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踏上革命的征程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



                                                        
      第一節投考黃埔軍校

  
      革命家,都有自己的起點。徐向前邁向革命征程的第一步,是投考黃埔軍校。他常說:“革命初期我是個無名小卒。”然而,曆史正是這樣寫的:隻有世襲的帝王,沒有世襲的軍事家。古今中外,凡著名的軍事将領,多是從普通一兵起步的。

  
      1924年初。徐向前投考黃埔軍校時,還不滿23歲。這時,黑暗沉沉的中國,四分五裂,散沙一盤,軍閥連年混戰。第一次直奉戰争,奉軍張作霖失敗,退往山海關以外。直系軍閥曹锟、吳佩孚盤踞河北、河南和湖北等省,完全控制了北洋軍閥政府。南方孫中山領導的廣州革命政府剛剛誕生,在蘇聯的影響和幫助下,中國共産黨的支持下,改組了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中國到底會走向何處?年輕的徐向前這時想得并不多。

  
      1924年底,徐向前與黃埔同學留影

  
      家境貧困,他原來的願望,是能當一名教員,生活能有個出路。可是,自3年前從國民師範畢業後,在山西陽曲縣太原第四小學和河邊村川至中學附屬小學先後教書兩年半,因向學生講述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進北京、辛亥革命、巴黎和會等事件,遭到校長的幹涉,教員的職務被辭退了。父母為他的前途焦急,要他托托人情,再找個教書的地方。求親告友掙個教書匠,徐向前不做了。他氣憤之下,跑到太原自謀生路。

  
      太原,是閻錫山統治的地盤。這個在辛亥革命期間竊據山西都督職位的軍閥,先是投靠袁世凱擴充軍隊,袁世凱死後,又依附段祺瑞,把山西變成了封建王國中的一個王國,閉關自守,經濟、文化落後;機關、工廠和學校,被官吏、地方豪紳把持着,豈能容得徐向前這樣一個貧民子弟!

  
      寒冬裡,大雪紛飛。徐向前身着一件長袍,每天徘徊在街頭巷尾,真是謀生無路,報國無門。一天,在太原街頭,遇到國民師範學校的一個同學,神秘地對他說:“你願意去上海嗎?”

  
      徐向前問:“到那兒去做什麼?”

  
      他說:“聽說廣州國民政府軍官學校在上海招生。”

  
      當時,徐向前的哥哥在太原軍隊中工作,認識一個姓郭的軍官,願意保舉徐向前去應考。

  
      得此門路,徐向前甚為高興。于是他又去找另外幾個失業的同學串聯。

  
      幾天後,聯絡了10幾個人。青年人的熱情和謀生的願望,使他們結合起來。

  
      雖然誰都說不出前途如何,但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借此機會,到大上海走一趟也很不錯。有人說:“今生今世,能到上海看看,死了也甘心!”2月間,他們自籌路費,買上火車票,離開了太原,奔向上海。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在中國共産黨積極幫助下,為建立革命軍以挽救中國的危亡而創辦起來的。它也是孫中山總結曆史經驗的碩果。孫中山搞了多年的革命,一次次失敗,俄國的十月革命成功,他才悟出一個道理,要取得中國革命的成功,應該走俄國人的路,建立可靠的革命武裝。他對1917年的十月革命,十分欽佩。曾緻電列甯,提出:“願中俄兩黨團結,共同鬥争”。1921年,以列甯為代表的共産國際,派代表馬林到中國,在桂林與孫中山舉行了秘密談判。這次談判,促進了孫中山作出改組國民黨及與中國共産黨合作的決心,更堅定了孫中山建立革命軍隊的信念。1923年8月,孫中山派出以蔣介石、張太雷等4人組成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到蘇聯去考察黨務和軍事,并參觀蘇聯的紅軍和一些軍事學校。

  
      不久,在孫中山領導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決定,建立“陸軍講武堂”,并正式命名為“國民軍軍官學校”,由孫中山任校長。蘇聯曾給了孫中山一些武器和錢。蘇聯官員對孫中山說,要搞一支革命的軍隊,靠舊軍隊是不行的。什麼滇軍、湘軍、贛軍、桂軍、鄂軍都靠不住。原定的“國民軍軍官學校”還沒開辦,孫中山又決定建立“陸軍軍官學校”。委任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長”,并指定以廣州黃埔島上的舊水師學堂和陸軍小學的舊址為校址。這時,适逢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參加大會的國民黨員和以個人身份參加大會的共産黨代表,都受到委托,回到各地選拔優秀的進步青年去考陸軍軍官學校。看來,那位在太原閻錫山部隊的姓郭的軍官,所以保薦徐向前一行10幾個人考黃埔,也是事出有因。黃埔軍校招生的具體簡章,徐向前到上海以後才看到,應考的條件和手續,規定有許多條。如政治思想條件、學曆條件、身體條件,要求都很嚴。什麼“能了解國民革命須速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黨主義之可能性,無
提示您,本章還有下一頁點擊繼續閱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页