;隴海路潼關、洛陽段有西安綏靖公署胡宗南的1個整編師。共計34個整編師54萬餘人,約占當時國民黨軍作戰部隊三分之一的兵力。這些部隊,主要活動在津浦、平漢、隴海三條鐵路沿線,尤以這三線樞紐鄭州、徐州、武漢為重點。
蔣介石之所以置重兵于中原戰場,是由當時全國的戰略形勢和中原地區的特殊戰略地位決定的。從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戰略進攻以來,戰線步步向國民黨統治區域推進,不斷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解放區得到鞏固和發展,人民解放軍日益壯大。在中原地區,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千裡躍進大别山的壯舉,把敵人這個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戰略後方變成了人民解放軍繼續前進的戰略基地。劉鄧、陳粟、陳謝三支大軍馳騁于江淮河漢之間,南可進逼長江,瞰制南京、武漢,威懾國民黨統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漢水、大巴山,叩擊川東門戶。因此,蔣介石唯有放棄圍攻大别山的計劃,回兵鞏固鐵道線與中等以上城市。
對于中原國民黨軍這種新的戰略态勢,劉伯承指出:“蔣介石是基督教徒,是要死在十字架上的。”“十字架”這個十分形象的比喻,是指隴海鐵路與平漢、津浦鐵路的交叉點鄭州、徐州,預言國民黨軍的主力要在這些地方被殲滅。他還多次向部屬指出:“古人說‘中原逐鹿’,現在這裡就是逐鹿常”中原逐鹿,是人民解放戰争中極為壯觀的一幕。
中共中央軍委為了使中原的野戰軍集中作戰,指示劉伯承、鄧小平率主力轉出大别山,統一指揮晉冀魯豫南征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唐亮兵團,打中等或大的殲滅戰,并配合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一部準備挺進江南。
根據新的鬥争形勢和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劉伯承、鄧小平規定了中原區新的鬥争任務:繼續大量殲滅敵人,粉碎敵人的中原防禦體系,發展和鞏固中原根據地,使之成為人民解放軍繼續前進的基地。野戰軍主力迅速進行必要的休整、補充,逐步集中作戰,尋機打幾個中等的或大的殲滅戰。軍區各級地方武裝作進一步整頓和發展,更好地堅持、鞏固與擴大解放區,配合野戰軍作戰。
為此,劉伯承、鄧小平陸續将主力調出大别山,進至淮北和豫西,集結整訓,并會合在這一地區活動的,由陳士榘、唐亮率領的華東野戰軍第三、八、十縱隊和由陳赓、謝富治率領的第四、九縱隊,尋機殲敵。
白崇禧察覺劉鄧大軍企圖後,以第五綏靖區司令官張轸指揮整編第十師、二十師、五十八師組成臨時兵團,并配屬桂系整編第四十八師,進駐固始、潢川一帶,企圖截斷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别山的通路;以胡琏兵團(轄整編第十一師和第三師)主力位于漯河地區,監視陳唐兵團和陳謝兵團。
中共中央軍委為了迅速打開中原戰局,直接指揮陳唐、陳謝兩個兵團舉行了洛陽戰役。洛陽系九朝古都,位居秦、晉、豫三省要沖,曆來為兵家必争之地。在當前,它是隴海線上的軍事重鎮,又是連結中原和西北的戰略要點。本來蔣介石派有裴昌會兵團在潼(關)洛(陽)間守備,另遣青年軍第二○六師擔任洛陽城防。3月初,西北野戰軍宜川大捷,胡宗南告急,蔣介石将裴昌會兵團調往西安,令第二○六師改隸鄭州孫元良兵團。孫元良迫于陳唐兵團兵逼許昌、漯河一帶,正忙于鞏固鄭州防務,無暇西顧,隻派出少數兵力進至洛陽東面的黑石關擔任警戒。這就造成了隴海線鄭(州)潼(關)段的空虛。
陳唐、陳謝兩兵團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果斷地發動了洛陽戰役。3月7日,參戰部隊冒雨突然行動。右路陳唐兵團第八縱隊連夜插向洛陽以東,于翌日拂曉襲占黑石關要隘,準備阻擊胡琏、孫元良西援:其第三縱隊于當夜進抵洛陽以東及東南,準備攻城。左路陳謝兵團第九縱隊于8日淩晨襲占新安、渑池,阻擊裴昌會兵團可能的東援,第四縱隊于當夜進至洛陽以西以南,協同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形成了對洛陽的包圍。9日黃昏開始攻擊。經5晝夜激戰,于14日攻克堅固設防的洛陽城,全殲守軍第二○六師近2萬人。俘虜少将師長邱行湘。
洛陽頭炮聲驟起,蔣介石急令鄭州孫元良和漯河胡琏火速援救。時值豫西山區春雨茫茫,胡琏兵團跋涉于狹路和泥濘之中,飽受風寒饑疲之苦,士兵叫苦不疊。孫元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